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白山天池
清朝,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也是中國最後一個由少數民族所建立起來的封建政權。說到清朝就不能不談及滿族。這個發源于白山黑水間的民族,神秘而悠久,從肅慎到滿洲,他們經曆了什麼?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金錢鼠尾辮
一、清朝族源發展說到清朝,就不能不說滿族。滿族,舊稱滿洲,滿語“Manju”。是發源于白山黑水之間一支半遊牧民族。“滿洲”族号是皇太極于1635年訂立,之前“滿洲”稱“女直”或“女真”。
滿族的先人可以追溯到舊石器時期在東北地區生活的人。清敕修《滿洲源流考》記載“金國本名珠理真。謹案:本朝舊稱滿珠,所屬曰諸申,與珠理真相近,但微有緩急之異,實皆肅慎之轉音也”。古代文獻中記載的:商周時期的肅慎人;秦漢時期的挹婁人;南北朝時期的肅慎,勿吉人;隋唐時期的靺鞨人,遼,金,元,明時期的女真人相互補充而相互聯系在一起。
金兵
肅慎人是最早見于史料中的滿族先人。《左傳·昭公九年》:“我自夏,以後稷魏、骀、芮、岐、畢、吾西土也;及武王克商、蒲姑、商奄,吾東土也;巴、濮、楚、鄧,吾南土也;肅慎、燕、亳,吾北土也”。漢代肅慎被稱為挹婁,《後漢書》“挹婁,古肅慎之國也”。北魏時期肅慎中的勿吉部興起,逐漸代替肅慎,《魏書》“勿吉國,在高句麗北,舊肅慎國也”。北齊時,勿吉人又稱靺鞨人,《北史》“勿吉國,在高句麗北,一曰靺鞨”。在北齊,隋,唐時期,靺鞨已經形成較大的七個部,有了軍事首領“渠帥”,《新唐書》:“其著者曰粟末,部居最南,抵太白山,亦曰徒太山,與高麗接。依粟末水而居,水源山西,北注它漏河”。唐攻高麗後,于開元元年(公元713年),以粟末靺鞨人為主體,去靺鞨号,稱“渤海國”,發展成為“海東盛國”。《文獻通考》“女真蓋古肅慎氏,五代時始稱女真”,遼代為避興宗諱而改稱女直。
滿族騎兵
遼代東北地區分布着許多女真部族。生女真分布于松花江之北,東至烏蘇裡江,因其不在契丹籍,故稱生女真;熟女真,又稱曷蘇館女真、黃頭女真。《金史》記載“其在南者為籍契丹,号熟女真”;回跋部女真,回跋或稱回霸,在明清時期稱為輝發,居于回跋河流域;鴨綠江女真,分布于鴨綠江中、下遊;長白山女真,分布在長白山以東,至日本海,分三十部;蒲盧毛朵部女真,分布在曷懶河流域(今吉林海蘭河);五國部女真,五國即剖阿裡國、盆奴裡國、奧裡米國、越裡笃國、越裡吉國,大體分布于松花江下遊;東海女真,分布在今錫霍特山脈以東,至日本海;兀惹,居住在今松花江下遊及黑龍江流域。其中生女真力量最為強大,後完顔部逐漸強大,統一各部,形成一個可以與遼相抗衡的力量。後完顔部建立金。元,明時期的女真部與蒙古各部又有相互的争端與融合,又有一定的發展。
畫像:完顔阿骨打誓師反遼
二.建州女真女真先人有史可查可追溯到商周的肅慎。而建州女真有史可查的直系祖先,乃遼金時代的女真。金朝一部分女真人南遷到中原地區,一部分人留居黑龍江流域中下遊,松花江中下遊,即胡裡改路。而建州女真就是胡裡改路女真的後裔。
滿語書寫的鑲白旗和盔甲
從16世紀後期,胡裡改部可以往前追溯八九代,其中有六代事迹可考。第一代為阿哈出,為明建州衛第一人指揮使,明朝賜其姓名李誠善;第二代是阿哈出子釋家奴,猛哥不花。釋家奴曾任都指揮佥事,明朝賜明李顯忠,猛哥不花初為毛憐衛都指揮使;第三代為釋家奴子李滿住,第四代為李滿住子古納哈、都喜(豆裡)、柳時哈(伊澄哥)、阿具、甫乙加大(甫羅歹)等;第五代有甫當可、雪胡赤、完者秃(達罕);第六代有弗剌達(包羅歹)、多之哈、撒魯都(沙之豆)、倭朗、王秋及二女兒;第七代童子為弗剌達子,童子以下世系不清。
