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科技

 > 常見塊級标簽和行級标簽

常見塊級标簽和行級标簽

科技 更新时间:2024-11-10 11:29:33

編輯導語:标簽和指标一樣,對于數據分析來說十分重要。那麼數據指标和标簽體系二者之間,有什麼具體的區别呢?本篇文章作者講述了有關标簽的内容,從标簽的類型、标簽的使用場景以及提升标簽質量的方法進行分析,一起來學習一下,希望對你有幫助。

常見塊級标簽和行級标簽(數據指标VS标簽體系)1

網上分享數據指标體系的文章很多,但講數據标簽的文章很少。實際上,标簽和指标一樣,是數據分析的左膀右臂,兩者同樣重要。實際上,很多人分析不深入,就是因為缺少對标簽的應用。今天系統的講解下。

一個通俗的例子:

比如我們要介紹陳老師,可以有三種講法:

  • 指标:陳老師身高180cm,體重200斤;
  • 标簽:陳老師1米8,大胖子;
  • 标簽:陳老師啊,黑旋風李逵聽說不?

這就是标簽和指标的直觀區别。數據指标,是用數據對事物的準确描述。比如身高、體重、腰圍、手臂長度,這些都是數據指标。

标簽,則是基于原始數據加工的,帶了業務含義的概括性描述。一個“大胖子”,就同時概括了身高和體重,而“長得跟李逵似的”,更是把五官、身材、氣質等特征都概括進來了。

指标 VS 标簽。

顯然,對比起來,用數據指标描述事物,會更精确。但标簽也是同樣重要的。因為除了“精準”以外,人們還有更多的需求。

首先,并非所有特征都能用一個數據指标來描述。常見的指标,一般是連續變量(比如身高183cm)或者定序變量(風險等級ABCDE)。

還有大量的特征,是以分類變量的形式存在。比如商品規格(50ml一瓶)、顔色(赤橙黃綠)、用途(比如:居家保健、外出防護……)這些商品特征,一般是以标簽的形式進行描述,這也是“标簽”這個詞最早的來源。

其次,标簽是有業務含義的。比如光說兩個指标:身高183、體重200斤,人聽了也沒啥感覺,但一旦加上标簽:身高183 體重200,很魁梧/身高183 體重200,大胖子。

是不是腦海裡立馬有畫面感了。

最後,标簽更容易被業務使用。介紹對象,說“我介紹個小蘿莉給你”,遠比“我介紹一個身高153體重85的女生給你”,更容易促成下一步行動。這就是标簽的魅力。

所以,标簽體系的建設是非常重要的,不但能豐富數據分析的素材,更能直接推動分析成果落地。

一、标簽有哪些

标簽有四類:

  1. 基礎特征标簽;
  2. 規則計算标簽;
  3. 綜合計算标簽;
  4. 模型預測标簽。

四類介紹如下:

常見塊級标簽和行級标簽(數據指标VS标簽體系)2

相當多的企業,沒有系統做過标簽梳理,有大量的散亂的基礎特征标簽。有些業務部門自己會習慣性提規則/綜合計算的标簽,但是沒有和其他部門共識過,導緻通用性差。這些都制約了标簽發揮作用。

那如果做得好的話,标簽能發揮啥作用呢?

二、典型的标簽使用場景

1. 查詢信息

這是最普遍的場景了。大量的一線工作人員會有需求,比如客服、銷售、售後、文案編輯,能通過标簽,快速查到對應的商品、客戶、活動等信息,提高工作效率。而且查詢用的标簽不需要很複雜,基礎特征标簽即可。

2. 分析素材

比如做漏鬥分析,看到A渠道比B渠道轉化好,可怎麼解釋呢?這時候可以引入一系列标簽。比如:

  • 渠道标簽:公域、大衆私域、垂直私域;
  • 文案标簽:産品知識、優惠信息、個人分享;
  • 商品标簽:流量款、爆款、利潤款;
  • 優惠标簽:優惠力度大、中、小。

有了這些标簽,在解讀“為什麼轉化率高”問題的時候,就多了很多分析線索。通過分類對比,追蹤,測試,能看出來哪種标簽組合下轉化率最高。比單純看轉化率、每個頁面UV這些數據好用得多。

常見塊級标簽和行級标簽(數據指标VS标簽體系)3

另:很多toB類分析做得很膚淺,就是因為标簽收集得太少。對客戶情況、談判情況、交付過程一無所知,隻知道:客戶還沒簽約,客戶簽約都仨月了還沒打款。這當然分析不下去了。

3. 策略制定

制定策略時,經常有固定的目标客戶、目标商品、目标渠道。比如客戶問題上,沉睡用戶激活、流失用戶挽留、風險用戶管理,就是常見的固定主題。這時候,使用固定的标簽,比如風險等級ABCDE,遠比每次都臨時取數拿規則省事。

而且,可以通過算法模型加持,不斷提升标簽準确性。這是标簽的高級應用了。

高級應用,需要綜合計算、模型計算類複雜标簽。

在建設路線上,标簽體系和數據指标體系有重大區别。數據指标體系建設,重在全面。

一個業務場景裡,盡量多收集數據指标,數據指标越多越好。而标簽體系建設,重在有序、有效。

圍繞一個業務目标,盡可能多地把零散、原始描述的标簽,組合成對業務有用的标簽。标簽在精不在多,标簽質量非常重要。

三、如何提升标簽質量

相比之數據指标,标簽質量天生是個難題。因為标簽是人工生産的,加入人的主觀判斷的。

很有可能标簽的描述不夠準确,生産标簽的數據源不能很好地表達标簽的含義,從而産生誤判。我們常說:“不要給人亂貼标簽”,就是擔心第一眼誤判,幹擾了對整個人的判斷。

因此,标簽的使用過程,與數據指标有很大區别。數據指标一旦梳理完成,除非流程更改,否則不會怎麼變動。而标簽在建設過程中,需要圍繞同一個目标,不斷地做優化,有一個明顯的“提純”的動作。

提純是以清晰目标為前提的。比如想打一個标簽:高潛力用戶。如果說“我想知道哪些用戶潛力高”,這就是句廢話!

正确的表達是:“我知道了哪些用戶潛力高以後,我可以向他們投放更貴的商品組合,他們的響應率更高,我投放成本更低”。這樣把使用标簽場景,數據上差異表述清楚的,才是好的目标。

有了目标以後,可以從0開始做建設。在建設初期,經常隻有零散的基礎特征。此時可以直接用基礎特特征;或者做探索性分析,看符合目标的用戶有啥特點;或者幹脆拍腦袋,列幾條規則。

總之,整出來一個初始标簽規則即可,之後就可以逐步做叠代了。隻要我們發現:标簽的區分效果越來越明顯了,那就行。

以上就是标簽和數據指标對比,肯定有同學想看具體操作過程。

#專欄作家#

接地氣的陳老師,接地氣學堂,人人都是産品經理專欄作家。資深咨詢顧問,在互聯網,金融,快消,零售,耐用,美容等15個行業有豐富數據相關經驗。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産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CC0協議。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科技资讯推荐

热门科技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