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顯示屏色域種類

顯示屏色域種類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5-11 02:09:27

引言:自20世紀80年代至今,LED顯示技術持續演進,應用場景不斷豐富,市場規模日益壯大。作為LED顯示行業領軍企業,艾比森将定期推出系列科普文章,由資深技術專家解讀LED顯示技術相關原理,相信可以給業界同仁帶來更多的思路和參考。

在信息化時代,顯示産品作為人類與信息的接觸界面,極大地影響着人們的生活。随着信息量的劇增及更新速度的加快,尤其是多媒體數字音視頻信息對傳統單一的文字視頻信息的代替,人們對顯示效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顯示屏的色域直接影響着顯示畫面的色彩表現力和色彩還原度,是目前顯示屏産品關注的焦點。

本文将從色度學原理出發,闡述不同的色域标準,深入分析LED顯示屏色域範圍與色彩表現力和色彩還原度之間的關系。

色度學原理

我們生活在五彩缤紛的世界中,人類能感受不同的顔色是由于人眼接收到不同波長的光信号産生的視覺響應。人眼的視網膜上存在視杆細胞和視錐細胞兩種感光細胞,視杆細胞主要在暗光情況下發揮作用,沒有色彩識别功能;而視錐細胞在明亮條件下發揮作用,視錐細胞分為紅敏視錐細胞、綠敏視錐細胞和藍敏視錐細胞三種,分别對紅、綠、藍最敏感。根據混色原理,自然界中幾乎所有的顔色也都可以由紅綠藍三色組合而成,視網膜上三種視錐細胞對紅綠藍三色光的視覺響應組合即可得到不同的顔色感受。基于以上原理,現代顯示中通常使用紅綠藍作為三基色,根據人眼視覺特性和混色原理,将三基色按不同比例混合即可還原自然界中的大部分顔色,如圖1所示。可使用配色方程定量描述混色原理,對于需要顯示的色光C,其配色方程可表示為C[C]=R[R]+G[G]+B[B],其中,C, R, G, B分别代表了匹配色光、紅光、綠光、藍光的相對強度,該配色方程表示R個單位的紅原色、G個單位的綠原色和B個單位的藍原色相加混合,可匹配出C個單位的C顔色,R, G, B稱為三刺激值。

顯示屏色域種類(幹貨MicroLED大屏顯示技術分析之顯示色域)1

圖1 顯示三基色混色原理

CIE1931标準色度系統

為了便于比較和統一,1931年,國際照明委員會 (CIE) 提出了标準觀察者和色坐标系統,采用700nm,546.1nm,435.8nm作為R,G,B三原色波長,對配色方程進行歸一化處理得 [C]=R/(R G B)[R]+G/(R G B) [G]+B/(R G B) [B],定義色度坐标r,g,b,其中r= R/(R G B),g= G/(R G B),b= B/(R G B),則[C]=r[R]+g [G]+b[B],由于r b g=1,已知三刺激值中任意兩個即可定量表征匹配色C,基于以上内容,CIE 1931 RGB色品圖使用 (r, g) 二維坐标定量表征色彩,如圖2所示。

顯示屏色域種類(幹貨MicroLED大屏顯示技術分析之顯示色域)2

圖2 CIE 1931 RGB色品圖

由于顔色匹配試驗的問題,CIE RGB色品圖中存在負值,不利于計算和理解,因此CIE又提出了CIE 1931 XYZ色度系統,該色度系統用假想的三個原色XYZ代替RGB系統的三原色,對原來的RGB色品圖進行數學轉換,得到與RGB系統中的三刺激值R, G, B對應的全為正數的三刺激值X, Y, Z,相應的,色光C的配色方程可表示為C[C]=X [X]+Y[Y]+Z[Z],對配色方程進行歸一化處理得 [C]=X/(X Y Z)[X]+Y/(X Y Z)[Y]+Z/(X Y Z)[Z],令x=X/(X Y Z),y= Y/(X Y Z),z= Z/(X Y Z),由于x y z=1,僅通過x和y就可以在二維平面中确定一個顔色,以x,y為橫、縱坐标,即得到如圖3所示的得到CIE 1931 XYZ色品圖。在CIE 1931 XYZ色品圖中,380nm到780nm的可見光光譜色連接可得到馬蹄狀曲線,馬蹄狀曲線旁注釋的數字為光譜波長值。位于馬蹄狀曲線上為單色光,具有最大飽和度,越靠近馬蹄形曲線的内部,顔色的飽和度越小,顔色越接近白光。

