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科技

 > 張江長三角科技城建設規劃

張江長三角科技城建設規劃

科技 更新时间:2025-04-29 06:39:33

作為我國第一批國家級高科技園區,經過20多年的開發建設,張江已經成為上海集聚科創資源、高新産業、高端人才、創新創業的高科技園區。今天,肩負着建設“上海具有全球影響力科技創新中心的核心承載區”和“上海張江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國家戰略的張江,正在加快步伐,建設世界一流科學城。《張江科學城建設規劃》在此背景下編制完成。

編者按:

《張江科學城建設規劃》貫徹落實國家戰略部署,充分體現張江由高科技園區向全球領先的科學城轉型的總體目标,重塑目标願景,繪就空間藍圖,明晰策略路徑,規劃于2017年7月獲上海市人民政府批複,有效指導和推進了張江科學城規劃、建設和管理,同時為其他科技園區向城區轉型發展提供借鑒。

規劃背景

從“園”轉向“城"

2014年5月,在上海考察時強調,上海要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2015年5月,上海市委、市政府發布《關于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的意見》,要求張江科學城作為上海科創中心建設的核心承載區,要以全球視野、國際标準建設張江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代表國家在更高層次參與全球科技競争與合作。

張江長三角科技城建設規劃(從高科技園邁向)1

張江科學城規劃意向圖

圖片來源:張江科學城空間方案國際方案征集

從阡陌農田到“高科技園區”

産業優勢凸現,但創新和城市功能有待強化

張江高科技園區誕生于1992年。至2016年,園區近七成區域已建成,集聚了一批高校、研發機構、公共服務設施、高新技術企業和創新創業人才,生物醫藥、信息通訊等主導産業優勢突出,高科技園區基本成形。但是,園區發展尚存在一系列問題:(1)創新要素集聚度和創新能級不足;(2)城市功能相對滞後,産城融合不佳;(3)對外交通聯系和内部交通支撐薄弱;(4)城市品質和環境氛圍不足。

張江長三角科技城建設規劃(從高科技園邁向)2

20世紀90年代初張江所在區域實景圖

張江長三角科技城建設規劃(從高科技園邁向)3

張江科學城俯瞰圖(2018年)

張江長三角科技城建設規劃(從高科技園邁向)4

張江長三角科技城建設規劃(從高科技園邁向)5

張江長三角科技城建設規劃(從高科技園邁向)6

張江科學城現狀實景圖(2018年)

從跟跑到并跑、領跑的“科學城”

全面提升創新功能能級、城市服務能力、創新環境水平

本規劃貫徹落實國家戰略部署,聚焦上海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張江核心區舉全市之力推進國家科學中心建設”的指示,對标美國矽谷、新加坡玮壹科技城等全球頂尖科技創新中心,緊緊圍繞張江如何從“現狀高科技園區”轉型發展為“上海大都市中心區域全球領先的科學城”的總體目标。規劃範圍在原張江高新區基礎上作了整合,總面積約94平方公裡。

張江長三角科技城建設規劃(從高科技園邁向)7

張江科學城區位圖

在這個由一座“園”轉型升級為一座“城”的規劃中,我們關注的不僅是“地盤”的擴張,更多的是提升能級、強化服務和優化環境等方面“内涵”的延伸,是新時代發展賦予張江新的責任和使命。

主要内容

重塑目标願景

“科學” “城”

圍繞國家目标戰略,在張江高科技園區的基礎上,充分依托國家實驗室建設和高校、科研機構等,突出科技、商務、文化等創新要素的複合(TBC),突出“四個集聚”,集聚全球頂尖創新人才、集聚國家大科學設施、集聚高水平創新型大學、集聚科研機構和跨國企業研發中心,進一步轉型發展成為我國乃至全球新知識、新技術的創造之地,新産業的培育之地。

張江長三角科技城建設規劃(從高科技園邁向)8

成為以國内外高層次人才和青年創新人才為主,以科創為特色,集創業工作、生活學習和休閑娛樂為一體的現代新型宜居城區和市級公共中心。

成為“科研要素更集聚、創新創業更活躍、生活服務更完善、交通出行更便捷、生态環境更優美、文化氛圍更濃厚”的世界一流科學城。

張江長三角科技城建設規劃(從高科技園邁向)9

未來公園(一園四館)規劃設計

張江長三角科技城建設規劃(從高科技園邁向)10

主要内容

繪就一張空間藍圖

“一心一核、多圈多點、森林繞城”

