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科技

 > 快舟1号到底有多強

快舟1号到底有多強

科技 更新时间:2024-08-08 14:51:03

“太空快速響應作戰系統”最早由美國軍方提出。其設想是:當發生區域戰争時,能夠在很短時間内快速裝配出一顆衛星,并使用一種能夠快速發射的運載火箭将其送入軌道。中國的“快舟”可有相似用處?且聽專家詳解。

第一軍情作者:滄海觀瀾

這兩天,朋友圈一直被“快舟一号”成功發射的新聞及其解讀刷屏,央媒報道關注點有三:一是快舟火箭,二是視頻衛星,三是商業航天。避開這一波刷屏浪潮,今天,咱們就來聊聊“快舟”背後那點事……

快舟1号到底有多強(快舟一号背後暗藏)1

“快舟”是什麼?

天下武功無堅不破,唯快不破。

“快舟”,主打就是一個“快”字。

從中國早期研制的大推力運載火箭“風暴一号”,到去年底在文昌發射的“長征五号”,都被稱為液體火箭。使用的燃料無論是偏二甲肼、煤油,還是液氫液氧,都是液态。發射前需要長時間加注測試,加注後需要盡快完成發射。

但近年來為廣為人知的“東風速遞”則不同,它要求的是快速出擊、一擊必成、使命必達,這就意味着“不能那樣雅緻,那樣從容不迫,文質彬彬”,留下大把的時間去加注測試、準備發射。

目前,大部分彈道導彈都已采用固體燃料推進技術。固體導彈體積小,發射前不需要加注,可以在移動發射車上機動,生存能力更強。與液體燃料相比,固體燃料比沖小、運載效率低的問題也在逐步解決。據傳,“航母殺手”東風21、“中國白楊”東風31,都是固體導彈。

而這次閃亮登場的“快舟”,怎麼看都更像是個送快遞的,特别是中間那段綠油油的塗裝——标準的中國郵政啊!

快舟1号到底有多強(快舟一号背後暗藏)2

也難怪,“快舟”火箭由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研發,該公司的另一款熱銷産品就是“東風”系列導彈。

據披露,此次發射的 “快舟一号甲”固體運載火箭是“快舟一号”火箭的改進型,與液體火箭相比,“快舟”火箭不需要固定發射塔架,不需要加注燃料,隻需提前兩天進發射場,不超過10個人就可完成發射。

2013年9月25日,“快舟一号”在酒泉發射升空。兩小時後,NASA官網在頭條位置發布消息:中國秘密發射新快速響應火箭!新衛星很可能是中國“太空快速響應作戰系統”的一部分。

“太空快速響應作戰系統”最早由美國軍方提出。其設想是:當發生區域戰争時,能夠在很短時間内快速裝配出一顆衛星,并使用一種能夠快速發射的運載火箭将其送入軌道。這種衛星成本低,研制周期短,也不要求很長壽命,最好采取模塊化構造,能夠即插即用。

與傳統衛星大都由軍隊高層使用、主要滿足戰略需求相比,這種衛星更便于滿足通信、偵查、預警等戰術需求,在戰場上,指揮官可以随時召喚衛星,連排一級甚至單兵都可以用手持終端與衛星連接。

“吉林一号”能幹啥?

中國發展航天事業顯然是為了探索利用太空、造福全人類;發射的衛星也都是用于國土資源普查、交通路網規劃、農林确權、天氣預報、牧馬、放羊、打漁……

所以,每次中國航天發射,評論區總是一片歡樂:

“中國交通部或成星際探索最大赢家!”

“強烈支持農業部收編中國航天局!”

“國土資源普查衛星轉到外國上空記得關機,以免耗電!”

……

新華社報道說,這次“快舟”搭載發射了3顆衛星:分别是吉林一号靈巧視頻03星,行雲一号、凱盾一号兩顆立方體星。

立方體星暫且按下不表,單說這“吉林一号”,在圈内算得上是小有名氣。

2015年10月7日,中國成功發射了1組“吉林一号”商業衛星,包括1顆光學遙感衛星、2顆視頻衛星和1顆技術驗證衛星。

公開報道顯示,吉林一号光學A星是一顆高分辨率對地觀測光學成像衛星,地面像元分辨率可達0.72米。2顆吉林一号視頻星可以拍攝4K超清視頻,地面像元分辨率為1.12米。

