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與安生》中的時間和空間是經過處理的時間和空間,它不像傳統的青春疼痛電影那樣一氣呵成地展開叙事,而是另辟蹊跷地采用了雙線程的叙事方式。
一、雙線程
第一條線是現在,安生和家明在地鐵偶遇,家明向安生問候七月,并提起七月在網上寫的一本小說《七月與安生》。第二條線是過去的回憶片段。七月和安生是最好的朋友,從 13 歲開始相識、相知、相愛、相殺,最後相互和解。影片層層剝筍式的叙述讓觀衆深陷其中。
二、埋伏筆
影片剛開始時的旁白:“十三歲到十五歲是安生和七月形影不離的三年,有時候七月是安生的影子,有時候安生是七月的影子。她們在書裡讀到如果踩住一個人的影子,那個人一輩子不會離開,但是安生說一輩子太長,她隻想活到27歲。”這為影片後面安生和七月的性格互換埋下伏筆。
在山上的廟裡,安生與七月的男朋友家明擦出了愛的火花,家明身上所佩戴的玉佩為後面的情節埋下了伏筆。影片開始時,七月和安生一起砸報警器的玻璃,猶豫不決的是安生,砸下去的是七月,這同樣為後來兩人的性格互換埋下了伏筆。
三、人物的選擇和刻畫
《七月與安生》由周冬雨和馬思純主演。片中周冬雨診釋了多重身份,匿名作家、售樓小姐、酒吧服務員、餐廳服務員、學生、幕後母親等等。每一次角色的轉換都恰到好處,既不矯揉造作也不生硬,有張有弛,拿捏得十分到位。例如,在餐廳的那一幕,安生為了省一瓶酒錢去向酒吧裡的陌生人陪笑灌自己的酒,并興沖沖地告訴七月自己的求生技能,想不到被七月反問一句“你不覺得自己這樣很賤嗎”。從剛開始的逞強到不快,再到強勢與閨蜜産生争執,再到對閨蜜感到失望,接下來是最後一個人默默地流淚承受着一切的酸楚……短短的幾分鐘内完成了幾個情緒的變化,然而這幾個情緒是如此的真摯,表情的銜接是如此的自然,演員的表J清和動作真實到讓觀衆不曾環疑,戳中觀衆的淚點。
馬思純的演技在本片中的爆發更為出人意料。其實内斂乖巧的七月更不好演,尤其是影片的後半段,七月得知安生和家明住在一起,壓抑己久的情緒一次性地爆發出來,演繹得非常真實,使觀衆對這個命途多并的七月産生深深的同情。馬思純在衛生間的那場哭戲對于情感與力度以及不同情境不同方式的拿捏非常之精準,可以說馬思純對七月的演繹真的是展現了自己的演技巅峰。
四、結局的突轉
從劇作叙事的角度來講,本片故事結尾的一個重要特點是結局的突轉,或者說是結局的非預期性,即故事的結尾不是按照我們正常的思路結束的。一般電影結局的突轉,往往是一些突發的沖突和事件。可是《七月與安生》結局的突轉不是突發的沖突和事件。《七月與安生》結局的突轉在于故事的結局有三種,導演能想出三種結局并把它完美地呈現出來,實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這三種結局盡管是突然發生,但是卻有它的内在依據,它是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表面上信手拈來,背後卻有它内在的契機和依據。
五、配樂和旁白
音樂是除鏡頭語言外最能營造氣氛也最能奠定影片基調的表現手段。片中極具感染力的分分合合與人物心理狀态相符合。影片在歌曲的選擇上也有獨到之處,片中離别的畫面加上自始至終非常煽情的音樂讓觀衆不禁潛然淚下。當安生選擇出去漂泊時,響起的是許巍的《方向》,音樂中所要表達的主題,與安生現在的處境十分吻合,其實安生心裡清楚她選擇的方向不一定是正确的,但是為了七月她願意背井離鄉,願意犧牲自己的愛情成全七月,願意自己一個人去外面獨自漂泊承受一切的苦難。安生為七月所做的一切讓觀衆不禁感到心疼,心疼安生那麼的懂事,那麼的珍惜自己和七月之間的友情,她愛七月勝過愛自己。
六、轉場技巧的巧妙應用
轉場是一部電影客觀存在的事實。就《七月和安生》來講,由于影片中利用的是雙線程,既有過去時空又有現在時空,影片中存在着現在和過去兩個時空的鏡頭轉場,因為時空不同,這些鏡頭的轉場存在着相當大的難度。而《七月與安生》的鏡頭轉場既體現了兩個時空的區别,同時又使兩個時空銜接得非常的自然,如行雲流水讓觀衆感覺不到轉場的存在。例如,影片中的第一次轉場是通過安生寫的《七月與安生》那本小說中的第一章,通過旁白讀出書裡的内容:“在十三歲那年,七月第一次遇到安生。”通過聲音和畫面(書裡的内容,使鏡頭很自然地過渡到七月和安生十三歲那年。
這部電影說出了很多人的心聲,很多人想變成七月,卻把生活過成了安生;又有很多人想變成安生,卻把自己的生活過成了七月。或許沒有得到的就是我們心中認為最好的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