落實“上海2035”總體規劃中“網絡化、多中心、組團式、集約型”的發展導向,規劃強化對外銜接及内部整合,整體上,構築“一心一核、多圈多點、森林繞城”的空間格局。

張江長三角科技城建設規劃(從高科技園邁向)11

張江長三角科技城建設規劃(從高科技園邁向)12

“一心一核”“多圈多點”規劃示意圖

張江長三角科技城建設規劃(從高科技園邁向)13

規劃總平面圖

主要内容

明晰策略路徑

張江長三角科技城建設規劃(從高科技園邁向)14

01強調開放、集聚

培育頂尖的科創能力

張江長三角科技城建設規劃(從高科技園邁向)15

孫橋科創片區規劃意向圖

圖片來源:孫橋科創片區規劃設計

[策略1] 全力推進國家大科學設施的落地實施。确保上海光源二期、三期X射線自由電子激光等項目,建設具有世界領先水平、高度集聚的先進光源設施群;啟動國家量子中心建設;積極争取高能量密度物理實驗裝置等一批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落戶。同步考慮為國家實驗室建設預留空間。

[策略2] 促進科創要素的集聚發展。規劃形成北、中、南三大科創要素集群:北部,依托國家實驗室核心區,集聚大科學設施、高水平研究型大學和國家級科研院所;中部,結合孫橋地區和科學家實驗室,集聚國際一流實驗室和研究院所;南部,結合國際醫學園區,形成以醫療為特色的國際院校、研究所集群。

[策略3] 加快創新産業高端化和集群化發展。加快産業結構從勞動密集型向智力密集型轉變。優化産業和就業空間布局,依托張江北區中試區、康橋産業區等,培育信息技術、生物醫藥等優勢産業,促進産學研一體化發展。規劃高端制造業用地,注重産業用地的使用彈性。

張江長三角科技城建設規劃(從高科技園邁向)16

北部國家實驗室片區規劃意向圖

圖片來源:張江科學城空間方案國際方案征集

02突出融合、多元

創造宜居的生活環境

張江長三角科技城建設規劃(從高科技園邁向)17

張江科學城規劃意向圖

圖片來源:張江科學城空間方案國際方案征集

[策略4] 提供多樣化的居住選擇。規劃通過内外聯動,解決居住問題。科學城内部,通過增加住宅以滿足50%以上的就業人口居住需求。新增住宅主要為滿足科學家和科創人才需求的租賃住宅,研發、工業等單地塊的配套比例可提高到20%-30%,并建設人才公寓。科學城外部,依托北蔡、花木等居住社區,滿足20%以上的就業人口居住需求。

[策略5] 配置多元化的公共服務。依托城市副中心,設置未來島公園文化藝術中心、張江科學會堂和水泥廠科技體驗中心等高等級文化設施。結合軌交站點構建社區生活圈,強化社區級公共服務設施的均等化配置。針對居住、科研、商務與産業社區的不同需求,細化若幹社區設施配置要素和标準,科研與商務社區重點增加日常體育健身及創業培訓、共享會議室、嬰幼兒托管設施。

張江長三角科技城建設規劃(從高科技園邁向)18

關于社區設施急缺程度的問卷調查分析圖

(注:圖中設施為問卷急缺程度超過50%的選項)

張江長三角科技城建設規劃(從高科技園邁向)19

社區設施配置要素和标準

[策略6] 構建便捷、高效、人性化的交通體系。建立“軌道交通 局域線中運量”的公交發展模式,近期實施軌道交通21号線和機場聯絡線,規劃新增27号線和S32鐵路東西聯絡線,控制預留高科中路、軍民路、陳行公路、科苑路、申江路5條軌交通道。優化對外道路銜接,提升路網的貫通性,分區域、分類型加密路網及慢行通道。路網平均密度達到8公裡/平方公裡,公共活動中心路網密度為8-12公裡/平方公裡。

張江長三角科技城建設規劃(從高科技園邁向)20

交通體系示意圖

張江長三角科技城建設規劃(從高科技園邁向)21

張江科學城與交通樞紐和主要産業園區軌交聯系示意圖

張江長三角科技城建設規劃(從高科技園邁向)22

張江科學城與高校科研院所、科創集聚區及城市中心軌交聯系示意圖

03體現綠色、交流

營造持續的城市活力

張江長三角科技城建設規劃(從高科技園邁向)23

張江科學城規劃意向圖

圖片來源:張江科學城空間方案國際方案征集

[策略7] 打造優美的自然生态環境。保護并恢複現狀水網肌理,形成“三縱、多橫、多網”的水系網絡,構築以生态綠地為基底,外環濕地公園為核心,各級水系和濱河、道路綠帶為骨架的水綠生态系統。

