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跟中村老師學日語

跟中村老師學日語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18 19:30:41

中新社北京1月21日電 題:日語教師中村紀子:在華近20年,中國如何成為“我的家鄉”?

中新社記者 朱晨曦

“對我而言,中國已經不是‘第二故鄉’,我在中國就像在自己的家鄉。”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之際,來自日本千葉縣的中村紀子近日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講述了她作為一名日語教師在中國工作和生活的感受。

52歲的中村紀子現定居湖南長沙。從在大學課堂教授日語,到創辦網絡日語電台“中村Radio”,再到開辦網絡日語直播課,她在中國投身日語教育已近20年。

跟中村老師學日語(日語教師中村紀子)1

右一為中村紀子,受訪者供圖

20世紀80年代,中村紀子在日本立正大學學習中國史。1990年她第一次來華,并在北京外國語學院(現北京外國語大學)度過一年留學時光。大學畢業後她在日本有了一份穩定的教師工作,但一件偶然發生的事,讓她決定辭掉工作來到中國。

“當時的一檔日本電視節目說,中國一所學校的學生很刻苦地學習日語,但苦于找不到日本外教。我當時想,既然都是教書,為何不換一間教室去中國教?”抱着這樣的想法,2003年中村紀子離開日本任職于武漢一所學校,開啟在華日語外教生涯。

為方便更多人學習日語,2014年8月,就職于中南财經政法大學的中村紀子創辦日語網絡電台“中村Radio”,朗讀日本作家的小說、散文、童話及自己寫的文章,截至目前“中村Radio”在不同應用平台的聽衆總數已有40萬人。

“原以為大家不會對一個普通日本人的朗讀感興趣,沒想到會受到如此多關注。”中村紀子說。通過線上互動,她也和許多中國人成為線下的朋友。

很多人會認為既然是日本人,教日語肯定不在話下。事實并非如此。中村紀子告訴記者,首先難住她的便是音調。作為日本千葉縣人,她原以為音調肯定沒問題,但事實證明她的讀音和标準音還是有所不同。教授日語的前3年,中村紀子一直把音調辭典放在手邊,确保自己所教都是範例。

授課過程中,中村紀子還會考慮到中國人的語言習慣。日本人說話時經常把否定詞放在句末,“這樣的日語對中國人來說難以聽懂,所以授課時我會斷句、加接續詞,換一種說法。這樣即使語速比較快,學生也能夠聽懂”。

長期的在華經曆,讓中村紀子看到日中兩國差異的同時,更能看到共通性。在跨越千年的文化交流中,中國文化對日本文化産生了深遠影響。上高中時,中村紀子背誦過李白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日語古文版本。在日本的中學,學生需要學習很多中國成語和古文句子。“可能很多中國人會對此感到吃驚,但這對于日本人而言是非常平常的事情。”

中村紀子并不将文化的不同視作困擾,“我是好奇心非常強的人,很享受發現新鮮事物的快樂”。像腦花、鴨頭這樣的食材,絕大多數日本人很抗拒,但她會去嘗試。因為喜歡吃辣,在武漢工作時她甚至會為了一頓湘菜每月乘高鐵前往長沙,這也是她離開大學後最終選擇在長沙定居的原因。

如今,越來越多的學生喜歡将她稱為“熱血日語教師”,而中村紀子始終對自己身份有另一重認知——“本地化”的外國人。每逢春節,朋友們會邀請中村紀子體驗中國式親朋如何過年。去年,她還在長沙擁有了屬于自己的房子。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中村紀子已兩年多沒有回過日本。不過她說:“兩國民衆都很重視友情,和中國朋友一起吃飯喝酒,根本不覺得孤獨。”

湖南省和日本滋賀縣是友好省縣,2021年以來雙方已多次在微博舉行線上交流會,中村紀子協助滋賀縣湖南代表處、滋賀縣廳政府職員參與了這些活動。“線上活動讓兩國地方人士有了更多相互了解的機會。”她說。

這些年來,中村紀子最常被人問到的問題是“你為什麼留在中國”。她的回答是,“我在中國看到、聽到、感受到很多來自中國人的友善,我從事自己喜歡的職業,打算今後一直在中國生活直到老去。日中都有很多在為彼此友好而努力奮鬥的人們,我相信未來兩國關系一定會變得更好。”(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