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由華夏風物發起的「哪個賞月勝地最古典浪漫」的投票中,共有2812名網友參與了投票,蘇轼盛贊過的五蓮山嶽名列榜首,有558名網友選擇了跟随蘇轼的腳步,到他盛贊“奇秀不減雁蕩”的五蓮山嶽中去,共賞同一片月光,在月光下感受“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的浪漫情思和超然心境。
為什麼是古典浪漫的賞月勝地?中秋賞月,究竟要“賞”什麼?中國人對月亮的情感尤為特殊,古人對月亮的敬畏膜拜,文人墨客對月抒懷留下的詩詞歌賦,賦予其豐富的文化意義和情感寄托。這個中秋,不妨到跟着新鮮出爐的「古典賞月勝地排行榜」,去網友票選出的這些人文氣息濃厚,且沒有嚴重泛旅遊化的古典賞月勝地,感受獨具中華民族浪漫氣息的賞月文化。
第一名 五蓮山風景區
山東五蓮縣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節選)
宋·蘇轼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阙,今夕是何年。
寫下這首中秋詞中的絕唱,是熙甯九年(1076)的中秋夜,蘇轼正在山東密州太守任上。文學批評家說這首詞之後,其他以中秋為題的詞都可棄之不足惜了。
在州治治所超然台上眺望,首先映入蘇轼眼簾的就是馬耳山、九仙山,也就是現在的山東日照五蓮縣的五蓮山—九仙山山嶽群。這片奇秀的山嶽群,給了蘇轼無限的創作靈感,蘇轼對眼前這片山嶽群的評價是:“奇秀不見雁蕩”。足見五蓮山—九仙山山嶽群最顯著的特點就是奇、險、秀、怪、幽、奧。
億萬年前的地球斷裂切割、重力作用和新構造運動的影響,塑造了這裡的懸崖峭壁和坳峽深谷,獨特的花崗岩峰林地貌造就了一系列形似樓宇的奇峰怪石,透着一股子“仙氣”,宛若蘇轼遙想的“天上宮阙”。兩石相對、鐵壁銅牆般的“鐵胡同”,屈曲奇詭、水鳴叮咚的“水簾洞”,石如碧玉、層層叠起的“千層塔”……月亮升起,仿佛“轉朱閣,低绮戶”的意境,而其險峻刺激無怪乎“高處不勝寒”了。
中秋月圓之時,誰不想去看看蘇轼這首公認最好的中秋詞裡所描述的意境呢?當一輪明月自五蓮山徐徐升起,給峰巒、層林、山村、溪流披上深遠澄淨的清輝時,又有誰不想在那一刻舉起手中杯,與蘇轼共賞900年前的月光呢?
第二名 象鼻山水月洞
廣西桂林市
《和水月洞韻》
宋·薊北處士
水底有明月,水上明月浮。
水流月不去,月去水還流。
象鼻山,位于廣西桂林市内桃花江與漓江彙流處,因酷似一頭将鼻子探入江水豪飲的巨象而得名。更神奇的是,“象鼻”和“象腿”之間,構成了一個天然的水月洞,江水從洞中橫貫而過,中秋之夜,水洞月與倒影宛如圓月,一個沉入水底,一個浮于水面。天上月、洞中月、水底月,交相輝映,正如《和水月洞韻》詩中所描繪:“水底有明月,水上明月浮。”
水月洞的形成,大約在距今1.2萬年前, 地殼擡升, 漓江縮小, 加速了水月洞的發育, 形成一個東西通透的圓洞。在這裡,不僅能感受喀斯特地貌的奇特,更能體會被曆代詩人吟詠的“象山水月”奇觀。
第三名夷望溪
湖南桃源縣
《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節選)
唐·劉禹錫
塵中見月心亦閑,況是清秋仙府間。
凝光悠悠寒露墜,此時立在最高山。
公元九世紀初,永貞革新失敗後,劉禹錫被貶谪到朗州(今湖南常德),桃源縣就位于這裡。詩人站在桃源的最高處,碧空之中沒有一絲雲彩,風也不見一縷,可以看見山上高高的松樹和山下的流水。平時在紅塵中見到月亮,心都能清靜下來,何況是在這清秋時節的神仙洞府間?