張江長三角科技城建設規劃(從高科技園邁向)24

全市綠地系統銜接示意圖

張江長三角科技城建設規劃(從高科技園邁向)25

水系規劃圖

[策略8] 構建促進交流的公共空間網絡。結合川楊河兩岸、智慧河未來島等地區改造,設置豐富、連貫的濱水綠地廣場和小尺度園林。鼓勵企業、單位打開圍牆,将“道路”轉型為“街道”,形成積極的空間界面。營造廣場、綠地等尺度宜人的駐留場所,激活城市交流功能。結合生态綠地、濱水綠地和道路綠帶,設置步行道和騎行道網絡,滿足科創人士的健身、遊憩、交往等需求。

張江長三角科技城建設規劃(從高科技園邁向)26

綠道系統規劃圖

張江長三角科技城建設規劃(從高科技園邁向)27

張江長三角科技城建設規劃(從高科技園邁向)28

綠道空間景觀意向圖

圖片來源:張江科學城空間方案國際方案征集

張江長三角科技城建設規劃(從高科技園邁向)29

張江長三角科技城建設規劃(從高科技園邁向)30

張江長三角科技城建設規劃(從高科技園邁向)31

張江長三角科技城建設規劃(從高科技園邁向)32

張江中區街道塑造示意圖

[策略9] 培育富有魅力的城市文化。修複張江老街,保護橫沔古鎮龜城格局;将浦東水泥廠改造為科學城文化創意地标;結合孫橋農業園現代溫室農莊,強化現代農業科創中心功能;引入張江科學會堂、科技圖書館等,提升張江創新文化氛圍。

張江長三角科技城建設規劃(從高科技園邁向)33

浦東水泥廠規劃意向圖

圖片來源:浦東水泥廠創新園規劃設計

主要内容

立足戰略導向指導建設實施

謀劃近期重點項目。規劃明确了科技創新、公共服務、生态環境和基礎設施等“四個一批”近百項重點建設項目。其中,張江人才公寓一期項目成為上海首例租賃住宅用地,整體持有、隻租不售,優先為各類創新創業人才提供居住配套服務。

張江長三角科技城建設規劃(從高科技園邁向)34

張江國際社區人才公寓(一期)規劃意向圖

圖片來源:張江國際社區人才公寓(一期)規劃設計

探索區域整體轉型的更新實施路徑。打破傳統的“打補丁”更新方式,以張江西北片區為試點,整體勾勒提出更新的目标藍圖,推行分期實施、重點項目優先推進和轉型條件成熟的企業發揮積極示範作用等更新策略。

張江長三角科技城建設規劃(從高科技園邁向)35

張江長三角科技城建設規劃(從高科技園邁向)36

張江長三角科技城建設規劃(從高科技園邁向)37

張江長三角科技城建設規劃(從高科技園邁向)38

張江西北片區更新分期實施示意圖

圖片來源:張江西北片區城市更新設計

探索土地空間混合利用。以開放、綠色、融合和科創貢獻度為原則,明确各類用地中宜兼容、有條件兼容的土地用途和建築功能,建立正面引導和負面清單,同時提高産業用地混合用途比例。

張江長三角科技城建設規劃(從高科技園邁向)39

新建地區、更新地區的土地與空間混合利用示意圖

圖片來源:張江市級副中心規劃設計

科學之光照亮未來之城

規劃先行,謀定後動。按照規劃,目前張江科學城已完成多個重點地區的控規編制,一批大科學設施項目落地實施,一批城市功能項目啟動建設,建設規劃已成為張江科學城規劃、建設和管理的綜合平台和重要基礎。

未來,你可以去上海光源或國家量子中心,見證高精尖科技日新月異的發展,也可以到張江科學會堂、未來公園靜享悠閑時光;可以去上海交大張江科學園、張江複旦國際創新中心等研究機構,體悟科技創新的蓬勃活力,也可以到傳奇創業廣場、張江國創中心了解創新創業創客的日常;可以舉家定居在國際社區人才公寓,也可以來往于張江戲劇谷、張江藝術館,感受别樣的藝術之美;可以沿着川楊河、呂家浜,品味鳥語花香、雲淡風輕的水岸風光;也可以登上智慧島,盡享高樓林立、綠樹成蔭的人與自然和諧之美;可以探訪蘇家宅,追憶名門望族曾經的興衰榮辱,也可以到橫沔古街、聖路加堂,近距離感悟江南水鄉古鎮的百年滄桑……一個更加美好的張江科學城迎面而來。

文中圖紙均選自《張江科學城建設規劃》,以及科學城相關規劃與城市設計方案。

來源:規劃上海SUPDRI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科技资讯推荐

热门科技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