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電影
自然要談到電影院
中國電影能在上海生根發芽
自然也離不開
老上海電影院的繁榮興盛
上世紀三四十年代
上海市區就曾湧現出
多達百餘家劇場
它們就像一部部專門承轉
這城市故事與記憶的放映機
輕輕地打開
一個個浮光掠影的印象
便在膠片的輪轉中凸顯了出來
但如今,這些老電影院都
随着時光的流逝
或改名,或搬遷....
逐漸淡化在人們的視野裡
今天,小奇就要帶大家走進
魔都現存最古老的影院
曾經的“遠東第一影院”
# 上海大光明電影院 #
透過那些光影交錯的瞬間
觸摸大銀幕背後的故事
重溫一波老上海的城市記憶⚡
大光明誕生“梅開光明”一度成佳話上海大光明電影院位于南京西路216号,享有“遠東第一影院”的盛名,始建于1928年,由中國商人高永清與美國人亞伯特·華納(全世界最大的電影公司華納兄弟的創始人)合資成立。同年12月23日,京劇大師梅蘭芳親自為大光明電影院的開張剪彩,“梅開光明”成為一時佳話。
1933年,大光明電影院重換主人,由英籍華人盧根聘請當時著名的匈牙利建築師拉斯洛•邬達克設計重建。奶黃色的外立面構成像波浪中行進的風帆,流暢的圓弧曲線從大廳頂部圍環整個影院,意大利大理石砌成抽象的圖案,觀衆大廳極富氣派,寬敞的觀衆休息廳優雅并充滿文化藝術氛圍,整潔的環境令人賞心悅目,當時的設計最出奇的是當上海的電影院還在用電風扇降溫,而大光明卻耗資30萬元打造了冷氣間,就連著名作家張愛玲都曾在她的《多少恨》開篇中描繪過大光明的輝煌。
上海大光明電影中還具有壓倒性優勢的設備,是亞洲第一座寬銀幕電影院和亞洲第一座立體聲電影院。為了讓觀衆能夠更好地欣賞電影,1939年11月,“大光明”還在全國率先引進了“譯意風”同聲翻譯耳機設備。當時每個座椅背後都安裝了一個小方匣,裡面有電線與發音機相連。觀衆多付一毛錢,就可以租借耳機連上小方匣,聽到“譯意風”小姐們純正的同聲翻譯。(據悉,第一代“譯意風”小姐中就有如今蜚聲海内外影壇的著名影星盧燕。)
|
|
|
|
當時,對于舊上海的青年男女來說,去大光明電影院看一場電影已經成為了一種新的社交方式。其中除了上流階層,白領和學生也是出現在大光明最多的社會階層。大光明電影院也在中國電影史上留下了它的足迹,同時也畫下了中國電影放映技術發展的軌迹。
大光明重生邦奇助力重塑昔日輝煌
之後的幾十年光陰,大光明電影院始終伫立在上海的街頭,目睹中國電影行業的興衰流轉。直至九十年代後期,随着電影行業趨于市場化,外加影院本身的設施老化,大光明開始走向下坡路。
2008年,影院再次斥資1.2億人民币按照原樣對其進行修複工作。在此次修複工作中始終堅持恢複曆史原貌的原則,參照了許多曆史照片和圖片,用來恢複大部分老年人對大光明的印象。GRAND THEATRE的招牌字體回來了,黃色的半透明景觀窗回來了,流暢的圓弧曲線包圍着整個影院大廳,漸疊呈荷花型的三層屋頂和意大利大理石砌成的抽象圖案清晰如初,人們甚至還發現了設計師邬達克的姓名标志。
改造後的大光明形成“1大加5小”的放映格局。原本可容納1900人的放映大廳被縮減了600個座位,原本兩層樓的設置依然保持,一樓800多座、二樓500多座。此外,大光明影院還新開發出了5個小觀衆廳,包括一個VIP廳,使得觀衆在影院中有了更多的選擇。
而在整個影院的照明燈光改造中,邦奇更是為其提供了定制化的智能照明控制方案。為了更好地重現大光明電影院的輝煌經典,邦奇秉承着“綠色照明”的理念和宗旨,結合電影院内的實際需求,在多處樓梯和多個區域内全部采用了LED燈帶照明。它不僅可以用作主要照明,調節每個區域内的燈光氛圍,滿足電影院内的基礎照明,還可以用作輔助照明,帶來藝術效果,呼應影院整體裝修風格,進行局部照明,保證觀衆上下行走安全,跟着燈光的指引更易找到自己的座位,也不會影響幕布亮度和整體觀影氛圍。
此次采用的邦奇智能照明控制系統,使用了PWM的調光模塊,讓整個燈光的調光調色性能趨于完美,再搭配邦奇的智能控制面闆,更是能夠輕松靈活的去設置不同的場景燈光模式,來适應電影院内不同的影片播放需求,讓每一位來此的觀衆都能夠在這裡享受一場極緻的視覺盛宴。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大光明電影院在此次重修中還設計了一條電影走廊,長廊色彩取灰白兩色,營造簡潔、素雅的氛圍,通過燈光、圖片、文字、實物等手法,展示影院的昨天與今天。這一做法在全國尚屬首次,使得觀衆們在欣賞電影之餘,更能品味大光明80年的花樣年華。
好啦,看完這些
你是不是很想去體驗一波
“遠東第一影院”的風采呢?
那就别猶豫
買上一張電影票,帶上心愛的人
去這裡
回看大光明曾經的燦爛叭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