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曾經讓世界顫抖的德國

曾經讓世界顫抖的德國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20 00:58:42

請關注曾廣閑文

歐洲整體開始右轉

2021年12月8日,德國曆史上第一位女總理,奉行“中間派”路線,素有“鐵娘子”之稱的默克爾卸任,朔爾茨上台,組建了中間偏右的聯合政府。

曾經讓世界顫抖的德國(風雲變幻的歐洲)1

2022年4月,代表右翼、走“中間路線”的法國總統馬克龍競選連任成功。但和馬克龍對陣的、代表極右翼的“國民聯盟”候選人勒龐獲得41.8%的選票,與馬克龍相差不大,說明法國社會也在開始右轉。

2022年7月7日,英國右翼政黨保守黨領袖、現任首相約翰遜被迫決定辭職,其首相位置大概率會由同為保守黨,但更為激進的特拉斯繼任。

2022年7月21日,意大利總理馬裡奧·德拉吉辭職,辭職的原因是激進右翼的意大利“五星運動”參議員缺席議會信任投票,而德拉吉的執政聯盟涵蓋了中左翼、中右翼、右翼數個政黨,整體屬于中間偏右。在意大利接下來的大選中,預計右翼勢力将取得壓倒性優勢,甚至不排除激進右翼勢力上台。

至此,在短短的大半年内,奉行中間偏右路線的歐洲四大強國中的德、英、意三國現任領導人紛紛下台,法國總統馬克龍也隻是險勝。右翼勢力,甚至是代表民粹主義的激進右翼勢力将統治歐洲。

這時,大洋彼岸的美國,代表右翼勢力的現任總統拜登,正與代表激進右翼勢力的前總統特朗普展開“政治搏殺”。

歐美政局風雲變幻的後面,是世界經濟危機已經到來,甚至不排除世界經濟大衰退或者說大蕭條即将降臨,而不斷拉大的貧富差距、不堪重負的社會福利體系、日益嚴重的移民與難民問題,是促使代表民粹主義的激進右翼勢力大漲的三大主要因素。

内外交困的歐洲

從外部來說:

一是自前蘇聯解體,美國老布什總統推行“新大西洋主義”以來,美國通過北約從政治、經濟和軍事等方面,加強了對歐洲的全面控制。尤其是在2003年法國由于不支持伊拉克戰争遭受美國打壓後,“緊抱美國大腿”逐漸成為歐洲政壇的趨勢。

但美國的相對衰落,和奉行單邊主義的前總統特朗普上台,突然讓越來越依賴美國的歐洲突然陷入彷徨。美國的“背叛”使得“歐洲自主”的聲音漸漸響起。即使2021年初,打着“Build Back Better”(重塑美國)旗号接任美國總統的拜登積極修複美歐關系,也難以阻止“歐洲自主”趨勢的發展。

曾經讓世界顫抖的德國(風雲變幻的歐洲)2

二是美國主導的全球化進程,使得世界經濟中心從歐美逐漸轉向亞太。2021年全球前十大經濟體中,北美占兩席,歐洲占四席,亞洲占四席。從數量上,歐洲和亞洲已經大緻相當,但從經濟總量上,由于中美占據絕對優勢,因此,歐洲已經落後于亞洲。與崛起的中國競争成為歐洲不得不面對的現實,美國國務卿發表的美中“合作、競争、對抗”的對中“三元論”政策,正是源自于德國工業聯合會2019年1月發布的涉華報告。

曾經讓世界顫抖的德國(風雲變幻的歐洲)3

曾經讓世界顫抖的德國(風雲變幻的歐洲)4

現在美國推行“重返亞太”政策,新的“太平洋主義”将代替傳統的“大西洋主義”,成為美國國家戰略的重心。歐洲将不可避免地漸漸被美國“忽視”,這也迫使“歐洲自主”成為歐洲不得不作出的選擇。

三是統治俄羅斯20多年、已經年屆70的普京,開始考慮自己的“政治遺産”。自2014年占領烏克蘭克裡米亞後,開始謀劃占領烏克蘭東部地區,因為黑海是俄羅斯的國運所在,普京必須在自己手上為俄羅斯将來的發展拿到最有利的籌碼。至于“北約東擴”,雖然是俄羅斯的現實威脅,但在俄烏沖突中更像是普京的“借口”。

曾經讓世界顫抖的德國(風雲變幻的歐洲)5

從上圖中可以看出,瀕臨日本海的海參崴遠離俄羅斯的經濟中心,位于白海的摩爾曼斯克隻适合俄羅斯戰略核力量的部署,波羅的海的俄羅斯出海口則被重重包圍,從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對俄羅斯最有價值的隻剩下黑海和裡海。兩者之中,對于一直想“擁抱歐洲”的俄羅斯來說,黑海無疑更加重要!而烏克蘭的國土正好堵在俄羅斯前出黑海的要道上。

