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有句名言:誰若将聲震人間,必長久深自緘默。
這句話如雷貫耳,背後的“所以然”究竟是什麼?
我一時想不出答案。
有句話說: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面對紛繁複雜的問題,我從他人的經驗中獲得了啟迪。
1964年,羅布泊騰起了放射性的蘑菇雲。
此聲震驚了天地寰宇。
創造這聲巨響的科學家們長期隐姓埋名,深自緘默,連家人們也不知道他們的工作。
連續幾年默默無言地艱苦奮鬥後,他們的科研成果“聲震人間”。
這是作為一個集體長久深自緘默,最終聲震人間的故事。
誰将聲震人間,必長久深自緘默。
尼采的這句話,不論對于團隊還是個人,都是應驗的。
一天,清華大學數學系主任熊慶來先生,在《科學》雜志上看到了一篇論文《蘇家駒之代數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之理由》。
熊慶來教授覺得寫文章的人很有數學才華,但是根據文章署名,熊先生不認識作者,按理說能寫出這樣文章的人,熊先生即便沒見過,也聽說過。但是打聽周邊的人也大多不認識文章作者。
熊教授後來打聽到文章作者的經曆,很是吃驚。
作者是一位15歲時就辍學的初中畢業生,畢業後念了一段時間職業學校,因為家裡拿不出生活費,後來辍學回家,每天照看家裡的雜貨店維持生計。
在空閑時間,自學數學。即便在冬天,每天依然堅持早起讀書。對面豆腐店的夥計,每天到店裡時,經常看到年輕人已經在看書了。
每天不停地寫,不停地計算。周圍的人不理解,喊他“羅呆子”。父親不理解,好幾次差點兒把他借來的數學書燒掉。
那是一段心聲無處述說的歲月,也是一段無人傾聽心音的歲月,唯有無言地堅持學習。
他格格不入,他特立獨行,他不辯解,唯有深自緘默,把所有的空閑時間和心力都投注到了自己熱愛的數學。
19歲的時候寫下了那篇發表在《科學》上的論文。
石破天驚,這位年輕人在滿目荒蕪中開拓了一條令人難以置信的數學之路。
他被熊慶來先生發現,最後在老師的幫助下走進了清華園。
這位年輕人就是我國數學家華羅庚。
聲震人間之前,為何必須長久深自緘默?
因為聲震人間的事業必定困難艱巨,需要付出艱辛且持久的勞作,走過漫長的暗夜,方能見到黎明之光。沒有捷徑可走,道阻且長。
這樣的事往往飽受非議,冷嘲熱諷實在難免。
但是心裡選定了這件事,就不圖一時口舌之快與人争論,替自己辯解,争論辯解就浪費了時間。相反要“深自緘默”,珍惜時間努力鑽研選擇的事業,長期地艱苦奮鬥。
到了積土為山的時候,風雨興焉的階段,事實自然替這些“深自緘默”的人發出雄渾高亢的辯解聲。
羅布泊上空的巨響、華羅庚的論文,無不是這句話的有力注解。
大辯無言。
天下最雄辯的人,是不用語言辯論的,他們用事實說話。
有道是:事實勝于雄辯。
天下大事,為之于細。“細”的日積月累,不忘初心,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終将成為人間“奇迹”。
事成之前,辯解無用,更是浪費時間。
事成之後,不用辯解,事實勝于雄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