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老師,如你所見。這是一篇關于愛情的闡論。它們起源于十四五歲男孩們對愛情的窺探,形成于十八九歲男生對愛情的憧憬,更得益于最近的表白失敗。不得不說,這真糟糕!換句話說,這些理論均取自于我的舍友,成于夜晚,見不得光。因此,也不乏謬論與偏見。
愛情是個好東西。存在于每部電影裡,以它為主題;存在于每本小說中,以它為線索;存在于生活中,以它為調料劑;存在于爸媽之中,以我和姐姐為結晶。爸媽有愛情。父親曾愣頭愣腦地給母親編過一條魚,用的是輸液管。後來,母親不顧家裡反對決然下嫁給父親,生下一女一男。這很浪漫;爸媽沒有愛情。現在,母親整天吵嚷着父親,父親一聲不吭。母親每天忙于家裡的瑣事,而父親在折騰着生計。後來,父親又編了很多條魚,為我姐弟倆。這些都很正常,浪漫屬于愛情,而婚姻限于生活。
十四歲,我們被老師定義為“青春少年”。生物書上寫的模模糊糊:踏入初中,我們就都歸屬于青春期了。這個階段我們發生着生理與心理的變化,開始要獨立,但更多的是關于性方面的幻想。老師們也極其不負責任:他們告訴女孩們一個說法,告訴男孩們卻是另一個說法。這無疑愈加激發了我們好奇。晚上不睡覺,論述着班裡最漂亮的女孩,有時候也談論班裡另一個極端。我們獲得了很多書本及老師教不了的知識。懂得了女孩與男孩的不同,明白了又突然尿在床上不是尿而是遺精,知曉了女孩衛生巾的用途,開始裝扮與表現自己。不可避免地,“歡喜”在我們中萌發、滋長、甚至肆虐。
歡喜,我對這個詞情有獨鐘。我把它嚴格區分,嚴格區分于喜歡。歡喜,較俏皮,沒有任何責任感,适合我們那個年齡段使用。那時候,晚上熄燈以後,加餐與洗漱已基本完畢。每個人趴在床上,愛說話的與談戀愛的活躍起來,我們豎着耳朵聽。常常聽到戀愛的說他和她要一輩子在一起,要去天涯海角。而現在,他們仍一起活在這個人世上,卻都各自散去,去了天涯海角。
歡喜是愛情的前身,最純潔。可是,缺點是不耐用,一過保質期就變質。
十七歲,我們就開始自稱是大人了,書本與老師不再發揮作用。取而代之的是天理。校規校紀嚴格定義了“中學生守則”與“八條高壓線”,班主任天天執勤,宣揚着“亂愛”的危害。我們更加嚣張,談論着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當然,更多的還是關于姑娘與愛情觀。理所當然,也都是在夜裡。也因為這事被樓管阿姨懲罰,擦遍了樓道所有的門窗與地闆,但至今仍九死而未悔。
喜歡,是人類情感史上最低級的感情,卻在現實生活中發揮着決定性的作用。那時候,身邊一個哥們和他們班裡一個女生談了戀愛。男生很帥,女生很漂亮,都是好學生。之後,他們的戀愛随季節進行更替,忽冷忽熱。大家都知道決定季節更替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學習成績。另一個哥們,到現在還在維系着高中時期的戀愛,異地戀。男的很保守,女生也很守本分,不過他們開始談起了愛情。我對此深信不疑,因為他是當年和我一起在樓道裡拖地的男生。
喜歡是愛情的種子,建立于不讨厭,升華于歡喜。
二十歲,我來到大學。身邊到處都是人,男同學比我們那時候要高很多,女同學也高,但也更漂亮。每個人在大學裡都在費勁地解決一件事情——擺脫孤獨。書上說孤獨是與生俱來的。借此,不少人去談了戀愛,第一次或者第幾次;不少人沉溺于書本當中,成了大多數人眼中的另類,享受着贊美更多的接受着奚落與嘲諷;更多的人學會了打遊戲,每天怡然自得。可大學最讓我眼亮的是,大學生結婚給加學分。
愛情,被我們憧憬着,也被我們扭曲着。常和他們閑侃,彼此分享着各自二十年來所積郁的笑話,吹噓着各自的故事,不得好果,也向他人灌輸着專屬于自己的理論,不可更改。你想象中的她會是個什麼樣子?你介意她比你有錢嗎?你有處女情結嗎?你結婚前會貸款買房嗎?······
瞧,愛情是一件多麼煩瑣的事情。幾千年來人們賦予了它太多的内涵與禁忌,光陰催促它萌芽散葉,就連時代也參和進去一腳。看,它正在變得更好或者更壞。王小波說:“假使你生于我們這個時代,你就會明白:一件事情人人都說不好,那麼它一定很好。這是有一定道理”。
歡喜,喜歡,熱戀,結婚,生子,然後離婚抑或一起變老。這是愛情的進程。
愛情像莊稼。有時候,你用汗水澆灌,給時間發酵,結出來的卻是花朵而非你所想要的果實。很多人不甘心。其實,正因為你一生勤勤懇懇,所以也就那樣了。
歡喜吧,撒了歡愛情就開始被播種。可惜的是,它往往期限很短并不得善終。
喜歡吧,動了心愛情就會有所發展。遺憾的是,很多人錯把喜歡當愛情而将其拒之門外。
熱戀吧,受了傷愛情才會如期到來。糟糕的是,大家都忠于愛情卻容忍不了謊言。
結婚吧,結了婚愛情就有了保障。可悲的是,近年來離婚率卻在直線增加。
生孩子吧,生了孩子愛情就有後盾。可笑的是,他們後來全都忘了愛情最初的模樣。
那就快快變老吧,趁你我還相愛。在我們還年輕之時。
書不能悉意,略陳固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