現在俄羅斯已經實際占領烏克蘭東部,俄羅斯的黑海艦隊又可以自由地在黑海馳騁,加上傳統地緣政治盟友塞爾維亞、叙利亞,俄羅斯已經擁有可以影響東南歐和地中海局勢的基礎。何況一直被歐盟拒之門外的土耳其近些年與俄羅斯暧昧不清,更增強了俄羅斯幹預東南歐和地中海局勢的底氣。

從内部來說:

一是英國的脫歐必然導緻歐盟對歐洲整體影響力的下降。同時,英國還以“新教”為紐帶,組織“遠征軍聯合部隊”,囊括波羅的海和北海周邊的北歐五國、波羅的海三國,以及荷蘭。英國這一動作一方面是遏制俄羅斯,另一方面也“遏制”了德國在北海和波羅的海的擴張,這是德國唯一的出海口。

曾經讓世界顫抖的德國(風雲變幻的歐洲)6

二是從1870年—1990年就一直阻擋德國統一的法國,眼見辛苦苦主導創立的歐盟漸漸被德國主導,開始張羅建設“羅馬的海”——囊括北非的地中海聯盟。而此前法國已經建立了“地中海南歐七國聯盟”,包括法國、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希臘、塞浦路斯和馬耳他。

三是支撐歐盟的新“三角支柱”—“魏瑪三角”的波蘭,一方面與法國更親,因為當年正是法國皇帝拿破侖将波蘭從俄、普、奧三國瓜分中解救出來,成立了華沙大公國。至今波蘭的國歌中還保留“拿破侖已經告訴我們如何去取得勝利”的歌詞。一方面波蘭的國歌原版中還有“德國人、俄國人都無法阻擋長劍在手的我們”的歌詞。而現實中,波蘭正在通過組建歐洲内部的次區域性組織與歐盟“對抗”:

第一個是“維謝格拉德集團”。它成立于1991年,成員包括中歐四國——波蘭、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是歐洲内部規模最大、合作成果最豐碩、影響力最強的次區域合作組織。

第二個是布加勒斯特九國,旨在深化北約東翼國家間的軍事合作,由中歐和東歐9個國家組成:保加利亞、匈牙利、愛沙尼亞、立陶宛、拉脫維亞、波蘭、羅馬尼亞、斯洛伐克和捷克。

第三個是波羅的海、亞德裡亞海、黑海(BABS)倡議,是一個由12個歐洲聯盟成員國組成的論壇,包括:奧地利、保加利亞、克羅地亞、捷克、愛沙尼亞、匈牙利、拉脫維亞、立陶宛、波蘭、羅馬尼亞、斯洛伐克和斯洛文尼亞。

第二個和第三個組織的目的隻有一個——聯合起來,“擺脫俄羅斯在世界範圍内破壞國際秩序的恐懼”。而波蘭心裡恐怕還有“遏制”德國的算盤,因為波蘭已經多次與德國唱反調,最近甚至指責歐盟有“帝國主義傾向”,還直接點名了德國。

歐盟内部存在的“政府間主義”與“超國家主義”矛盾,新歐洲和老歐洲的矛盾,加上歐美矛盾,在波蘭身上集中爆發。波蘭卻借此俨然成為“新歐洲的領袖”。

内外交困之下,歐盟已經千瘡百孔。

曾經讓世界顫抖的德國(風雲變幻的歐洲)7

親疏遠近分明的歐洲

德國風暴

1.被壓制的德國

1870年開始的德國統一之路,是德國打破歐洲舊秩序,謀求國家崛起之路。但直到1990年,德國在美國支持下,忍辱負重付出巨大代價後,才讓歐洲列強真正接受了統一的德國。

曾經讓世界顫抖的德國(風雲變幻的歐洲)8

統一後的德國經濟騰飛,成為歐洲經濟“領頭羊”。雖然作為二戰戰敗國的德國一直在政治、外交、軍事等領域“韬光養晦”,但德國與英國、法國還在繼續拉大的經濟差距,德國強大的工業制造能力和排歐洲第一的、八千多萬的人口(不計俄羅斯),都指向德國蘊藏的、龐大的戰争潛力。

曾經讓世界顫抖的德國(風雲變幻的歐洲)9

西方一貫奉行以層林法則為核心的社會達爾文主義,隻看實力不看主觀意願。他們看德國,就如看想和平崛起的中國一樣。與德國差不多時間實現統一的美國,如果不是地處北美洲,恐怕也會和德國的命運差不多。但現實是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德國成為美國事實上的“半殖民地”,而歐洲列強依舊提防着德國。

