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桂林,東西巷自帶王城根、漓江畔、城市心等閃亮标簽。穿梭其間,觸摸600多年曆史的城牆,對話百年老宅,仿佛傾聽“桂林留聲機”悠遠深沉的回響。
老城深耕曆史,新城描摹山水,曾經無水穿城的臨桂新區,引水伴山打造山水公園,把山水園林延伸到新區居民的家門口。從東西巷到山水公園,桂林城市會客廳綻放山水人文迷人魅力。
●東西巷
古街巷換下“破衣裳”
東西巷是明清時期依附靖江王城城牆逐步建設并發展的古街巷,因位于正陽門的東西兩個方向而得名。
東西巷成為近年來遊客旅遊的新打卡點。 南國早報客戶端記者 遊擁軍攝
今年國慶假期,東西巷可謂是桂林市區最火爆的打卡地之一。站在自己曾經居住過20多年的東巷13号前,李敏華很難把眼前的精緻景象與記憶中家門前那條一下雨就要墊着木闆走路的巷道聯系在一起。沒改造前,這裡就像一個美麗的姑娘穿着件破舊的衣裳:垃圾亂扔、排水不暢、頭頂電線如蛛網密布,是桂林市區内唯一使用旱廁的地方,“當時那個生活環境真是不堪回首。這麼好的位置,把房子租出去隻有幾百塊的租金”。
東西巷裡遊客湧動。 南國早報客戶端記者 遊擁軍攝
2013年,正陽東西巷曆史文化地段保護修繕整治項目啟動。項目以修繕改造為主,拆除改建為輔,将東西巷改造成具有桂林地方特色的曆史文化地段。2016年4月26日,正陽東巷曆史文化街區重獲新生。而像李敏華這樣的東西巷原居民搬出後,每月還能收到固定租金。“改造後,我們家拿到的房租從原來的幾百元變成五六千元。”
摸得着的曆史看得到的時尚
夜幕降臨時,紅燈籠裝點悠長的古巷,身穿漢服的小姐姐們徜徉其間,仿佛在奔赴一場和曆史對話的穿越。
紅燈籠裝點悠長的古巷。 南國早報客戶端記者 遊擁軍攝
“置身于王城根下的百年老宅,觸摸着斑駁的古城牆,分明能聽到它在訴說着600多年的滄桑過往……”說着一口流利桂林話的張傑是貴州人,因為愛上桂林而留在這裡20多年,如今在東西巷經營着一家頗具民族文化特色的品牌店。在他看來,桂林久負盛名的山水讓人忽略了它深厚的曆史文化,改造後的東西巷,從靖江王城再到東西巷到逍遙樓,彙聚名人典故、曆史古迹,彰顯了桂林的曆史文化風貌。
“在東西巷開店,曆史趣聞是商家與遊客交流的橋梁。我店面所在的位置是一座清朝老宅,在王城邊上。之前有個外地遊客看到宅子門上冰裂紋式的窗花,說這寓意着‘寒窗苦讀’,應該是古代的‘學區房’。”張傑說,十年前,桂林市區夜間可玩可逛的地方不多,東西巷的出現,讓遊客有了多留幾夜的理由。
遊客身着民族服飾在東西巷拍照。 南國早報客戶端記者 唐曉燕攝
東西巷曆史文化街區的成功改造,标志着“逍遙樓•東西巷•靖江王城”大景區的建設完成,帶動周邊商貿、文旅市場的發展,一個既傳承曆史文化又體現時代特征的新型旅遊休閑街區,給遊人帶來多元體驗。今年1月,東西巷曆史文化街區入選首批國家級旅遊度假區。8月,東西巷被确定為第二批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遊消費集聚區。
●山水公園
山環水繞添“綠肺”
秋高氣爽的周末,擇一處無需遠行甚至不用駕車的地方,望山聽水,欣賞秋日層林盡染的特供景色,最好能有一塊大草坪,孩子們可以肆意玩耍奔跑,甚至還能劃個船,感受秋風徐徐……位于臨桂新區的山水公園,顯然是滿足以上需求還不用花錢買門票的好去處。
今年國慶黃金周,大量市民遊客來到這裡露營、放風筝,享受假日好光景。
當地居民陳女士每天清晨都會來到山水公園,沿着湖邊綠道晨跑。“這裡有山有水,空氣很清新,特别适合早鍛煉、晚散步,就是我們家門口的休閑公園。”
位于臨桂新區的山水公園。 南國早報客戶端記者 唐曉燕攝
過去,無水可傍是臨桂居民心中的一大憾事,不僅城區少了靈動之感,遇上大雨,街道還會漲水漫灌。“新區初建時,高樓林立,就像一個鋼筋水泥森林,直到有了這一方山水,才讓人覺得這還是桂林。”臨桂新區居民感慨道。
确實,山環水繞是刻在桂林人基因裡的執着,對山水園林自然美的追求是桂林人不變的情懷。于是,在臨桂新區這片充滿生機的熱土上構建山水,将桂林老城區裡自然山水園林格局延續傳承下來,是這座山水公園誕生的意義。
臨桂新區山水公園成為市民休閑遊覽新去處。 南國早報客戶端記者 遊擁軍攝
于是,在臨桂新區中心位置,依四座山體營造山水格局。2018年5月,臨桂新區防洪排澇及湖塘水系工程建成通航,新區新版“兩江四湖”誕生,山環水繞的山水新城格局初步形成,滿足了新區防洪和生态需求。
臨桂新區環城水系讓新區更靓麗。 南國早報客戶端記者 遊擁軍攝
山水公園集自然觀光、休閑娛樂、生态保護、曆史文化展示于一體,是臨桂新區最大的生态公園,如同新區的“綠色心肺”。核心區水系河道總長為21公裡,核心區遊船遊覽航道7.8公裡,彰顯新區山、水、城一體的綠色生态城市格局。
本文由南國早報原創出品,未經許可,任何渠道、平台請勿轉載。違者必究。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