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文》:“鹵,西方鹹地也。”“鹹地”,古代指産鹽不能長其他作物的土地,也就是我們現在說的鹽堿地。從鹵(鹵)的字,都是指與鹽堿有關的事物,比如說“鹹”,就是指像鹽的味道,《說文》:“鹹,銜也,北方味也。”
前面我們說“鹵”是西方的鹽堿地,為什麼現在又說“鹹”是北方的味道呢?根據《尚書》,五行中北方主水,水性潤下,《尚書·洪範》載:“潤下作鹹。”所以把五味之一的“鹹”釋為北方之味。在古書中,鹹有時也寫作“醎”,二者都是現在通用的鹹淡之鹹。古人還在實踐中發現,海水是鹹的,所以認為海産品也多是味鹹的,因此唐代大文豪白居易在詩中寫到“陸珍熊掌爛,海味蟹螯鹹”。
傳統醫學認為,鹹味的藥物能軟堅。“堅”這裡指痞塊,在人體不同部位生長的痞塊有不同的名稱。比如瘿瘤,古人認為瘿瘤是“痰核結聚在頸部”所緻,根據文獻記載相當于現代的“甲狀腺腫”,俗稱“大脖子病”。早在魏晉時期,醫家就認識到“瘿瘤”病的發生有地方性,與水土有密切關系,如“竹林七賢”之一的嵇康在著名的篇目《養生論》中寫到“頸處險而瘿”,意為生活在山區的人,頸部易生“瘿”。我們現在知道地方性甲狀腺腫就是由于碘缺乏導緻的。那時古人已經開始應用海菜治療“瘿”病,多獲奇效。臨床上經常入藥的海菜是海藻和昆布(即海帶),代表方是海藻玉壺湯。其他的鹹味食物,比如海蜇、紫菜、淡菜、鮑魚等海産品,也是富碘的,食用能起到預防作用。這裡需要指出的是,食物往往都有雙向調節作用,富含碘的食物也一樣。缺乏碘會誘發“甲狀腺腫”,而碘的攝入長期超标則會導緻“甲亢”,因此對于體檢發現甲狀腺結節的女性,我們會建議她限制碘的攝入,包括加碘鹽,改吃天然的湖鹽,配合運動、休息和飲食,一般都能糾正。
鹹味的食物還能補腎。《素問·陰陽應象大論》中明确記載:“北方生寒,寒生水,水生鹹,鹹生腎。”所以,鹹味的食物是入腎的,适當服用鹹味的食物對腎髒有很好的補益作用。
同時要強調的是,中醫以平為期,五味必須調和,氣血才得充盈,身體才能健康,《素問·生氣通天論》說:“謹和五味,骨正筋柔,氣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則骨氣以精,謹道如法,長有天命。”意思是五味調和,沒有飲食偏過,才能長壽健康。
選自《養生月刊》2017年
第十一期985-986頁
( 陵遊 艾蒿 忘憂)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