顯示屏色域及色域标準

色域可以理解為顯示設備能夠顯示顔色的範圍,對于現代顯示中最常用的三基色顯示,根據混色原理,将顯示設備采用的紅綠藍三基色的色坐标定位在CIE 1931 XYZ色品圖中,之後将三個坐标點連接,即可得到顯示設備對應的色域三角形。色域三角形的三個頂點是顯示設備紅綠藍三基色的色坐标,三角形圍成的區域是顯示設備三基色混合能得到的所有顔色,即顯示設備能表現的所有顔色,三角形的面積越大,表明顯示設備的色域範圍越大,能夠顯示的色彩越豐富。

為了便于信息傳遞,顯示行業制定了一系列的色域标準,其中常用的标準主要有NTSC、Rec.709、DCI-P3和Rec.2020色域标準,如圖3所示。

顯示屏色域種類(幹貨MicroLED大屏顯示技術分析之顯示色域)3

圖3 常用色域标準範圍

NTSC色域是1953年由美國國家電視标準委員會訂制的标準,該标準是為當時剛出現不久的 CRT 彩色電視定制的,由于實在太過古老,早已不适用于現代顯示器。更重要的是現代顯示内容創作者幾乎沒有以 NTSC 為工作空間的,這就意味着以NTSC作為色域指标的顯示産品無法與顯示内容之間建立必然聯系。

Rec.709色域是1990年國際電信聯盟發布的色域标準,該标準被用作高清顯示(HDTV)的色彩标準,是目前使用最廣泛的标準。随着計算機技術的發展,1996年微軟聯合HP、三菱、愛普生等廠商開發出sRGB色彩标準,受微軟強大用戶群體的影響力的威懾,絕大多數的數碼圖像采集設備,如數碼相機、數碼攝像機、掃描儀、顯示器等都支持支持sRGB标準。該色域标準與Rec.709色域标準完全相同,因而也使得Rec.709色域标準成為目前使用最廣泛的色域标準。

DCI-P3色域是美國電影行業于2005年推出的一種廣色域标準,是目前數字電影設備最常采用的色彩标準之一,如圖3中所示,與Rec.709色域相比,DCI-P3色域在綠色和紅色區域範圍更廣,可呈現的色域相比Rec.709色域大了25%。随着4K時代的來臨,原有的Rec.709/sRGB 已經無法滿足顯示需求,越來越多的顯示設備開始采用DCI-P3标準作為顯示色域。

Rec.2020色域标準是2012年國際電信聯盟針對超高清設備(4K&8K)發布的色域标準,如圖3所示,Rec.2020色域範圍是目前所有色域标準中最廣的。

如圖3中所示,上述幾種色域标準中,Rec.709色域面積最小,DCI-P3色域可完全覆蓋Rec.709色域,Rec.2020色域可完全覆蓋DCI-P3色域。而Rec.709色域面積雖然僅為72%的NTSC色域面積,但NTSC色域在藍色區域并沒有完全覆蓋Rec.709色域,實際上NTSC色域隻能覆蓋82% 的 Rec.709色域。

當顯示設備的色域範圍能完全覆蓋顯示數據的色域範圍時,顯示設備可以完全呈現顯示數據中的色彩,還原視頻或圖片創作者的創作意圖。目前,圖片或視頻源數據采用的色域标準通常為Rec.709色域标準、DCI-P3色域标準和Rec.2020色域标準,沒有任何圖片或視頻源采用NTSC色域作為标準。由于NTSC色域标準并不能完全覆蓋Rec.709、DCI-P3和Rec.2020三種色域标準中的任何一種,因而以NTSC色域作為指标的顯示設備無法與顯示數據(以Rec.709色域、DCI-P3色域或Rec.2020色域作為色域标準)之間建立必然聯系。顯示設備的NTSC色域指标無法展現對Rec.709、DCI-P3和Rec.2020 色域覆蓋率,因而無法展現出對圖片或視頻源數據的色彩還原能力,對于消費者來說沒有任何參考價值。

總 結

本文以色度學原理為基礎,詳細闡述了不同的色域标準,分析了顯示屏色域範圍與色彩表現力和色彩還原度之間的關系。基于以上分析可知,傳統LED顯示屏産品以NTSC色域作為參數指标,無法表征顯示屏對圖片或視頻源數據的色彩還原能力,以Rec.709、DCI-P3或Rec.2020色域作為參數指标才是對LED顯示産品色彩表現力的科學表征方法。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