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電影,不一定精彩,不一定煽情,但就是忘不了。
《祖母》就是這類電影。
《祖母》
這是一部菲律賓的電影。
一部關于社會底層的人群邊緣題材的電影。
故事從一椿殺人案件展開。
這位老人的孫子死于手機搶劫案中。
在各色彩蠟中,她隻買得起一支普通廉價的白蠟燭;路過教堂時,也隻能匆匆的禱告;
在案發的橋底,為自己的孫子費力地點燃了一支祈福的蠟燭。
為了購買孫子的棺材,花光了所有的積蓄,也僅僅隻是付清了 押金。
2000比索 (約折合人民币266元)
而面對死去的孫子,面對簡陋的環境,老人崩潰的痛哭。
然而生活仍在繼續,為了籌集之後的喪葬費。
祖母前去孫子的單位 讨 撫恤金,無果;
去街道辦事處讨救濟款,遭拒;
最後無奈的去挨家挨戶借錢 ,得到的還是冷眼與拒絕,
而另一邊千人指責的殺人犯,也有一位可憐的祖母。
在這位老人的觀念中,自己的孫子并不是在外人口中那個罪惡的“殺人犯”,隻是那場搶劫中的參與者而已。
這位老人的兒子癱瘓在床,
一個孫子坐牢,随時被定罪,
另一個孫子則整日躲避城管,在街頭販賣蔬果為生。
為了早日将孫子從獄中救出。
借錢
賣掉家中唯一的一部電視機
受盡冷眼
被害者的祖母,殺人犯的祖母;兩個在雨下不停的馬尼拉街頭四處奔波的瘦弱的老人。
一個既想為孫子籌喪葬費,更要藉司法力量讨回公道;
另一個努力借貸疏通,一心想把孫兒早日從獄中救出。
兩個理應敵對的祖母,在餐廳裡面對面的坐着,沒有刻意賣弄的苦難,沒有哭喊,而是談着自己的病,死去的男人,說着“男人真麻煩,都死了”。
或許是生活的壓迫,或許是情感的共鳴,兩個祖母終于達成協定,以五萬比索(折合人民币約6417元)的賠償費為條件,撤回控訴,決定庭外調解。
六千多元=一條人命,這個等式很殘忍。
但是如果不殘忍,被害者全家人都可能面臨餓死。
受害人的家庭,隻剩下兩個女人和一個幼童,辦葬禮已經欠下一屁股的債,連基本的飯菜錢都已經拿不出了。
而被告人的家庭,換回了孫子的一條命,卻欠下了一筆高利貸 。
曼多薩以大量的手持攝影與跟拍,分頭讓觀衆交錯看見兩個立場截然不同的老太太,如何以旺盛的生命力,各自以自己的毅力和堅持,為他們的孫子捍衛正義,最終都敗落于生活之手中。
整部影片不像電影,風格寫實,反而像一部記錄片,記載着二個卑微無助的老祖母的生活苦辣。
在那潮濕陰冷的角落,有那麼一群生活在底層的人們,他們的生活如此的陌生而又熟悉。
沒有對錯,隻有活着。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