曾經讓世界顫抖的德國(風雲變幻的歐洲)10

2.德國的困境與選擇

2022年,普京為自己的曆史定位“最後一搏”引發了俄烏沖突,而正在将力量往印太轉移的美國,顯然沒打算因此打亂自己的部署。于是,美國祭出了三招:

一招是聯合歐洲在内的西方陣營,對俄羅斯實施全面制裁,意在将俄羅斯關進“小黑屋”;

一招是聯合歐洲對烏克蘭進行經濟援助和武器支援,意在遲滞俄羅斯的攻勢,為美國的後續部署赢取時間。

一招就是扶持德國和波蘭等東歐國家進行軍事武裝,将德國和波蘭等東歐國家推向抗擊俄羅斯的前線。顯然,這一衆國家中,隻有德國才能肩負美國賦予的重任。而美國扶持德國的原因有三:

第一個原因是德國的軍事潛力,和曆史上展現出來的德意志民族強大的戰力,而且在歐洲所有大國中,德國離俄羅斯最近。

第二個原因是美國對英國和法國的防範。

英國是美國的前宗主國,曾經的世界霸主,依舊保留着一定國家實力,和對世界的一定影響力,美國對英國隻能是利用,不可能重用。這從美國對英國國内分離勢力的默許,甚至明目張膽地支持就可以印證。美國在印太的安全部署,也沒有為眼下歐洲國家中最能助美國一臂之力的英國留一席之地。

而法國不僅有“光榮革命”的悠久傳統,還有現代“戴高樂主義”的圭臬,喜歡奉行“獨立外交”,有時候不但不跟随美國,甚至還和美國對着幹。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美國對德國的控制力度就要大得多。

第三個原因就是美國統治族群歐裔白人中,德裔已經成為第二大族群,如果加上東歐族群,很大可能會超過第一位的盎格魯撒克遜族群。這位美德深度合作提供了良好的國内民意基礎。

這對德國來說,是走上正常國家的千載難逢的機會!

但德國對俄羅斯的能源依賴,又會因此讓德國陷入短期的經濟困境,乃至民生困境。面對如此兩難,德國沒有猶豫多久,毅然選擇了加入全面制裁俄羅斯隊伍,并走上正常國家的道路。

德國已經承諾每年增加近千億軍費,建設歐洲最大常規軍,與之相比,德國曾經為了統一承諾法國主導的“歐洲軍”,要到2025年才具備5000人的規模。同時德國承諾拟派遣1.37萬名官兵加入“北約反應部隊”,并向羅馬尼亞和立陶宛部署戰機和裝甲部隊。随後,德國展開對烏克蘭的武器援助,和參與美國在印太地區的演習。

“德國戰車”正式啟動,正如德國财政部長林德納所言:“德國未來的目标是建設一支現代化、強大的聯邦國防軍,在2030年前成為歐洲最強大的軍隊之一,以符合德國在歐洲的重要地位和責任。”

德國外交部也調高了對自己最大貿易夥伴國中國的指責與攻擊,并意圖再與日本結盟。德國已經義無反顧地與美國綁在一起,要做全球性大國。

3.德國是否重新會走上軍國主義道路?

未來有三大原因可能促使德國走上軍國主義道路。

第一個原因就是德國的野心。

德國國歌《德意志之歌》原版第一段歌詞中寫道:

從馬斯(Maas)到默默爾(Memel),

從埃施(Etsch)到貝爾特(Belt),

德意志,德意志,高于一切,

高于世間所有萬物。

基于二戰後戰勝國的安排,波蘭的故土有部分屬于烏克蘭;德國的故土有部分在波蘭、俄羅斯等國。在波蘭加入歐盟時,德國就要求可以購買波蘭的土地,被波蘭拒絕。一旦波蘭借俄烏沖突占領了烏克蘭西部,德國将如何做?

不過,美國已經未雨綢缪,将司令部設在波蘭。

當然,如果美國真的陷入衰退,那一切都難以預料。

第二個原因是中東歐的激進反俄。

以波蘭和立陶宛為代表的中東歐國家,曆史上飽受俄羅斯等國的欺淩,二戰後又淪為前蘇聯的衛星國,脫離前蘇聯控制以來,基本上都逐漸邁入了發達國家行列。因此,這些國家為了避免再次被俄羅斯統治,極力挑動俄羅斯的敏感神經,想方設法要使俄美、俄歐陷入難以逆轉的激烈對抗。

但這些國家并沒有與俄羅斯直接對抗的能力,結果是以波蘭和立陶宛為代表的中東歐國家對俄羅斯的挑釁,很可能将德國拉入與俄羅斯對抗的前沿。

第三個原因是整個歐洲,包括德國民粹主義的興起。

衰退的經濟,與越來越多的移民、難民,将可能使德國民粹主義更加肆虐。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