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女子花6000元買實木沙發内部全是水泥”在全網引發熱議,不少人吐槽自己購買過“問題實木”,有以次充好,有名不副實,還有偷工減料等各種問題。
近年來随着實木家具款式不斷地創新,不少年輕人也加入購買實木家具的大軍。也正是因為實木家具巨大的市場空間,導緻很多商家借着消費者不懂實木家具趁機“魚目混珠”,緻使消費者花了大價錢卻得不到貨真價實的産品。西安市民張先生就因購買問題實木家具頭疼不已。
消費者吐槽:
10萬元購買實木家具
安裝時發現“偷工減料”
張先生今年6月份在“香山園”家居品牌定制了一套全屋的實木家具,合同價格為10萬元,張先生先後支付了8萬元。定制的時候,因張先生特别強調要環保,必須全是實木。商家明确承諾所有櫃體材質為實木,承諾衣櫃所有面闆厚為16mm。但是所有櫃子到家安裝後張先生準備結清餘款時發現了問題。
“我收拾家裡看見了幾塊角料,從剩餘角料的截面看不像是實木,用手摳還掉渣,櫃子背闆使用的根本就不是實木闆,側闆也是木工闆,且背闆的厚度由原先合同約定的16mm變成了10mm,存在嚴重的偷工減料造假問題。”之後張先生多次跟該品牌負責人協商退貨事宜,被告知隻能維修,不能退貨。
專業解析:
若購買的産品存在造假行為
商家需承擔3倍賠償
“從張先生的描述表明,商家提供給張先生的産品并非銷售時承諾的全是實木,不排除商品造假的情況。若與商家協商退貨不成,張先生可以準備相關證據走法律途徑維權。”陝西思源律師事務所律師張超說,如果産品果真存在造假,按照《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55條的規定,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增加賠償其受到的損失,增加賠償的金額為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款或者接受服務的費用的3倍;增加賠償的金額不足500的為500元。
此外,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56條的規定:在商品中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商品冒充合格商品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或者其他有關行政部門責令改正,可以根據情節單處或者并處警告、沒收違法所得、處以違法所得一倍以上十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的,處以五十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責令停業整頓、吊銷營業執照。
市場亂象:
遇到這兩種情況
可能吃虧了還沒有證據
實木木材品類多,表面看上去也非常結實耐用,購買時也幾乎沒有人會切開看木材橫截面,這就讓個别不良商家“鑽了空子”。如何識别這些,就需要消費者要懂得一些實木選購知識,這樣也能繞過不少坑。華商報記者總結了兩個購買實木家具可能會吃虧的現象:
■實木、全實木傻傻分不清
大多數消費者口中的實木家具指的是家具整體都是實木制作,其實實木家具并非整體都是實木,在專業領域實木類分全實木、實木以及實木貼面,這些都屬于實木家具。
據國家《木家具通用技術條件》明确将實木類家具分為全實木家具、實木家具和實木貼面家具三大類。全實木家具指所有的零部件(鏡子托闆、壓條除外)均采用實木鋸材或者是實木闆材制作的家具;實木家具是指基材采用實木鋸材或實木闆材制作的家具;實木貼面是指家具基材采用實木鋸材或實木闆材制作,并在表面貼實木單闆或薄木(木皮)的家具。
全實木家具不一定是指家具完全由一種木材制成的,可以使用好幾張木材。但前提條件一定是家具所有零部件(鏡子托闆、壓條除外)均采用實木鋸材或實木闆材制作;實木貼面家具屬于實木家具類,前提是家具基材是實木。表面貼的是實木單闆或實木木皮。如果消費者對實木類别不清楚,在合同中隻約定實木,得到的可能并不是全實木,有可能吃虧還無法維權。
■木材名稱一字之差價格千差萬别
木材種類繁多,榆木、海棠木、橡木、烏金木、水曲柳、胡桃木……這些木材質量、密度、硬度、價格都有較大的差異,即便是同一品種也有普通級别和A級、特級之分。專業人士都未必全知曉,何況普通消費者。有些商家趁消費者不懂,在木材品類上多加一個字或者少說一個字,那麼消費者拿到的産品可能就不一樣了。如,橡木和橡膠木,胡桃楸木和胡桃木……雖木材紋理差距不大,但性能、價格卻相差萬裡。有些導購在介紹時稱家具為“橡木”,但在合同中卻寫着材質為“橡膠木”,消費者在購買時一定要仔細檢查訂貨合同,尤其是材質、尺寸、型号等檢查清楚,避免拿到以次充好的家具。 華商報記者 千朋茹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