斡朵裡部也屬建州女真,16世紀之前,地位僅次于胡裡改部,後來斡朵裡部實力逐漸提升,終于在17世紀初期占據主導地位。斡朵裡部的始祖名為布庫裡雍順。而布庫裡雍順的誕生也具有神話色彩。
相傳在長白山之東,有一座名叫庫布裡的山,山上有名叫布爾裡湖的湖,有三仙女來此沐浴。最小的仙女名叫佛庫倫,她在沐浴時見有一神鵲銜一朱果,便心生喜愛,将朱果含于口中。然而佛庫倫不小心将其吞入腹中,便感到身重有孕無法飛升。後不久便生下一男孩。“生而能言,體貌奇異。”等這個小男孩長大後,佛庫倫将他的身世告訴他,并對他說:“汝以愛新覺羅為姓,名布庫裡雍順。天生汝以定亂國,其往治之”。
布庫裡雍順乘一小舟順流而下,後至河岸又折柳枝及蒿為坐具端坐其上,并平定了三姓部落的争酋之戰,成為他們的王。但後世因為其子孫的不善經營,導緻民怨頻發,最終爆發了動亂,其子孫範察躲入草窠,就在被發現之技,又有一神鵲落在範察的頭上,讓那些追殺的人認為是一節木樁,範察死裡逃生。後世滿族就留下了愛鵲的習俗。之後範察的子孫代代傳下去就到了肇祖原皇帝——愛新覺羅·孟特穆,代代相傳直到清亡。清亡以後滿人大多都改為漢姓,融入漢人生活。
孟特穆的塑像
孟特穆死後,斡朵裡部大亂。關鍵時刻,範察掌管了建州左衛,重新穩定了斡朵裡部的形勢。正統五年四月,範察、童倉等人聽信斡朵裡部護軍童者音波所傳“将盡殺汝輩”之言,倉皇逃走,後又與朝鮮不斷交涉,後仍留居會甯。他們逃跑計劃失敗後,仍在繼續密謀西遷,正統五年(1440),他們率部遷居李滿住住地蘇子河畔。
三.改稱滿洲,創滿文16世紀中葉以來,女真各部統一的趨勢越來越顯著。進入十七世紀以來,明朝國祚将盡,越來越顯示出頹唐。建州女真與海西女真也逐漸衰落,女真各部衰落,努爾哈赤乘機而起。統一女真各部。天聰九年(1635),皇太極頒布诏令,改女真為滿洲。此時形成的滿族,是一個融合了各民族的一個共同體,是一個新的民族。新的滿洲族以女真為主體,又吸收了如赫哲族,鄂倫春族,鄂溫克族,也吸收了一小部分漢族和蒙古族以及其他少數民族。
努爾哈赤畫像
皇太極改族号為滿洲之前,努爾哈赤,皇太極皆自稱jusen(諸申)。如明萬曆四十三年,努爾哈赤說:yehe muse oci encu gisun i jusen gurun kai。逐字翻譯為漢語就是:葉赫 咱們 是 另 語言 的 諸申 國 啊。意思是:我們部和葉赫部都是說着不同語言的滿洲部族。
滿文
對于滿文創制者,仁者見仁,有人認為是努爾哈赤,額爾德尼,噶蓋三人,有的人則認為出自額爾德尼之手。滿文分支于蒙古語,蒙古語則是八思巴借鑒藏文所創,而藏文又是由西域回鹘文發展而來,由此可見滿文之源,源遠流長。
回鹘文
初置滿文時,與蒙古文相似,不好辨認,後改變字頭并加圈點形成新的滿文一直流傳下來。而沒有加圈點的滿文被後世稱為老滿文,字頭有改變并加有圈點的文字稱為新滿文。
文史君說:滿族作為中華民族的一支,其所創造的文化為中華文明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他們發源于東北亞地區,經曆了從原始社會到奴隸制社會再到封建社會,滿族——他們一路走來經曆了許多的驚心動魄和腥風血雨,也經曆了繁華盛世與歌舞升平。經過累世經營,滿族才終于以當今之新面貌作為五十六分之一,為祖國的建設做出自己的貢獻。
參考文獻:李燕光,關捷等:《滿族通史》,遼甯民族出版社2003年
趙志強主編:《滿學論叢》,遼甯民族出版社2014年
(作者:浩然文史·河南師大春秋學社)
本文為文史科普自媒體浩然文史原創作品,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本文所用圖片,除特别說明外都來自互聯網,如有侵權煩請聯系作者删除,謝謝!
我們會每天為大家奉上精彩的曆史文章,懇請各位讀者朋友關注我們的賬号!您的點贊、轉發、評論,這是對我們最好的支持!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