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柏林自由大學位置

柏林自由大學位置

教育 更新时间:2024-08-22 03:20:56

柏林自由大學位置(寂寞與自由德國的大學)1

今天咱們談談德國的大學。

有一種說法認為“大學”起源于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所創辦的“學園”。公元前387年柏拉圖在雅典西北郊辦了一所學校,起名叫阿卡德穆斯(Academus)。阿卡德穆斯是希臘神話中的一位英雄,英文中“Academy”這個詞,就由這個阿卡德穆斯衍化而來。今天在英語中用以代指研究院、學院、學會或者專科學校。

柏林自由大學位置(寂寞與自由德國的大學)2

古希臘學園遺迹「阿卡德穆斯」(Academus)

其實柏拉圖所辦的學園與我們今天的大學還是有些不同,它更像是一個今天意義上的研究院或者智庫,就是一群志同道合水平相當的學人,聚在一起研究哲學、法律、科學,同時也提供政策咨詢和幹預政治決策。它之所以被人們認為是大學的起源,主要是因為它被認為是歐洲曆史上,出現的最早的綜合性學術中心,而這一點與今天的大學很相似。

柏林自由大學位置(寂寞與自由德國的大學)3

柏拉圖與亞理斯多德

實際上今天意義上的大學,應該說它确定的開始于歐洲的中世紀。今天在英語中,大學一詞是University,這個詞來自拉丁文,在中世紀這個詞就被用來指,由教師和學生所構成的聯合體或者社團。這類聯合體就是今天的大學的最初形式。

歐洲中世紀的大學,是從教會辦的學校發展起來的。這類學校的組織形式模仿的是行業公會的師徒傳承。今天大學的導師制就來自這種師徒傳統。所以在十一世紀時行業公會也可以被稱為“大學”。大約到了十三世紀時,“大學”一詞才開始被用來專指一種學生團體。

歐洲的第一所現代大學,目前公認的是博洛尼亞大學,十一世紀末1088年建于意大利博洛尼亞。它被稱為“現代大學之母”,意思就是是世界上所有大學的母校。而被稱為“現代大學之父”的就是1810年威廉·馮·洪堡(Friedrich Wilhelm Christian Carl Ferdinand von Humboldt)在今天德國柏林創辦的柏林大學。

柏林自由大學位置(寂寞與自由德國的大學)4

是博洛尼亞大學

因為柏林大學,将教學和研究結合了起來,從而确立了現代大學的辦學理念,并确立了”大學自治和學術自由”的原則。柏林大學的辦學理念和模式,後來逐漸發展成為被全世界絕大多數大學所接受的“世界模式”,到今天仍舊被世界各地的大學廣泛采用,并成為了公認的現代大學的基本辦學模式。

柏林自由大學位置(寂寞與自由德國的大學)5

威廉·馮·洪堡(Friedrich Wilhelm Christian Carl Ferdinand von Humboldt)

柏林大學的辦學理念,簡單說就是“科研與教學合一”。大學既是教育機構也是科研機構,用今天的話說就是所謂研究型大學。

因為在柏林大學之前,不論歐洲或美國的大學,大都還是沿襲修道院教育的傳統,大學以培養教師和公職人員為主,并不重視科學研究。在當時科學家也并不是一個職業,科學研究也都是既沒有組織也沒有規劃,完全是個人化的行為。而從柏林大學開始,普魯士開始由國家提供支持,由大學組織安排,提供保障,統一規劃。使科學研究專業化,組織化,使科學家職業化。這樣既提高了科研效率,也吸引了科學人才,所以短時間内産生了一大批所謂科研成果。

柏林自由大學位置(寂寞與自由德國的大學)6

柏林大學

你如果仔細分析一下諾貝爾獎獲獎名單,就會發現一個規律。一是差不多有一半以上的獲獎者,基本都是在德國或曾經在德國的人。二是他們獲獎的時間 大都集中在20世紀初的那幾十年。這其實就是因為19世紀的德國大學教育科研一體化改革的結果。這和二戰以後獲獎者大都來自美國的原因是差不多的。

因為首先,美國的大學就是所謂“柏林大學模式”最早的效仿者和推廣者。其次美國戰後國家實力大增,資金充裕。所以美國在德國教育科研一體化的基礎之上,又加入了扶持科學研究成果的實用轉化。這等于是除了大學的保障之外,又加上了商業的推廣,變成了“教育科研和市場”的一體化。或者說是“以市場為導向的教育與科研”,這樣就使高等教育和科學研究與經濟利益緊密地聯系在了一起,這樣就更吸引了全世界的科學人才。

而當時的德國就像今天的美國一樣,吸引了全歐洲的人才,也不僅僅是自然科學,比如社會學,心理學這些學科,也都是大約在這一時期發端于德國的。

雖然說美國大學是“柏林大學模式”最早的效仿者,但是美國的高等教育體制總的來說,後來又進行了商業化,普及化和實用化的改革,改革的結果就是不僅把高等教育變成了一個産業,也把一些教授變成了文化明星,而這一點是與德國完全不同的。

比如心理學發端于德國,德國的心理學研究最反對的就是把心理學實用化。因為這很有可能會導緻心理學研究偏離學術而走向庸俗。19世紀末以前,隻有在德國獲得心理學博士學位的人,才能資格被稱為心理學家。而19世紀末20世紀初,美國恰恰是改造了德國心理學,強調心理學的實踐應用性,建立了美國式的實用主義心理學體系。不能不說事實證明,美國式的實用主義心理學,顯然更具社會影響力,也更具有商業價值,但是它确實也導緻了心理學發展的泥沙俱下,魚龍混雜,有些顯然已經不再是學術研究,而是演變成了庸俗的心理雜耍。

