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培訓費22800元、隻需一年半,北京某所211大學的學曆就到手……然而宣傳噱頭十分吸引人,實際操作中卻出現不靠譜的情況。馮某報班并考試後,卻得知有三門科目未通過。原來培訓機構沒有為他報考全部考試科目,最終機構被法院判決退還培訓費11000元。
7月4日,北京朝陽法院公布了這樣一則案例,馮某與某公司簽訂《自考學曆課程業餘輔導班協議書》,約定馮某參加該公司開設的自考學曆業餘輔導班,主考院校北京某大學,報考專業項目管理,學曆培訓費18800元,學位培訓費4000元。協議約定某公司應于協議服務期内根據所報專業的考試計劃為馮某報考相應考試,并承諾馮某在1.5年内考完該專業所需的全部考試計劃科目,符合申報畢業條件後依據主考院校和自考委規定的發證時間領取該層次的畢業證書。
合同簽訂後,馮某向某公司支付了培訓費22800元,并參加了考試,但由于有三門科目考試未能通過,馮某未取得學曆和學位證書。後馮某認為某公司并未為其報考全部科目,遂起訴要求某公司退款15960元。
法院經審理認為,某公司主張已經為馮某報考全部科目,但就此未能提交充分證據加以證明,現合同已經超過1.5年的履行期間,某公司未能在約定期限内完全履行合同約定的服務内容,應退還馮某部分培訓費。因馮某已領取了某公司提供的教材資料并參加了考試,故法院考慮合同履行程度等因素最終酌情判令某公司退還培訓費11000元。
北京朝陽法院法官助理高藝林表示,學生們通過考取學曆或專業技術證書的方式提升自身“含金量”與競争力,本是好事一件。但有些培訓機構利用了個别學生急功近利的思想,以“包過”“免考”“好就業”等宣傳噱頭開辦教育培訓課程,吸引學生報名繳費,并由此導緻部分學生繳款後遭遇虛假宣傳、機構跑路等一系列問題。
培訓機構未完整履行合同義務報考所有科目,在一定程度上導緻馮某合同目的無法實現。這也提醒廣大學子報名考試既要慎重選擇正規培訓機構,也要注重合同條款的内容。當發現培訓機構違反合同義務時,要及時止損、依法維權。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宋霞
編輯/樊宏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