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806年,周宣王封其同母弟于鄭,正式建立鄭國。此時的鄭國在今陝西華縣,開國君主是鄭桓公。
公元前772年,周幽王在位時,身為周王室司徒的鄭桓公,看到王室日非,聽從太史令的建議,将他的族人遷移到洛水東部,居住在東虢國和郐國被迫獻出的10座城邑裡。太史伯的建議,為鄭國東遷規劃了發展藍圖和鬥争戰略,為鄭國的崛起鋪好了康莊大道。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東遷時,鄭國、晉國都盡了保衛的職責。由于晉國陷入分裂,内戰頻仍,無暇他顧,周王室不得不依靠虢國和鄭國,它們都曾兼任周王室的卿士。
鄭國的第二任君主鄭武公和第三任君主鄭莊公相繼為周平王卿士,而且控制了内部卿大夫的勢力,充分利用王室大臣的身份,經常利用王室之名為自己謀私利,幹涉别國内政,兼并周邊小國,侵奪他國城池。
公元前767年,鄭武公在位時期,鄭國吞并郐國。郐國疆域在今河南新鄭西北、密縣東南之間,國都在今河南密縣東北,為妘姓諸侯國。公元前767年,鄭武公吞滅郐國。
公元前767年,鄭武公在位時期,鄭國吞并東虢國。東虢國在今河南荥陽市汜水鎮,為周武王滅商後,封周文王之弟建立的東虢國。公元前767年,鄭武公吞滅東虢國。
公元前722年,鄭莊公在位時期,鄭國吞并祭國。祭國在今河南省鄭州市祭城區,為平定三監之亂後,周成王改封周公第八子于此地,稱祭伯。公元前722年,東遷後站穩腳跟的鄭國吞并了祭國。
公元前713年,鄭莊公在位時期,鄭國滅亡戴國。戴國在今河南省商丘市民權縣東偏北處,為子姓侯爵國。戴國位于鄭、宋之間,鄭、宋兩國不和,戴國多受欺淩,因勢力較弱,戴國淪為鄭國的附庸。公元前713年,蔡國、衛國随從宋國伐鄭國,乘機侵入戴國,鄭莊公抓住這一時機,在戴國圍殲三國之師,又順便滅亡戴國,占為己有。
約在鄭武公或鄭莊公在位時期,鄭國攻滅邘國,具體時間不詳。邘國即于國,為姬發次子的封國,國都位于今河南沁陽西北十五公裡的西萬鎮邘邰村。邘國後來被鄭國所滅,具體時間不詳。
約在鄭武公或鄭莊公在位時期,鄭國攻滅密國,具體時間不詳。位于甘肅的姬姓密國遷都到今河南省新密市境内,重新立國。春秋時期,密國被鄭國所滅,具體時間不詳。
公元前504年,鄭獻公在位時期,鄭國攻滅許國。許國疆域在今河南許昌及臨颍北、鄢陵西南這一廣大地域,國都在今河南許昌,為姜姓男爵國,作為中原之中,在地理位置上有着無與倫比的優勢。許國這塊肥肉,一直令鄭國垂涎三尺,鄭國先後在公元前712年、公元前665年、公元前627年、公元前588年、公元前577年、公元前576年等共九次侵犯許國,并最終在公元前504年完全吞并了許國。
經過不斷擴張兼并,鄭莊公之時的鄭國,東面已與魯、宋接壤,西北是成周、衛、晉,西南與陳、蔡、許、楚相連,經過三代擴張的鄭國,俨然已是春秋初年第一大國,史稱“天下諸侯,莫非鄭黨”。
但是鄭國的衰落實在是讓人大跌眼鏡,一手好牌,打得稀爛。
鄭莊公多寵子,其死後諸子争位,鄭國陷入了内亂,從此開始走下坡路。最先擴張崛起的鄭國,因為内亂喪失了成長為大國的最佳時期。經過幾次君位争奪,鄭國國勢大不如前,而周邊列強則紛紛崛起。南方的楚國已自立為王,大肆兼并漢陽諸姬,直接威脅鄭國。北方的晉國,曲沃一族對晉國公室的鬥争取得了絕對優勢,開始對外兼并之路,對鄭國虎視眈眈。齊國經過管仲的改革,齊桓公開始稱霸。鄭國處于四戰之地,無險可守,且夾于大國之間,因此經常淪為列強争霸的主戰場。在對外政策中,不得不時而親楚,時而親晉,完全成為大國的犧牲品。
鄭國自鄭襄公開始,七穆輪流執政,掌控國家大權,國君權力旁落,國君之位的争奪也進入了白熱化的階段。
進入戰國初期,鄭國仍然苟延殘喘。此時鄭國最大之敵人已經是新興的韓國,面對亡國之患,鄭國仍然内鬥不止。在韓國即将滅鄭之際,鄭國再次内亂,鄭繻公殺其相子陽,而子陽之黨又殺繻公。鄭國完全是自取滅亡。鄭國有10萬軍隊,其中6萬都聚集在都城裡,與韓國的争鬥仍然勝負難分。但是在子陽之時,鄭國已經一分為三。公元前395年,鄭國的負黍反叛,使負黍歸于韓國;公元前385年,韓國攻取鄭國陽城;公元前375年,韓國完全滅了鄭國。
鄭國從此退出戰國的曆史舞台!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