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情感

 > 如何理解愛情與自由

如何理解愛情與自由

情感 更新时间:2024-06-30 15:22:25

愛情與自由,到底孰輕孰重?

如何理解愛情與自由(想知道愛情與自由哪個更重要嗎)1

圖片

凱特·蕭邦,又名凱特肖邦,美國女作家,本名凱薩琳·歐福拉赫蒂(Katherine O'Flaherty),曾被譽為“美國女權主義文學創作的先驅之一”。1889年至1902年間,她撰寫供成人和孩童閱讀的短篇小說,刊載于《時髦》、《世紀》、《大西洋月刊》和《哈伯青年手冊》等雜志。《一小時的故事》是其創作的流傳較廣的一部短篇小說。

全書開篇就點明馬拉德夫人患有心髒病,因此馬拉德夫人的姐姐朱賽芬很小心地告訴了妹妹妹夫已經死去的消息。馬拉德夫人聽到這個消息,一下子放聲大哭起來,然後要求上樓回自己的房間獨自呆着。馬拉德夫人在樓上做了什麼事情呢?隻見:

她能看到房前場地上洋溢着初春活力的輕輕搖曳着的樹梢。空氣裡充滿了陣雨的芳香。下面街上有個小販在吆喝着他的貨色。遠處傳來了什麼人的微弱歌聲;屋檐下,數不清的麻雀在喊喊喳喳地叫。對着她的窗的正西方,相逢又相重的朵朵行雲之間露出了這兒一片、那兒一片的藍天。

衆人都以為馬拉德夫人上樓是默默地釋放悲哀的情緒去了,誰知她其實心裡非常高興,看到的景色也是輕快亮麗的,因為以後終于不用再受丈夫約束、屈從于丈夫的意志,而是可以自由獨立的生活了。

等到馬拉德夫人的情緒漸漸平複,她和姐姐朱賽芬一起走下樓來,卻發現丈夫活生生地站立着,立刻大驚失色尖叫一聲死去。對此,醫生們的診斷是馬拉德夫人是死于心髒病——是因為極度高興緻死的。難道事實果真如此嗎?

幾乎在一小時之内,馬拉德夫人的世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她的内心經曆了從悲痛到害怕、掙紮,随後輕松、激動,最後驚愕、絕望的過程。得知丈夫的死訊,愛過丈夫,所以悲痛;自由獨立的生活就要來臨但又未曾經曆,所以害怕、掙紮;獨立自由的生活強烈吸引着她,所以激動、輕松;丈夫死而複生,又要回到以前一直所屈從的生活,所以驚愕、絕望。

愛情與自由,到底哪個更重要,自古以來一直都是人們讨論的熱點話題。對于馬拉德夫人來說,當然是自由更重要了。長久地服從于丈夫的驅使,順從丈夫的想法生活,讓馬拉德夫人身心俱疲、失去自由。如果能夠按照自己的意志去生活,那簡直是人間天堂、妙不可言。由此可見,自由對于一個人的重要性,失去了自由的生活可能比坐牢還難受。

那麼,愛情與自由是絕對對立的嗎?其實不是。

記得之前陳果《好的愛情》中有這樣兩段話:“我愛你,不是因為你完美,我愛你就是因為你就是你。我愛你,讓你做最真實的自己,我愛你,愛你原本的樣子。愛一個人,就要保護他,保護他不受别人傷害,更不受自己傷害。

保持愛情長久的方法就是保持你們在精神上的同步,最浪漫的事不過就是,一起學習,一起進步,一起成長,在這個過程中,我一次次的愛上了不同的你,但是我愛的始終是你。愛情長久保鮮這一點很重要。我一次次愛上同一個人,也是我們精神同步的重點。”

一個人既然有愛你的權利,也就有離開你的自由。愛情不應該成為束縛彼此的借口,也不能當作讨價還價的砝碼。真正的愛情應該是相互平等,考慮對方的感受,而不是一切以“讓自己開心”為出發點。

好的愛情就是這樣一種狀态,千變萬化又始終如一。單方面卑微讨好的愛情就算了吧,畢竟餘生還長,都别将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情感资讯推荐

热门情感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