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劑、複試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很多同學馬上就要成為一名準研究生了,在确定錄取後,大家基本上就可以聯系導師了,原因前面的文章提到過,沒有看過的同學自行去補課:你要如何聯系導師以及導師各種回複的含義解讀——基于實證和猜想視角
今天想和大家聊一下研究生在選擇導師時候常見的幾個誤區。
誤區一:追求導師是學術大腕兒或者領導
雖然很多考研的同學目的并不在于做研究,但是還是希望有個大腕兒老師,至于為什麼要一個大腕兒導師,大緻可以分為三種:第一種很簡單,就是虛榮,好聽;第二種是認為導師很牛,能有不一樣的視野和眼界,能接觸到更多學術界的前沿問題,可以多學點兒東西;第三種是希望借助大牛導師的資源為今後的就業帶來一些便利。
然而,經常事與願違。
先說很多學術大腕兒,特别是退了休以後的學術大腕兒,好幾個學校的各種特聘職位,拿錢拿到手軟(對不起,此處有羨慕嫉妒,但是沒有恨),也為學校科研工作作出了重要貢獻,比如發表了重量級别的期刊,拿下了重量級别的課題,然而,他本人根本不在這個學校裡面工作,有的時候好幾年都來不了一次。
跟了這樣的老師,放心吧,你從入學到畢業,可能他都不知道你的存在,更别提帶你做科研,還給你資源,可拉倒吧,跟了這樣的老師,你基本就是個小可憐兒了。
還有的老師呢,倒是在學校裡面,一直忙于各種學術活動,但是因為自己太忙了,而且特别是對于有博士點兒的學校裡面,碩士對于老師來說其實真的存在感很低。所以呢,雖然能見到老師,但是基本上也是屬于老師見到你能想起來你是他的學生,但還是叫不上你的名字來。
還有就是導師有行政職務的,這樣的老師會特别特别忙,每天忙于各種行政事務,要是趕上個别還沒放棄學術的,那除了忙行政,基本上就是在做學術。
對于這樣的老師,他可能有很多事情要你幫着處理,比如報銷啊、會務啊,這些事情比較瑣碎,但是,真的也在裡面有很多機會,我後面會專門寫一篇文章告訴大家怎麼看待導師交給的雜事,我周圍就有人因為會ps,會給導師做海報,最後獲得人大讀博機會的,這裡先按下不表。
跟了這樣的老師,如果這個老師真的願意給學生付出資源的話,那真的是不錯的選擇,雖然忙碌,但是值得。
然而,至少一半以上的這樣的老師是不願意給學生付出資源的,因為學生沒有對應的資源和他進行置換,這個話是不是很紮心,但是,現實就是這麼殘酷。
可以置換的資源,别想歪了,這個資源不一定是金錢或者其他的,更多時候就是情緒價值,比如你說話他很愛聽,這個就是一種可以置換的資源。
不過作為一個成年人大家應該都知道,情緒價值這種東西,對于會提供的人來說這,真的是成本最低的,而對于不會提供的人來說,簡直太難了。我就是那種不會提供情緒價值的人,說白了,不會搞關系,所以,隻好一直憑實力,哈哈哈~
當然,您了要是八面玲珑,大多數人基本都能拿下,那麼,選擇這種老師,沒問題,而且,很好~
還有一種人适合這種名氣大的老師,就是“帶藝投師”,那些已經有一定社會地位或者事業已經發展得不錯的人,找個名氣大的老師,相得益彰,這種情況,不多解釋,如果你看不懂,說明你不是這種人。
誤區二:教授,一定是正教授
有很多同學在選擇導師的時候極其看重老師的職稱,一定要正教授,副教授絕對不行。
這種其實和第一種沒有本質區别,隻是程度不同罷了。
