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女士去年體檢時,B超報告顯示“子宮内膜7毫米”,醫生說沒事。可今年體檢時,報告上卻寫着“宮腔占位”、“内膜欠均”,醫生建議再做一個宮腔鏡。這可吓壞了李女士,去年還是好好的,今年怎麼就出問題了?是不是長息肉了呀?做了宮腔鏡還會複發嗎?
李女士的困擾是很多女性經常遇到的問題,内膜不均、宮腔占位、内膜增厚,到底要不要緊?總會讓大家搞不清楚。
今天,小編就來幫你理一理這親戚關系。
一、正常子宮内膜也會經常變化
正常的子宮腔内有着回聲比較均勻的子宮内膜,内膜的厚度随着月經周期而發生生理性變化。
所以說子宮内膜的厚度本身就是随着月經周期不斷“生長-增厚-脫落-變薄”的。
在月經剛幹淨時,雙層子宮内膜厚度一般來說在5mm以下,排卵前能達到8mm左右,排卵以後到月經來潮之前可以達到14-16mm。不過這也隻是絕大部分女性的情況,很多人也有自己的内膜生長特點。
對于年輕的(沒絕經的)小姑娘,單純的内膜增厚,并不能夠說明多少問題。而絕經後的女性内膜一般是比較薄的,不會超過5mm。
但是,如果B超提示“内膜欠均”或者“宮腔占位” ,事情可能就沒那麼簡單。
二、宮腔占位、内膜欠均,是息肉嗎?
如果宮腔裡長了異常的東西,内膜就會發生變化,超聲就會提示宮腔占位或者内膜欠均。那這些異常的東西是啥?是息肉嗎?
宮腔占位與内膜欠均,前者可能是異常組織突出内膜,後者是異常組織隐匿在内膜層内。
有可能是良性組織
比如子宮内膜息肉、子宮粘膜下肌瘤
粘連帶、妊娠物殘留等
也有可能是惡性組織
子宮内膜癌前病變(不典型增生)
甚至子宮内膜癌或癌肉瘤等
一般臨床醫生可能通過症狀和超聲的回聲一定程度預測占位的性質,比如有月經量明顯增多,超聲提示宮腔内中低回聲多為子宮粘膜下肌瘤,而中高回聲可能是内膜息肉。
不過,是良性還是惡性,最終确診還是需要宮腔鏡檢查 病理檢查。
明白了沒?
三、内膜不均,一定要做宮腔鏡嗎?
一般宮腔鏡直視可以大緻判斷占位的性質,明确宮腔是否有異常,内膜是否有病變。之後宮腔鏡醫生會把占位切除,進行病理切片做确診。既可以全面檢查、确診,同時還可以進行治療。
臨床上确實有超聲提示内膜欠均,宮腔鏡進去看到的是有明顯占位(有良性的如息肉,也有内膜癌)。
有時超聲提示宮腔占位,宮腔鏡進去隻看到增厚的内膜。
所以,宮腔鏡的确診地位難以取代。比如,李女士最終通過宮腔鏡确診就是肌瘤。
如果病理報告是良性如子宮内膜息肉,當時宮腔鏡就能取出息肉,後面要依情況預防、降低内膜息肉的複發,主要包括用短效口服避孕藥(每天一粒)或曼月樂環(宮腔内緩慢釋放左炔諾孕酮)。
如果病理是惡性疾病,一般需要進一步手術治療。
做宮腔鏡疼嗎?怎麼約?
紅房子醫院常用的宮腔鏡器械外徑是6.5mm,一般需要宮頸管擴張到7mm。這對于未生育過的女性是有些疼痛的,如果您擔心手術疼痛,可以考慮進行全麻下宮腔鏡哦。
門診宮腔鏡
無法進行全麻,比較适合接受局部麻醉和鎮痛的患者。
日間宮腔鏡
患者在一天24小時内完成由住院到出院及手術治療的全過程,可以實現全麻下手術、醫保報銷。
住院宮腔鏡
比較适合年紀大、内科合并症、粘膜下大肌瘤患者等,術後可以住院觀察。
撰文:陳麗梅
編輯:李妙然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