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成語自取其辱是什麼意思

成語自取其辱是什麼意思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8-28 14:21:05

接着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本課講“言”部的五個漢字“譆、詯、謧、詍、訾”,這五個字中,前四字相對生僻,“訾”字在現代漢語中較為常用,是本課的重點漢字。因為前面四個字是生僻字,隻對标題中問題感興趣的同學可以跳過前四個字的解釋。五個字的詳情如下:

1、譆。讀xī。《說文解字》給出的解釋是:“譆,痛也。從言,喜聲。”王筠《說文句讀》作“痛聲也。”并注稱“依元應引補。”相對合理。形聲字。本義是歎詞,表示悲痛、驚懼、贊歎等。也寫作“嘻”。《玉篇·言部》:“譆,懼聲也;悲恨之聲也。”

《戰國策·齊策三》:“齊王和其顔色曰:‘譆!先君之廟在焉!’疾興兵救之。”齊闵王臉色和藹地說:“啊!先君的宗廟在那裡呀!”齊闵王急速發兵去援助薛地。曹植《七啟八首·序》:“玄微子俯而應之曰:‘譆,有是言乎?’”李善注:“鄭玄《禮記》注曰:‘譆,悲恨之聲也。’譆與嘻古字通也。”

譆的小篆寫法如圖:

成語自取其辱是什麼意思(說文解字第445課成語)1

(譆的小篆寫法)

2、詯。讀huì。《說文解字》給出的解釋是:“詯,膽氣滿,聲在人上。從言,自聲。讀若反目相睐。”形聲字。本義是膽氣滿,聲在人上。

丁福保《說文解字诂林》:“周去青案:唐寫本《玉篇》詯注引《說文》膽滿氣也。蓋古本如是。野王又引《聲類》‘在人上也。’今二徐本傳鈔誤竄入《聲類》語,又脫類字。”

《說文》原話的意思是詯,充滿膽量和勇氣(而自然發出某種氣息)的聲音,在常人之上。音讀象“反目相睐”的“睐”(lài)字。【猜想】這裡的“反目相睐”,很可能是為了表達詯發音時的狀态,像人與人反目之後的狀态,因為人反目之後,膽氣滿溢,聲音比别人高。

詯在本義之外,另有兩個用法:

(1)休市,卷子本《玉篇·言部》:“詯,《蒼颉篇》:‘胡市也。’”《廣韻·隊韻》:“詯,休市。”(2)決後悔。卷子本《玉篇·言部》:“詯,字書:市決後悔也。”《集韻·隊韻》:“詯,決後悔也。”究竟什麼是“決後悔”,暫不詳,【猜想】做了決定之後又後悔。以上兩種用法均未見典籍有應用實例。

詯的小篆寫法如圖:

成語自取其辱是什麼意思(說文解字第445課成語)2

(詯的小篆寫法)

3、謧。讀lí。《說文解字》給出的解釋是:“謧,謧詍,多言也。從言,離聲。”形聲字。本義用于詞語“謧詍”,多言。釋義僅見于《說文》。

本義之外,謧還指欺慢、戲弄之言。《玉篇·言部》:“謧,欺慢之言也。”《廣韻·支韻》:“謧,弄言。”未見典籍有應用實例。

謧的小篆寫法如圖:

成語自取其辱是什麼意思(說文解字第445課成語)3

(謧的小篆寫法)

4、詍。讀yì。《說文解字》給出的解釋是:“詍,多言也。從言,世聲。《詩》曰:‘無然詍詍’。”形聲字。本義是多言。這裡的《詩》指《詩·大雅·闆》,今本《詩》寫作“洩洩”。“天之方蹶,無然詍詍。”即:老天正在降騷亂,不要多嘴說短長。

成語自取其辱是什麼意思(說文解字第445課成語)4

(多言)

《荀子·解蔽》:“辨利非以言是,則謂之詍。”楊倞注:“詍,多言也。”能說會道口齒伶俐卻不是用來宣傳這聖王之道,那就叫做多言(廢話)。

詍的小篆寫法如圖:

成語自取其辱是什麼意思(說文解字第445課成語)5

(詍的小篆寫法)

5、訾。讀音有兩個:

(一)zǐ。這是中華書局注音版《說文解字》标注的讀音,給出的解釋是:“訾,不思稱意也。從言,此聲。《詩》曰:‘翕翕詍詍。’”形聲字。本義是不想使上級滿意。這裡的《詩》指《詩·小雅·小旻》,段玉裁《說文解字注》:“《釋訓》雲:‘翕翕詍詍,莫供職(供奉職事)也。’毛傳雲:‘翕翕然患其上,詍詍然不思稱其上。’不思稱其上者,謂不思報稱其上之恩也。”所謂的“翕翕詍詍”,實際上指的是:翕翕地(害他的上級),詍詍地(不想使他的上級滿意)。

本義之外,訾還有其他用法:

(1)诋毀;指責。《廣雅·釋诂二》:“訾,毀也。”《禮記·曲禮上》:“不苟訾,不苟笑。”陸德明釋文:“訾,毀也。”韓愈《進學解》:“是所謂诘匠氏之不以杙為楹,而訾醫師以昌陽引年,欲進其豨苓也。”這就等于所說的責問工匠的為什麼不用小木樁做柱子,指責醫師用菖蒲延年益壽,讓他用利尿導洩的豬苓去做長壽藥啊!

成語自取其辱是什麼意思(說文解字第445課成語)6

(指責)

桓寬《鹽鐵論·诏聖》:“瞽師不知白黑而善聞言(音),儒者不知治世而善訾議。”盲人琴師看不出黑白卻善于辨别聲音,儒生不知道如何治理國家卻善于指責非議。這也是成語“無可訾議”的出處,指做得很完美,沒有可以指責的地方。訾,在這裡就是诋毀、指責的意思。

(2)厭惡;恨。《管子·形勢》:“訾食者不肥體。”尹知章注:“訾,惡也。”厭惡食物的人不會吃胖。

(二)zī。這個讀音出自《廣韻》。用法如下:

(1)衡量;計量。《正字通·言部》:“訾,量也,算也。”《國語·齊語六》:“桓公召而與之語,訾相其質,足以比成事,誠可立而授之。”韋昭注:“訾,量也。”桓公就召見被推薦的人,和他談話,衡量審視他的素質,看他是否可以輔助完成國事,确實可提拔當大官的就委以重任。

成語自取其辱是什麼意思(說文解字第445課成語)7

(齊桓公與管仲)

(2)考慮。《廣韻·支韻》:“訾,思也。”《韓非子·亡征》:“心悁忿而不訾前後者,可亡也。”積忿易怒而不思前顧後的,可能滅亡。

(3)什麼。《方言》卷十:“訾,何也。湘潭之原,荊之南鄙,謂何為曾,或謂之訾,若中夏言‘何為’也。”顯然,這是方言用法。

(4)古地名。在今河南省鞏縣西南。《左傳·昭公二十三年》:“夏,四月,乙酉,單子取訾。”杜預注:“訾,在今河南鞏縣西南。”

成語自取其辱是什麼意思(說文解字第445課成語)8

(《左傳·昭公二十三年》)

(5)分别通“咨”;通“恣”;通“疵”。各取所通字字義,不再詳列。

此外,訾還是姓氏。《通志·氏族略四》有載。現在《百家姓》中列378位,注意訾在作姓氏時,讀音是zī,平聲。

訾的小篆寫法如圖:

成語自取其辱是什麼意思(說文解字第445課成語)9

(訾的小篆寫法)

(【說文解字】之445,部分圖片源自網絡,版權歸原版權方所有)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