現實中的正教授基本分為兩種,一種是依然活躍在學術舞台上的,一種是早已躺平的。對于前者,要看他願不願意給你資源,具體内容參見上一條。對于後者,好處是,可以放養,你不累,特别是文科的研究生,基本沒什麼事兒,壞處就是,你想要資源,對不起,沒有,不是不給,是他自己也未必有。但是,這樣的老師如果足夠善良,夠關心學生,真的可以作為學術和成長路上的一個好老師,這個我們周圍有很多,隻是大多數被人忽視了,因為他們太普通了,普通得人們忘記了他的存在和付出。
誤區三:年輕老師真香,可以處得像朋友一樣
近兩年,不知道是受了什麼影響,很多學生想要找年輕老師,說和年輕老師關系好處,可以處得像朋友一樣。抱着這樣想法的同學要小心了,你可以和老師關系好,但是從你心裡就把老師當朋友,可能會導緻你有一些不當的言行,最終影響你們之間的關系。
比如,你和老師過于随意,甚至不太拿老師的話當回事兒,那你想一下,老師再年輕,他能高興嗎?這事兒和年輕不年輕真的沒什麼關系。老師可以拿你當哥們兒,你可千萬别拿老師當哥們兒。
其實,年輕老師比年長的老師面臨更大的科研壓力,現在高校的制度對于年輕老師來說,真的十分不友善,特别是如果在一個好一點的學校裡,那壓力真的不是一般的大。
誤區四:把女老師妖魔化或者女生堅決不找男老師
可能是近兩年學術界一些爛人爛事兒出現的有點兒多,導緻性别成了很多學生選擇導師的一個重要因素,甚至是唯一因素。曾經有個特别漂亮的女孩兒,要選我當導師,直接就和我說,我就要找個女老師,弄得我不知道說什麼好。
還有的學生堅決不找女老師,把女老師妖魔化,認為女老師都是心理變态。
其實,大多數老師都是普通人,沒那麼壞,也不會什麼pua手段,别想太多。當然,如果入學前已經聽說了某老師有些不太好的行為,還是盡量避開吧,遠離垃圾人,永遠是對的。
誤區五:找社會名氣大的老師
有的老師相當有社會名氣,總是去電視台錄個節目啊,或者在各種媒體上發表聲音,雖然身份依然是學者,但是其實這樣的老師早已經不是學者的身份了,是個徹徹底底的社會人。
當然,這樣的老師也有一個好處,就是資源豐富,如果肯幫學生的話,也是不錯的選擇。
說了一堆,其實是想告訴大家,不要太貪圖一些虛名,找一個能夠願意帶學生的老師才是最重要的,他可能沒有名氣,沒有太多的社會資源,但是善良、真誠,就足夠了,就好像,老師們對學生的期待也不是非得要個天才,對吧。
選擇導師避免踩坑的一個方法是多聽,聽大家對這個老師的評價,不要光聽學生的,也不要光聽同事的,要聽各方面的人對老師的評價,這樣才是全面的。因為學生的評價,很有可能很片面,畢竟有些老師特别能忽悠;同事呢,可能因為各種利益,不太客觀。所以,要綜合起來看。
結尾的碎碎念
這篇文章其實我早就想寫了,但是一直很糾結:
一是因為我真的老了,現在學生的想法我不能理解。比如,微博上有講考研課程的老師錄了一段視頻告訴大家導師喜歡什麼樣的研究生,底下好多人評論,我為什麼要讓導師喜歡我?獨立、自我沒有問題,但是帶着敵意和戾氣和人相處隻能兩敗俱傷。
二是因為這篇文章可能得罪很多同行,因為不少同行自己在外很有名氣(當然,在學術界看來都是虛名),希望能夠更多地占有各種資源,包括優質的學生,然後享受着這些學生的勞動成果和崇拜,卻不會給學生半點兒指導和資源。
但是想了想,我還是決定寫這篇文章,把我自己想說的話說出來,把我看到的實情說出來。
備注:本文來源于考悅我說,作者宣鑫。内容僅做交流分享之用,若涉及侵權等行為,請先與本公衆号聯系删除,萬分感謝。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