而與美國的大學相比,德國的大學:

第一,始終拒絕商業化。大學的資金完全由政府撥款,既不靠學費也不靠捐助,大學的知名度來自于其傳統和實力,或者在某些專業方面的突出成就,但學校并不能因此就獲得更多的資源或者特權。所有大學一律平等,也沒有所謂大學排名,大學也不進行宣傳推廣。

第二,德國大學拒絕實用化教育,也拒絕考慮學生的就業與薪酬。德國将高等教育分為專業學院和綜合大學。專業學院強調實用性,但綜合大學隻關注學術性。比如德國的綜合大學,一般都不會有營銷、财會、金融這種專業。這種專業一般都設在專業學院。綜合大學的經濟類專業,一般隻有「國民經濟學」和「企業經濟學」這種比較偏理論化的專業。

第三,德國大學拒絕普及化。德國高等教育的普及率,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不足50%,即使現在也隻有大約60%左右,比發達國家的平均水平還低。這是因為德國更多的是強調職業教育。大學是培養學術人才和進行學術研究的,隻有具備這種能力和有志于此的人才需要進入大學。

德國大學的這些基本特征,根據的就是威廉·馮·洪堡的高等教育理念。洪堡認為大學兼有雙重任務,一是對“學術”的探求,二是個性與道德的修養。他說的學術是指純學術,而不是實用技能型知識,而修養就是人作為社會人應具有的素質。簡單說就是健全的心智,他認為現代的大學應該是“知識的總和”。大學完全以知識及學術為最終的目的。大學既不是培養實務人才的,也不是獲取經濟利益的。所以大學的基本組織原則,簡而言之就是“寂寞與自由”寂寞意味着既不為政治利益左右,也不為經濟利益左右。自由就是科研的自由,學術的自由,洪堡認為沒有寂寞就沒有自由。如果不能承受獨立的寂寞,就沒有可能獲得學術的自由。

應該說洪堡所說的「獨立與自由」指的主要是“學術研究應該忠于科學與理性”,既不能成為政治的工具,也不能成為金錢的奴仆。并不是說大學可以是獨立于國家意志之外的,教授們的自由烏托邦。事實上洪堡對德國高等教育的改革,恰恰是國家權力幹預教育的典範,也是普魯士崛起的一個重要的推動力量。當然也因此奠定了德國綜合大學的獨特的組織形式。所以直到1999年之前,德國的綜合大學是沒有所謂本科生的,所有綜合大學的學生都是本碩連讀,畢業就是碩士。

德國大學的課程大緻可以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基礎階段,通常為6個學期也就是3年,主要學習的是基礎課程。基礎階段課程完成後,通過中期考試的可以進入第二個階段專業階段。專業階段根據專業不同,一般4到8個學期或更長也就是2到4年。這個階段是學習專業課程做畢業設計以及撰寫論文。最後通過畢業考試,完成論文,即可獲得學位證書。

按照這個學制德國大學畢業,一般需要大約6到8年。而博士畢業至少需要8到10年。從時間來看與中國的大學學制也差不多,但是這個學制安排最大的特點是“自由”。學生在選課,換專業和換學校方面都極其自由。教授也擁有很高的自主權。每個學生究竟需要在學校學習多長時間,因人而異會有很大差異。比如馬丁·海德格爾(德國存在主義哲學家,Martin Heidegger,公元1889-1976)1909年進入弗萊堡大學,1913年完成博士論文,1914年博士就畢業了。本碩博連讀一共隻用了4年。

比如漢娜·阿倫特(Hannah Arendt,1906-1975),1924年進入馬爾堡大學就讀,是海德格爾的學生。但是1928年是在海德堡大學完成的博士論文,前後也隻用了4年。但是漢娜·阿倫特的博士導師,哲學家雅思貝爾斯(卡爾·西奧多·雅斯貝爾斯,Karl Theodor Jaspers,1883—1969,德國存在主義哲學家、神學家、精神病學家),1901年進入海德堡大學,随後在慕尼黑大學學法學,在柏林大學學醫學,最後1908又回到海德堡大學獲得博士學位,前後用了差不多7年。

另外還有一點就是因為德國的大學沒有相當于中國的學士這個級别的學位。所以中國的本科畢業生,既不能直接申請讀博士,也無法申請讀碩士,所以導緻在2000年以前,中國的本科畢業生如果赴德留學,隻能從頭開始重新讀德國的本科。而德國又不承認中國的高中畢業學曆,也就是說中國的高中畢業生是不能直接申請德國大學的。還需要經過所謂預科階段,隻有預科考試合格者,才可以升入大學。

應該說德國大學的這套獨特的體制,既可以說是德國大學的特點,也可以說是德國大學的精髓,也是德國大學特立獨行,不同于其他大學之處。但是大約從2000年開始,德國開始了學制改革。因為1999年歐洲29個國家,在意大利博洛尼亞大學簽訂了一個《博洛尼亞宣言》這個宣言的目的就是保障歐洲各個國間在高等教育領域能夠互相銜接。簡單說就是歐洲各國的高等教育要統一标準。到2015年已經有48個歐洲國家加入了這個體系。簡而言之,改革後的德國大學學制,就變成了與中國基本一樣的學士,碩士和博士三級學位制。也就是說德國現在已經放棄了傳統的德國大學教育制度,接受了所謂國際化的,接近于英國的教育制度。

改革後的新學制與舊學制相比,最大的特點就是大大限制了學生的自由權,與教授的自主權。威廉·馮·洪堡所倡導的寂寞與自由的大學精神,現在已經變成了從衆,從實用和效率出發的策略選擇。也正像洪堡所言:因為不願承受寂寞,所以也就沒有了自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