清明将至,每逢這個節日,家家戶戶都會到墓地祭拜先人,這種活動已經在中華大地上延續了2500多年,起初,清明祭祖有着一套複雜的流程,規矩很多,對時間、祭品、參加的人員都有嚴格的要求,後來由于喪葬禮俗的變化,祭祖越來越簡化,現在城市裡掃墓大多都是在墓地前擺放一些鮮花,然後鞠躬敬禮就結束了。
而在農村一直還在延續着老一輩流傳下來的禮俗,上墳的時間都會選擇在清明節的前十天或者後十天,嫁出去的女兒一般都不回後家上墳,在祭祖的時候一定要帶上七種祭品,如果缺少了其中的一樣,就會被認為是對祖先的不敬,從而得不到先人的庇護,導緻家庭散财氣。下面就來說說,上墳必備的七種祭品。
一、香
到寺廟裡燒香拜佛相信很多人都經曆過,燒香祈求的是一種美好願景,而上墳燒香寄托的是思念和崇敬之情,是一種慰藉的心理,從古至今,一直就有祭拜燒香的習俗。因為燒香有“捎信”的諧音,表示活着的人将消息以燒香的形式傳遞給逝者。
同時也将後人對先人的思念、感恩表達在其中。其實,燒香祭拜是一種尊親重道的優良傳統,在很多傳統節日中都會有人燒香。燒香一般是三支,在清除墳墓雜草後,就可以上香了。
二、紙錢
燒紙錢給先人,确保逝者在陰間有錢花,這是後人對祖宗的敬意,就相當于活着的時候給他們錢一樣,紙錢要焚燒後先人們才能領得到,但是在荒郊燒紙錢可能會引發火災,為了防範于未然,現在都不提倡燒紙了。
其實紙不在于燒多燒少,隻要自己有這個心意,先人是可以感受到的,最近這些年我們地方的風俗是把錢紙擺放在墳墓前,然後在用泥土或者小石頭壓上。
三、酒
在我們國家用酒祭祀祖先的曆史可以追溯到先秦,從一些出土的酒器中,不難發現古人對酒有着深深的情懷,那麼為啥祭祀的時候非得使用酒呢?這是因為酒聚糧食精華于一身,是一種昂貴的奢侈品。
在古代由于生産力水平比較低,人們吃飯都成問題,而釀造一斤酒需要幾斤糧食,因此,酒在當時尤為珍貴,把最好、最珍貴的東西敬奉給祖先,這足于體現出後人對祖先的敬重。如今酒已經不是稀罕物,但是使用酒作為祭品,依然是祭祀活動不可缺少的東西。
四、水果點心
按照傳統,水果應該有五種,因為古時候有“五果三犧”的祭祀方式,當然有的人認為五種比較多,帶起來很麻煩,那你也可以帶一種或者三種水果,祭祖的祭品一定要是單數,至于要選擇哪一種水果,這是沒有嚴格要求的,一般都選當下的節令水果。
在以前祭祖的時候,人們常常使用青團作為祭祀用的點心,因為清明正是踏青的好時節,各種青菜、綠樹葉剛剛上市,制作青團的料都比較豐富,現在沒有多少人再去做青團了,大多使用蛋糕、餅幹等小零食代替。
五、鮮花
現代祭祖使用鮮花祭拜已經是一種潮流了,鮮花寄托着人們的哀思,也是對先人的一種緬懷,但是用那花好呢?在古代人們普遍使用的是白菊花,因為菊花具有清淨、素雅、托情之意,用它祭奠亡靈非常應景,一直是大家祭祖時的首先花種。
随着時代的發展,祭祖的禮俗也在發生變化,大家在祭祀時所選用的花就不限定于白菊花了,有選擇百合花、栀子花、康乃馨等白色為代表的花,也有黃玫瑰、黃菊花等黃色的花種,還有不拘禮節選用其它顔色的花,可謂是五顔六色,品種多樣。
六、飯菜
祭奠亡靈光有酒是不夠的,還要有豐盛的飯菜,古時候祭祀分為“大祭”和“小祭”,大祭需要殺豬、宰牛羊,這是達官貴人家的祭祀,而對于普通老百姓一般都用“小祭”來祭奠,也就是用雞、鴨、魚三種食物來敬奉先人,至于主食就與當地人的飲食習慣為主。
現代人祭祖大多不按傳統的禮俗來做了,一般以主人生前的愛好來決定,逝者在生前喜歡吃那種飯菜,就按他(她)的願意在家裡做好,等到祭祀的時候擺放在墳前,讓先人們享用就可以了,但是有一定要注意,無論先人生前喜歡的是什麼,飯菜裡不應該少肉,因為無肉就談不上祭祀了。
七、包袱
所謂的“包袱”就是一個紙口袋,豎一尺,寬度一尺五,這是後人為先人盛用具準備的包,裡面裝有冥币、紙糊的元寶、衣服、褲帽等用品,“包袱”的表面一般會寫上逝者的姓名、性别等省份信息,相當于一個“包裹”,不過這種“包裹”要焚燒後先人們才能領收得到。
在現代有的人為了讓死去的先人在陰間更好過,奇思妙想,不惜花費錢财,定做了尺寸比較大,用紙糊的小轎車、八擡大轎、高大的騾馬敬奉給先人,其實這樣做完全是一種形式,隻要我們對先人一顆崇敬之心,通過簡單的祭祀,同樣可以表達自己的緬懷之情。
總結
清明掃墓的習俗由來已久,它的意義就是緬懷先人,敬祖孝親,追根溯源,通過掃墓可以讓後人更好的傳承孝善之心,同時還能增強家族的凝聚力,而國家是由每個小家組成的,隻要家庭和睦友善,團結一心,整個民族的精神面貌也會煥發新機,所以掃墓不光是家庭的事,還是國家精神文化的一種傳承。
掃墓既然是一種傳統,我認為就應該安裝老祖宗留下來的習俗來辦,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該帶的七種祭品一件都不能少,這樣才能夠體現出我們對先人們的誠意和孝心,從而才會得到先人更多的庇佑。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