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制内的編制通常分為公務員行政機關的行政編制,事業單位(包括參公單位)的事業編制。除此之外在機關和事業單位工作的人員通常被稱為:編外人員。有編制的和沒有編制的,雖然是在同一個單位或者工作環境工作,但是同工不同酬,在個人發展前景上、工作穩定性和社會資源使用上都是不同的,在編人員擁有着編外人員無可比拟的優勢。
1.工資待遇明顯更高。無論是機關還是事業單位,編制意味着經費。現在各機關事業單位的三公經費均是按照編制人頭劃定的,除此之外,人員的工資、福利、績效獎勵(工資)等,都是按照編制提前做好預算,按照人頭下撥的,有編制就有經費保障。而編外人員,無論是勞務派遣,還是合同工、臨時工都無法享受這些。勞務派遣跟用人單位沒有直接關系,因為形成的是勞務關系,工資由勞務派遣公司發放,并負責繳納五險一金,而其他工種隻能在單位有限的經費裡進行調劑,特别是差額補貼單位有自己的收入,還可以适當進行獎勵。
2.個人發展前景更好。編外人員因為不算體制内人員,無法上編,自然就無法按照編制内人員那樣提拔晉升提高工資福利,像事業單位人員那樣評聘職稱提升工資待遇。但編制内人員,隻要個人條件符合,無論是職務提拔、職級晉升、職稱評聘、工勤等級晉升等等,絕對是一樣不少、一樣不落,通過這些輔助條件,可以穩穩地待在體制内工作。
3.工作穩定程度更優。無論國家體制機構如何改制改革,作為在編人員,最終都還是體制内一員,國家依舊在養着,無非是單位名稱換了,工作地點變了,上級主管改了,影響不到在編人員任何實質性問題。編制内人員依舊該提拔提拔、該晉升晉升,職稱評聘照舊、福利待遇照舊,退休了依舊有國家養着。而編外人員則面臨着随時被清退的風險,編外人員的工作隻能當作暫時的過渡,終究不是長法,将來退休能否領取足額的養老金也未可知。
綜上,在體制内,宇宙的盡頭還真就是編制。它代表着穩定、穩定、穩定。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