《環球時報》引述不具名專家的話說,這顆衛星和國際最高水平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全球分辨率最高的商用遙感衛星分辨率達到0.31米,而美國的軍用光學成像偵察衛星“鎖眼”則達到0.1米。

2016年5月,一組吉林一号光學衛星拍攝的圖片在網上流傳,鳥巢、水立方、美國費城海軍造船廠,甚至連停靠在港口内的航母、驅逐艦都清晰可辨。

快舟1号到底有多強(快舟一号背後暗藏)3

既然商用級衛星的分辨率都達到這個水平,自然讓外界對于中國軍用級衛星的分辨率充滿聯想。

而那顆視頻衛星拍攝的影像迄今尚未公開。

大家知道,前不久上映的《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号稱全球首部采用4K、3D技術拍攝的電影,全球能夠播放120幀頂配版的影院隻有5家,票價自然不菲。

看來,要想一睹“吉林一号”從太空拍攝的4K影像,恐怕還得掏點銀子才行。

這顆吉林一号靈巧視頻03星,應該是2015年發射的兩顆視頻衛星的升級版。3顆衛星組合起來,能拍一部3D電影嗎?

也許,長春電影制片廠近水樓台,可以先去了解了解。

商業航天靠譜嗎?

這幾年,“鋼鐵俠”馬斯克的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 X)在國際航天界聲名鵲起。

這家成立于2002年的航天公司,僅用10年時間,就開發了可部分重複使用的獵鷹1号和獵鷹9号運載火箭,研制了承擔空間站貨物運輸任務的“龍”飛船。

2008年12月,Space X獲得NASA價值16億美元的正式合同。

2012年10月,龍飛船首次将貨物送到國際空間站。

2015年12月21日,獵鷹9号火箭在卡納維拉爾角發射升空,并成功對一級火箭實現回收……

快舟1号到底有多強(快舟一号背後暗藏)4

人們被馬斯克描繪的壯美圖景迷醉,仿佛隻有商業航天,才能開啟通向宇宙的大門。

不得不承認,馬斯克的确是一位成功的商人——國内外貌似姓馬的商人似乎都比較厲害,比如前兩天單刀赴會面見特朗普的馬雲,風清雲淡之間就讓任性的美國當選總統笑逐顔開,還誕生一個網上熱詞——“一馬平川”。

但是,光靠畫餅充不了饑,光靠講故事也上不了天。當您吃完第三個饅頭飽了,不能忘了前兩個饅頭的事。

曾幾何時,美國航天界一直是NASA(姑且稱之為“官辦航天”)主導。但冷戰結束後,美國國會賦予太空探索的預算越來越少,而NASA的發射成本卻越來越高。到了上世紀末,航天飛機的單次發射費用已飙升到9000萬美元。

這已經數倍超出了最初的預算,也違背了發展航天飛機以節省發射成本的初衷。

既不能放棄對太空的探索,國家又沒有大量資金用于航天投入,NASA隻能轉向社會資本,通過競價招标尋找出路。

2008年,NASA啟動“商業軌道運輸服務”項目,旨在為國際空間站尋找快遞送貨商,最終,兩家私營企業中标,其中一家就是如今大名鼎鼎的Space X。

不過,當年的Space X還是家小公司,“鋼鐵俠”的神話也沒有今天這麼牛。

為了扶持馬斯克,NASA向Space X開放了阿波羅登月計劃和航天飛機研發的大量技術報告,轉移了大量成熟技術、核心技術骨幹,甚至包括一批航天業内的頂尖高手——這才有了Space X的今天。

NASA時任局長博爾登在一份内部報告中稱,這是美國太空探索戰略有史以來最大的一次轉型!

或許,正是因為NASA把低端的軌道運輸任務外包給了Space X,NASA的科學家們才能更專注于太空探索和宇宙研究。

今天,我們讨論發展商業航天的意義,除了通過市場競價,降低進入太空的成本;更重要的一條,恐怕還是讓“恺撒的歸恺撒,上帝的歸上帝”。

讓“商業航天”充分競争、有錢可賺,也讓“官辦航天”更好地集中精力于仰望星空,探尋整個民族和人類的未來。

扯遠了,關于“快舟”,您明白了嗎?

快舟1号到底有多強(快舟一号背後暗藏)5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科技资讯推荐

热门科技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