劉禹錫究竟是站在哪座山頭望見的明月,已然不可考。然而這種月朗星稀,心下平靜的意境,卻與如今桃源縣的“夷望溪”有着異曲同工之妙,夷望溪,亦稱怡望溪,有望之心怡的意思,乍聽起來,似乎是一道被世間所遺忘的山間流水。這裡青山凝黛,綠水悠悠,如同漓江山水,有“沅江小桂林”之稱。
第四名 甘棠公園
江西九江市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節選)
唐·白居易
西北望鄉何處是,東南見月幾回圓。
昨風一吹無人會,今夜清光似往年。
元和十三年(818)的中秋夜,是白居易因直言進谏觸怒權貴被貶為江州司馬,在浔陽居住的第三年。以往的中秋,他都是在長安曲江池畔的杏園邊賞月,這個中秋,依然隻能在江州湓浦水邊望鄉西北,身在東南,已經見過了三輪中秋的明月,望向西北,卻不知道哪裡才是故鄉。
白居易詩裡提到的“湓浦”,即現在位于江西境内的龍開河,源出江西瑞昌西南青山,東流經縣南至九江市西,北流入長江,其與長江交會處稱湓口。
去九江尋訪白居易的蹤迹,不妨去九江的第一座公園,位于九江市浔陽區甘棠湖的甘棠公園看看。白居易任江州司馬時,曾建亭于甘棠湖湖心,以《琵琶行》中“别時茫茫江浸月”之句名“浸月亭”,北宋時更名為“煙水亭”。
第五名 鐵甕城遺址
江蘇鎮江市
《中秋登樓望月》
宋·米芾
目窮淮海滿如銀,萬道虹光育蚌珍。
天上若無修月戶,桂枝撐損向西輪。
北宋書法家、畫家米芾一生喜歡遊覽山川之勝,晚年因為喜愛鎮江的江山勝境而定居下來。這首《中秋登樓望月》裡,一輪明月給淮河傾灑下銀色光芒,月圓之時蚌殼孕育珍珠和修建月中桂枝的傳說,為中秋之月增添了神秘又迷人的色彩。
而詩名中所提及的“登樓”,米芾在另一首詩《望海樓》中也有提及——“雲間鐵甕近青天,缥缈飛樓百尺連······忽憶賞心何處是?春風秋月兩茫然。”
詩中高聳入雲、臨近青天的鐵甕城,就是如今位于江蘇省鎮江市京口區北固山前峰的鐵甕城遺址。鐵甕城被稱為“東吳第一城”,始建于公元195年三國孫權時期,形成于公元209年,在吳國幾座都城中建城年代最久,保存遺迹最為完整。
第六名 平羌小三峽
四川樂山市
《峨眉山月歌》
唐·李白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開元十二年(724)的秋天,李白剛24歲,正是最充滿希望的年華。在蜀地生活了近二十年後,他第一次離開四川,沿三峽順流而下。
那是一個月色明亮、秋高氣爽的秋日,也許就是在中秋節之前的半個月,高峻的峨眉山前,懸挂着半輪秋月,又倒映在流動的平羌江上。李白正連夜從清溪驿出發進入岷江,向三峽駛去。第一次離開故土,既有“仗劍去國,辭親遠遊”的豪邁,又有對故鄉的戀戀不舍,尚未離開,就已經開始思念了。
李白詩裡的倒映于平羌江的“峨眉山月”,在如今的平羌小三峽也能看到。平羌小三峽,位于四川省樂山市中區與眉山市青神縣交界處,由犁頭峽、背峨峽、平羌峽連貫而成,全長12公裡,峽區河道迂回,山川秀美,兩岸田園風光旖旎。
中秋時節,正好借一輪明月,感受李白這位天才詩人離開蜀地,進入中原大地要去打開新世界的胸襟和抱負。
第七名 辋川溶洞
陝西藍田縣
《竹裡館》
唐·王維
獨坐幽篁裡,彈琴複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寫下《竹館裡》這首詩時,王維已經在陝西藍田的辋川别業裡過着半官半隐的晚年生活。天寶初年,剛過不惑之年的王維出任“左補阙”,在藍田縣郊的辋谷發現一處絕妙的山莊,正是前朝詩人宋之問的舊宅,約天寶三年(744),王維出資買下了這座辋川别業。從此,直到上元二年(761),王維離開人世,他一直在辋川别業過着半官半隐的生活,并在這裡留下了讓後人驚歎有着不可思議之美的山水田園詩。
如今的辋川,在陝西藍田縣城西南約5公裡的堯山間,是秦嶺北麓一條風光秀麗的川道。雖然“辋川别業”的勝景早已不在,但辋川溶洞依然青山逶迤、峰巒疊嶂,潺潺溪流清澈見底,漫步在林木茂密的深山中,仿佛能聽見那古老的琴聲和長嘯,1200多年前照亮王維的那輪明月,是否也照亮了你?
第八名 開元寺塔
陝西富縣
《月夜》(節選)
唐·杜甫
今夜鄜州月,閨中隻獨看。
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
天寶十五年(756)中秋,杜甫被囚禁在長安,妻子帶着兒女在鄜州。詩人遙想着遠在鄜州的妻子,看着中秋那輪圓月,互相思念和牽挂。
鄜州就是現在的陝西富縣,富縣有一座最具代表性的唐代古塔——開元寺塔,建于唐開元年間。
在這座滿是曆史煙塵的古塔下,仰望天上的明月,是否能感受到杜甫對家人的挂念呢?
網友們票選出的這些古典賞月勝地,讓我們得以訪古尋今,通過一輪明月,連通曆史與當下。“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正是幾千年來不斷累積傳承的情感意蘊和精神信仰,才形成了獨具中華民族浪漫氣息的賞月文化。願月光的清輝和古人的浪漫,照亮每一個中國人的心頭。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