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行千裡母擔憂,這是人們常常挂在嘴邊的一句話,又有多少人記得下一句是什麼呢?
年關将至外出的遊子,正慢慢回到家鄉,萬千遊子演變出萬千故事,每一個故事背後都感人至深。
據騰訊新聞報道1月25日在山西的侯馬高鐵站,70歲的老母親,一路騎行10多裡路的三輪車,去到車站接兒子;
老人家說道,兒子從小患有聽力障礙,如今外出半年多了,甚是擔憂,幫孩子把行李安置後,老人偷偷的擦起眼淚。
可以看出老母親對兒子牽腸挂肚的那種愛,不管你多大,從未變過!
這位老母親非常完美的诠釋了人們常說的“兒行千裡母擔憂”,侯馬高鐵車站的一角,充分向世人展示了母愛的偉大。
看到這裡,多少人想起媽媽的樣子呢?1》 有些人的母親也許早已離開,羨慕這種有媽接的樣子,媽媽隻剩下記憶了,她再也不會來車站迎接歸來的你,隻能在不變的地方,等待着孩子的看望,有媽的地方就有家,媽沒了,簡單卻異常沉重的行李,無處安放的内心,不知該往哪兒走!
2》 多少人在我們還少不更事的時候,對媽媽的态度極其惡劣,說話的語氣,也許還不如那個叫她阿姨的小朋友,快些長大吧!時光如茶,它帶我們長大,也将媽媽的頭發塗上了斑白的鬓角,請對自己的媽媽好一些,時光不會等我們的!
3》 已經出嫁的女兒,你們每次回娘家,媽媽是否一直都守在村口那棵老槐樹下面,翹首以盼,風雨無阻的等待你的歸來,你離開時,不管淩晨幾點都會陪着你,直到上車那一刻,才艱難的揮起離别的手,趁媽媽還在,常回家看看吧!
媽媽的愛,從來都是偉大且無私的,如果上半句“兒行千裡母擔憂”,充滿人間真情!
那麼下半句“母行千裡兒不愁!”是否又是我們内心最真實的寫照呢?
深圳資訊觀點
深圳資訊認為這句話,太過于冷血,媽媽的愛固然偉大且無私,但子女的愛也并不是那麼冰冷。
愛從來都是溫暖的,媽媽一直都是我們幼年時期最偉大的身影,這背影雖略有纖細,但總能給我們最安全的感觸。
幼年時,我們尚且弱小,媽媽外出,我們同樣會牽腸挂肚,擔心媽媽去到很遠的地方,擔心媽媽不回來給我們做飯,擔心媽媽不要我們了,這是牽挂,也是愛,是依賴的愛!
少年時,我們漸漸長大,媽媽外出,我們會左顧右盼,擔心媽媽何時回家,擔心媽媽又去哪裡忙了,這也是愛,是想念的愛!
青年時,我們初長成,媽媽外出,我們喜悅且清淨,喜悅媽媽終于不在耳畔唠叨,這時的我們叛逆,自大,媽媽為了引導我們,終日唠叨,雖然我們對媽媽的愛‘不敢恭維’,但内心裡知道媽媽是愛我們的,這是無言的愛!
中年時,我們已成為家的頂梁柱,媽媽外出,我們擔憂且無奈,這時媽媽已經年老,身形佝偻,她知道,我們壓力大,總是不想麻煩我們,而我們看着媽媽布滿鄒紋的臉龐總是莫名的心酸,我們也期盼她早些回來,這是擔心的愛!
每個時期的母子(女),都是相愛的,你陪我長大,我陪你變老,或許我們的愛,沒有母愛那麼偉大,但同樣堅不可摧。
深圳資訊認為“母行千裡兒不愁”,未免太過冷血,把孩子的愛比喻的不堪一擊,應改為”母行千裡兒亦愁“,因為愛是相互的,一個無私奉獻的媽媽,必定會培養出有恩必報的孩子。
慈母盼子歸,進門問艱辛!
2019祝大家諸事順利,關注深圳資訊,分享更多人間真情!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