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電發展趨勢?風力發電是指把風的動能轉為電能衆所周知,風能是一種清潔無公害的可再生能源能源,很早就被人們利用,主要是通過風車來抽水、磨面等,人們感興趣的是如何利用風來發電利用風力發電非常環保,且風能蘊量巨大,因此日益受到世界各國的重視目前中國的海上風電規模已是世界第一,從2022年開始,中國海上風電開發規模和技術初具領跑全球的基礎條件業内普遍認為,在未來的海上風電業,國産自主研發技術将得到更大比例的應用預計最早在2022年下半年,我國的海上風電産業通過新一輪技術的投入使用,在平價上網條件下,新項目會逐漸具有經濟性,市場将迎來複蘇,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風電發展趨勢?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風力發電是指把風的動能轉為電能。衆所周知,風能是一種清潔無公害的可再生能源能源,很早就被人們利用,主要是通過風車來抽水、磨面等,人們感興趣的是如何利用風來發電。利用風力發電非常環保,且風能蘊量巨大,因此日益受到世界各國的重視。目前中國的海上風電規模已是世界第一,從2022年開始,中國海上風電開發規模和技術初具領跑全球的基礎條件。業内普遍認為,在未來的海上風電業,國産自主研發技術将得到更大比例的應用。預計最早在2022年下半年,我國的海上風電産業通過新一輪技術的投入使用,在平價上網條件下,新項目會逐漸具有經濟性,市場将迎來複蘇。
我國海上風電出現大增 風電再迎政策利好
風力發電在芬蘭、丹麥等國家很流行,中國也在西部和東南沿海等風力充足的地區大力提倡。我國提出的“雙碳”目标,将推動新能源成為主力能源,為中國未來40年能源轉型指明方向。在新的發展模式下,作為可再生能源主力的風電産業迎來了發展的“黃金時代”,出現了諸多利好政策加持。2020年10月,全球400餘家風能企業代表聯合發布《風能北京宣言》提出,“十四五”期間,需保證年均新增裝機5000萬千瓦以上。2021年10月,我國正式印發文件,國務院明确到2030年風電、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達到12億千瓦以上。2021年12月,國家發改委、能源局印發了第一批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區為重點的大型風電光伏基地建設項目清單,建設規模總計97.05 GW。
2022年1月21日,國家發改委等7部門聯合發布《促進綠色消費實施方案》,進一步激發全社會的綠電消費潛力。該方案提出五大要點:再次強調綠電在能耗雙控中的豁免權、剛性約束高耗能企業使用綠電、促進綠電交易與可再生能源消納責任權重挂鈎、對用戶消費綠電給予激勵、綠電市場與碳市場聯動。同日,國家能源局首度提出,風光大基地項目建設成為監管重點對象,并對疏通風電外送通道進行監督。1月24日,中央政治局就努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标進行第三十六次集體學習時指,要把促進新能源和清潔能源發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積極有序發展光能源、矽能源、氫能源、可再生能源。要推動能源技術與現代信息、新材料和先進制造技術深度融合,探索能源生産和消費新模式。要加快發展有規模有效益的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地熱能、海洋能、氫能等新能源,統籌水電開發和生态保護,積極安全有序發展核電。
1月25日,據國家能源局發布最新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風電新增裝機量4757萬千瓦,較去年下降近四成。業内人士表示,這一新增裝機量在行業預期範疇内。行業此前預計2021年的新增裝機量在4500萬千瓦左右。去年風電新增裝機量縮水,主要因為上年陸上風電出現搶裝潮,裝機量沖上曆史頂峰。随着搶裝潮結束,2021年陸上新增裝機量從高位回落。但事實上,去年陸上風電市場的需求并沒有縮水,而是“能耗雙控”對風電鑄造産業鍊形成影響,導緻供應鍊緊張,多家風電整機商遭遇采購不到位,交貨延遲的情況。風電鑄造企業多分布在東部省份,例如江蘇、浙江擁有的輪毂、機座制造企業,受到“能耗雙控”階段性影響。有分析指,如果供應鍊充足,新增裝機容量至少再增加10-20%。
另值得一提的是,雖然陸上風電新增裝機下降,但海上風電則出現大增。海上風能資源比陸地風能資源更豐富并且風速更高,一般來說海上風速比平原要高20%左右,發電量會增加70%,目前我國海上風電占總風電裝機量的比重不足5%,想象空間巨大。此外,2021年為海上風電獲得帶補貼電價的最後一年窗口期,海上風電開發商加速海上風電項目裝機并網。數據顯示,2021年,海上風電新增裝機量達1690萬千瓦,同比增長452.29%,是此前累計建成總規模的1.8倍。2020年,海上風電新增裝機容量為306萬千瓦。截至目前,中國海上風電累計裝機規模達到2638萬千瓦,超越英國,躍居世界第一。2021年的風電招标量仍處于高位,業内分析預計2022年新增裝機量将在4500萬-5000萬千瓦之間。在業内,2022年被稱為“中國海上風電平價元年”。因為期望中的平價緩沖期并未到來,大多數企業仍将面臨艱難的過渡期;度電價格“腰斬”,使得國内海上風電市場進入了以“加速降本增效”為主題的全新競争階段。
産業裝機規模世界第一 風電概念股大幅反彈
我國已将風電産業列為國家戰略性新興産業之一,在産業政策引導和市場需求驅動的雙重作用下,全國風電産業實現了快速發展,已經成為全國為數不多可參與國際競争并取得領先優勢的産業。根據相關機構預測,在碳中和場景下,風電、光伏裝機總量或将突破50億kW,占總裝機的80%以上。此外,根據世界銀行數據,中國海上風電開發潛力高達2982GW,其中固定式1400GW,漂浮式1582GW。而據BNEF測算,預計“十四五”中國海上風電累計裝機規模将達到46.8GW,新增裝機達到37.8GW,年均新增裝機容量達到7.6GW。
國融證券研報,建議從三個方面來把握投資主線:1)關注風機龍頭廠商:風機大型化趨勢,加快風機供給側出清,利于龍頭企業,如金風科技、明陽智能、運達股份等整機廠商。2)關注零部件廠商:考慮海風、風光大基地、平價周期開啟等,目前2021年公開招标規模已達58GW,零部件環節業績确定性較高,加上市場對風電周期轉成長邏輯的轉變,估值中樞有望擡升,配置性價比較高,建議關注中材科技、東方電纜、新強聯等零部件廠商。3)關注風電運營商:綠電交易量有望持續增長,疊加電價上漲、綠電政策催化,估值有望快速提升,關注三峽能源、華能國際等運營商。
二級市場方面,自從2021年12月中旬以來,風電概念接連回調,整體回調幅度已經超10%。1月26日,受利好消息影響,風電概念相關闆塊迎來大幅反彈,海力風電(301155.CN)漲超11%,恒潤股份(603985.CN)、中際聯合(605305.CN)、大金重工(002487.CN)、龍源電力(001289.CN)等多股漲停,東方電纜(603606.CN)、金冠電氣(688517.CN)、中國西電(601179.CN)、金山股份(600396.CN)漲超7%,中環海陸(301040.CN)、新強聯(300850.CN)、天能重工(300569.CN)、振江股份(603507.CN)漲超6%,電氣風電(688660.CN)、金雷股份(300443.CN)、運達股份(300772.CN)等多股漲逾5%。
本文源自财華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