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夠擁有一個聰明伶俐的孩子,是每個家長最大的期望。所以,很多父母對于孩子的智商問題就尤為關注。有些家長認為,孩子聰明不聰明,肯定是和家族遺傳有關系的。
有些家長則認為,是和孕期的營養攝入有關,還有一些家長會認為,孩子的智力主要看後天的培養。
那麼,孩子的智商到底是和什麼有關系呢?其實,孩子的智商和這三種因素都是 存在一定聯系的。
※孩子智商與遺傳因素之間的關系
有些家長在談起孩子的學習時,總會說“某某某的父母都是高知,怪不得他學習好”,也有家長會感歎“咱們家都是大老粗,估計也出不了什麼狀元郎”,
其實這種種的言論,都代表了人們心中對于孩子智商高低的一種認識,即父母智商高,那麼孩子智商就高,父母智商低,那麼孩子很可能也是個大老粗。
音樂家巴赫,在巴赫的家族中,幾乎有一半的人都是在音樂上大有成就的名人,而莫紮特家族中也是音樂家輩出。
在我國,這樣的例子也不少,比如說祖沖之的後代有好多都是“科學家”。
還有近期在冬奧會上一舉成名的谷愛淩,她的衆多長輩大部分都畢業于北大、斯坦福等名校。
所以,無論怎樣看來,孩子的智商問題都和遺傳存在着十分緊密的聯系。
相關統計數據也顯示,父母的智力如果處于一種高水平狀态,那麼,他們的後代在智力表現方面往往也是比較優秀的。
曾有人進行過一次關于智力遺傳方面的研究,結果顯示,智商達到140分以上的人,其子嗣的智商普遍高于128分,也就是處于高水平狀态。
而智商較低的人,其子嗣大部分(59%)會出現智力或精神問題。由此可見,孩子的智商确實和遺傳存在較大的關系。
※孩子智商與孕媽營養攝入的關系
孩子聰明與否,其實和孩子的大腦發育有直接的聯系,而胎兒在發育的時候,如果大腦能夠正常發育,那麼,孩子就會擁有變聰明的條件。
但是,如果孩子的大腦得不到正常的發育,那麼,孩子就會失去變聰明的基本條件。
也就是說,因為孕期的營養攝入問題會影響到胎兒的大腦發育問題,所以孕期營養的攝入,也會影響到孩子的智商高低。
建議在孕期的飲食方面,孕媽們要注意遵守三個原則:
①飲食均衡:各種适合孕期吃的食物,都需要适當的攝入,因為胎兒的大腦發育需要均衡的營養,包括脂肪、蛋白質、碳水等,相關營養學家建議孕媽每天攝入超過14種以上的食物,最好食物種類能夠達到40種,從而确保營養的均衡。
②飲食充足:孕期千萬不能夠餓肚子,這會對胎兒的發育造成很壞的影響,如果因為餓肚子而産生低血糖,很有可能會對胎兒的智力造成損傷。另外,也不可能暴飲暴食,要保持健康的飲食習慣。
③少吃多餐:孕期很多寶媽有孕吐情況,所以孕媽要注意少吃多餐,一是緩解孕吐,二是對消化系統更為友善,不但能夠維護孕媽的健康,也能夠讓營養得到更為全面的吸收。
【小貼士】:據相關研究顯示,孕媽如果偏好植物性食物,孩子可能會比較“短小精悍”,也就是孩子看起來可能會瘦小一些,但是骨骼更強,大腦回溝數量更多,回溝程度更深,簡而言之就是更為聰明。
而孕媽要是偏好于動物類食物,那麼孩子将會“高大威猛”,體格雖然說會比較健壯,但是大腦回溝卻會相對平滑一些。
※孩子智商與後天培養的關系
遺傳給了孩子聰明的機會,孕期營養給予了孩子聰明的基礎,而後天培養則是孩子聰明的關鍵。
所以,家長們可不要因為祖上多“狀元”,孕期善膳食,就忽視了孩子出生之後的智商培養。後天的培養對于孩子智商的高低走向,将會産生“革命性”的改變。
比如一個高知家庭,在孕期科學的飲食下順利地生出了一個可愛的寶寶,但是在後天培養上,既不注重孩子的教育,也不注重孩子的生活,這個孩子是很難變得聰明的。
因為孩子的智力沒有得到啟蒙,孩子單憑優秀的基因和健康的大腦,是無法自動變得聰明的。
值得注意的是,無論孩子的基因好不好,無論營養足不足,後天的培養都決定着孩子智商的走向,家長要是盡心培養,孩子必将越來越聰明,而家長要是棄之不顧,那麼孩子的智商很可能會走下坡路。
想要孩子聰明,家長做到這幾點很關鍵,别不重視多交流:家長與孩子進行主動交流的行為,其實是一種能力啟蒙行為。家長和孩子交流的過程中,孩子的語言能力、表達能力、情緒控制、記憶力等,都會得到不斷地鍛煉,從而讓孩子變得更加聰明。
多陪讀:讀書是一個好習慣,所以家長要從小注意和孩子進行親子閱讀,能夠讓孩子的知識庫更加豐富,讓孩子掌握更多新的技能,讓孩子長更多的見識,孩子自然會越來越聰明。
多鼓勵、懂放手:鼓勵孩子,要給孩子成長的積極性,而放手,則是給孩子自強的機會。孩子隻有同時擁有了積極性與支持,才會更高效地強化自身的能力,也會因此而變得更加聰明,因為從實踐中将會獲得更多的經驗、能力與知識。
寫在最後
總體來看,孩子的智商問題,并不是單一因素就能夠決定的,所以要想孩子聰明,家長就需要盡到自己身為家長的責任,這樣孩子才會越來越聰明。
(本文圖片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