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經典古典成語

經典古典成語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13 20:08:36

封面新聞記者 王卉

衆人皆說,成之于語。成語是專屬于漢語的特色,也是中華傳統文化的代表之一。它們不僅存在于典籍中,更經過人們的口耳相傳流傳了千百年,至今仍被我們廣泛地使用。

最初的成語教育,往往通過課堂和成語詞典完成,但是隻知道成語的含義和用法還遠遠不夠。每一個成語都是一個典故、一段曆史,背後還有能印證這段曆史的珍貴文物。近日,系列少兒知識叢書《成語有智慧》由天天出版社出版,書中蘊含了成語背後的無窮魅力。

經典古典成語(新書架成語有智慧)1

該系列共有三冊,分别是《成語講曆史》《成語說文化》《成語有智慧》,共包含了150個小學必備、生活常用成語,每個成語的講解都包含“成語釋義”“成語典故”“文化内涵”以及“代表文物”四個闆塊。分别囊括了成語基本含義及用法、成語背後的曆史故事、故事延伸出的文化知識以及與成語相關的珍貴文物介紹。

叢書中《成語有智慧》一冊特别精選了數十條與生活和哲學思考相關的常用成語,内容囊括神話、寓言、曆史及人物故事、服飾、住宅、生活器具幾大類,從古代真實生活出發,帶着孩子們走進博物館,通過各種真實存在的古代器物,幫助孩子們理解成語,做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比如,“金蟬脫殼”這個詞,原指蟬在由幼蟲變為成蟲時要脫殼而出,後來才引申為我們現在熟知的用計脫身留下假象,使對方不能及時發現。那麼蟬為什麼要脫掉外殼,又是怎麼脫殼而出的呢?

再比如“濫竽充數”,南郭先生混在齊宣王的樂隊裡充數的故事也許很多孩子已經很熟悉了,但是為什麼齊國的整個樂隊都在吹奏竽這種樂器?除了竽,古代還有哪些樂器?打開本書的“文化内涵”與“代表文物”部分,就能找到答案喲。

還有,我們熟知的成語“畫蛇添足”,基本的含義是“比喻多此一舉,弄巧成拙”,背後的典故是戰國時期楚國官員的酒後畫蛇比賽。之後我們還可以延伸到從遠古時期開始中華文化中對于蛇的崇拜,最後可以發現在曾侯乙青銅尊盤、伏羲女娲圖等文物中就可以看到典型的蛇的形象。

每一個小小的四字成語中都蘊含着一段脍炙人口的典故,而在這些故事和典故的背後,暗藏的正是中華文化和中華精神的源頭。我們希望能夠通過一件件化為具象實物的寶藏,幫助孩子們直觀地看見這些文化,看見漢語言文字的偉大!

這一套“成語文化之旅”下來,孩子對陌生的成語便會印象更加深刻,對熟悉的成語也可以有新的認知,最後達到語文、曆史、文化的融會貫通。

除此之外,對于每一個成語涉及到的文物,全書都對其進行了收藏标注,讓孩子可以清晰地看到每件文物出自哪個博物館。全書涉及故宮博物院、中國國家博物館、西安博物院、湖北省博物館、洛陽博物館等超過100個知名博物館。

本套書的作者羅米是北京大學文學碩士、藝術學博士,也是新華社《瞭望東方周刊》“文化欄目”文博類長期特約作者,“北京大學國子監大講堂”講師,“全國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藝術鑒賞培訓課程講師。曾多次作為嘉賓參加中國國際廣播電台“邊走邊看”欄目直播,介紹國内外博物館與藝術品。曾出版“博物館裡的中國曆史”系列,入選2020年度博物館主題優選童書。

成語遇上文物,可以碰撞出廣闊的文博天地,《成語講曆史》《成語說文化》《成語有智慧》也可以讓孩子懂曆史、知文化、有智慧。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采納有費用酬謝。報料ihxdsb,3386405712】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