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端午節風俗?潮汕粽潮汕端午節吃粽子的習俗是從中原傳下來的清雍正《海陽縣志》載:“端午插艾蒲于門,艾形虎,又設角黍”宋明時期,已有不少中原人落籍潮汕,食粽之俗,也應早已有之初時應是家庭制作,作為祭祀之用,逐步推廣為市場銷售食品,而且質量不斷提高,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潮汕端午節風俗?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潮汕粽。潮汕端午節吃粽子的習俗是從中原傳下來的。清雍正《海陽縣志》載:“端午插艾蒲于門,艾形虎,又設角黍。”宋明時期,已有不少中原人落籍潮汕,食粽之俗,也應早已有之。初時應是家庭制作,作為祭祀之用,逐步推廣為市場銷售食品,而且質量不斷提高。
真珠花菜煮豬血湯。潮汕舊俗認為,端午節是“聖日”,吃了草藥湯能立即見效,且效果顯著。這一天潮汕人除了吃各種粽外,潮汕不少地方還會用伸骨節、使君子葉、真珠花菜、雞蛋、豬肉、豬血等一起煮湯吃,能起明目、去熱毒、驅腹蟲的作用。據說吃真珠花菜能明目和清除腹内毒質,使君子葉能殺死腹内蛔蟲,伸骨草能強筋壯骨,幾種草藥合煮能互相補充。農村家庭常于端午日用使君子花炒蛋給小孩吃,對治小孩疳積效果甚好。也有用使君子葉和薏米、赤豆熬湯飲吃,除病健身,放點紅糖,頗為适口。
五果湯。五果湯是潮汕民間傳統的保健食品。潮俗以桂圓(龍五果湯眼)、白果(銀杏)、蓮子、薏米、百合為補中健脾食物,合煮為甜湯(也有換入柿餅、芡實者),很多潮汕家庭平時也有吃五果湯,但由于舊俗認識,認為吃藥最有效,這一天很多家庭會特意煮一鍋五果湯全家共享。 在夏日裡,五果湯裡加上薄薄碎冰,冰涼涼以及淡淡的甜更有如沐春風的美妙。
潮汕扒龍舟。賽龍舟是潮汕人民喜愛的活動,曆史悠久,而潮汕各地的龍舟形狀也各有千秋,大體分為 大真龍、小真龍、假龍、土船龍和國标龍,還有比較特别的遊旱龍。
懸插“五瑞”。潮汕人家,端午相沿要在門楣、門環以至屋檐下,懸挂一束束用“紅頭繩”系紮着的艾草、菖蒲、榴花、蒜頭、龍船花共合為五種稱“五瑞”。舊俗傳為“合五”以招屈原之魂,其實,古代潮人先賢是針對“惡月”瘟疫猖獗而采取的防疫保健措施,意在驅瘟辟邪。澄海舊縣志就載有:“端午門上插艾,用艾葉和榴花(頁)簪在頭發上,可辟邪。”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