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知識

 > 隸書筆法基本筆畫教學

隸書筆法基本筆畫教學

知識 更新时间:2024-12-28 01:48:36
其他筆畫的筆法

(1)隸書點的多種筆法

隸書點是多種多樣的,有中心點、曾頭點、二點、三點、四點,所在位置也各不同。其形态更是豐富多變。這種豐富的變化,是由于用筆的不同表現出來的。現就《張遷碑》的各種點的寫法分析介紹如下。 ①中心點。楷書的中心點是根據字的自然結體來确定它的位置和寫法及形态的。如縱勢的自然結體的字,上面中心點往往與橫畫相聯或壓在橫畫上;如果字的自然結體處于橫勢的話,或橫畫多的字,中心點往往變成橫短畫或斜點。這樣可用點來打破多橫畫的呆闆,以增加動感和變化。至于點的形态則要與整字的筆畫形态相适應,以增加其變化。由于中心點位置重要,往往在全字的筆畫當中起着畫龍點睛的作用。但是,隸書往往根據章法需要,橫勢的字中心點壓入橫畫,縱勢的字中心點反而高懸橫畫上面。我們試以《張遷碑》中的“自”、“高”、“帝”、“宣”、“文”、“六”、“京”、“宿”、 “龍”等字用筆的方法做一點分析。(見圖6)

隸書筆法基本筆畫教學(隸書學習指南連載二)1

“自”、“高”都是縱勢多橫畫的字。但“自”字因隸書寫成扁方形,而碑文中“自”字之上是“出”字,下是“有”字,均為縱勢字,故“自”字中心點雖壓橫畫,但起筆高,可見縱勢自然結體的字的中心點處理還應根據章法上下字的需要處理的,既要根據字本身的自然結體需要,又要根據上下字的态勢來寫。(見圖7)

“高”字因是縱勢的自然結體,故上面中心點既壓橫畫,起筆也低。(見圖8)

隸書筆法基本筆畫教學(隸書學習指南連載二)2

隸書筆法基本筆畫教學(隸書學習指南連載二)3

“帝”字自然結體本也是縱勢的字,但根據章法,其上為“高”,下為“龍”,故将“帝”字寫得收縮扁小,但又不能都寫成細筆畫,故波磔筆加重而延長,與上下字取得協調,由于這一重筆,故上面點處理成細橫畫,正處在波磔筆的中間波曲處,就顯示出非常協調,上下又呼應,突出了主筆畫。(見圖 “宣”字自然結體本是橫勢的字,但是上為“周”字,下是“王”字,故此處“宣”字寫成縱勢,“宣”字中心點壓在橫畫上,三個字十五條橫線和十一條豎線當中,中心點就顯得非常突出。(見圖9)

“文”字中心點也寫得很有趣味,全字一橫之下一個交叉,所以中心點寫得特别大,像一塊大石頭壓在上面的橫線上,也像地平線上升起一輪紅日。再從章法上看,“文”字上邊是“留”字,下邊是 “景”字,都是多筆畫的字,“文”字中心點就顯得非常重要。使“文”字起到中心穩定作用。(見圖10) “六”字是橫勢的字,都是方筆,中心點寫在下兩點上面的中心,成三角形的銳角,此字橫畫波勢少而畫長,上下三點收縮甚緊,形成對比,而且寫得非常小,因為上字“”字是多筆畫的字,下面“戎”字加曲畫(疑是石花)也成多筆畫字,“六”字寫成形體很小,起到章法上的變化。其用筆逆鋒左上,右蹲,轉筆向下,回收。(見圖11)

“京”字寫得很挺拔,筆畫利索,縱勢的字,主要靠波磔的橫畫長,變成扁方形,故中心點不豎寫,與波磔筆勢同方向,逆筆向左往上右蹲筆,轉筆往右下,再回鋒往左,轉筆斜左上收筆。中心點高懸橫畫的波曲處,地位顯著,猶如懸空的一顆星星,上面“治”字和下面的“氏”字用筆是圓筆,而“京”字基本上是方筆,這種用筆的不同處理,是作者匠心經營的結果。(見圖12)

“宿”字是橫勢,上下筆畫收縮很緊,寶蓋橫度甚誇張,這是章法上的需要,因為它的上字“種”、下字“野”,都是多筆畫的字,故其中心點位置壓的很低,鑲嵌在橫畫當中,逆鋒向上,右斜蹲,轉筆往下收筆。其形狀方中有圓。(見圖13)

“龍”字筆畫多,字體大,這裡字形寫的大是章法上需要。“龍”字上面是“帝”字,字體小,下字 “興”字,字體也較小,“龍”字必須體大。而中心點又在左旁“立”字上,為了協調起見,中心點寫成短橫畫,線條方中有圓。(見圖14)

根據以上《張遷碑》中多字的中心點的分析,隸書中心點的寫法并不完全根據字的自然結構體勢來寫的,更多是根據章法中的位置變化需要來處理的,而且形态多種多樣,極盡變化,形象也很豐富,方筆圓筆,方中有圓,逆入平出,逆入下蹲,轉筆回鋒,頓筆上挑,順鋒挑出,提按互換,中鋒為主,中偏并用等等各種筆法,這些都是寫隸書所要掌握的。中心點的形态豐富,說明用筆也很複雜。 ②曾頭點的寫法所謂“曾頭點”是借用“曾”字頭頂兩點而言。“曾”頭兩點形态也很多,如左挑右撇,左輕右重,左右并往中斜撇,如果中間有豎畫的,則左右兩點往外用撇捺筆,或左挑右捺,等等。如《張遷碑》的 “幕”、“俗”、“尚”、“送”、“前”、“蘭”、“棠”、“對”、“聰”、“落”、“崇”、“蕩”等字(見圖15)。我們就以上字的曾頭點的技法作些具體的分析。

隸書筆法基本筆畫教學(隸書學習指南連載二)4

“幕”字處理筆畫是兩頭收緊,中間放,曾頭兩點與下面兩撇相呼應,上下、左右四畫的長短、粗細和筆勢相變化相協調。正因為如此,故左點加重,筆勢往下,與下部分右短撇相呼應,右點短嵌入橫畫與左下短撇畫相呼應,加上上下兩橫畫構成基本構架。左點筆法是逆鋒向右向左蹲,轉筆往右下斜撇;右點短,逆筆向左上,後往右下蹲筆,轉筆往左下撇。“幕”字的曾頭點這種寫法是根據字的處理構架的需要。而“幕”字構架即是其自然結體和章法的需要,“幕”字上“帷”字是多筆畫的橫勢,下是古體的“之”字,也是橫勢,故“幕”字是縱勢,既是縱勢又不宜過長,故中間部分放,上下兩頭收緊,才能使上下有變化,又能協調。(見圖16)

“俗”字的結構是橫勢的處理方法,此字本來自然結體是橫勢,而處在“風”和“開”兩個縱勢字之間,所以一切筆畫都是處理成扁方形。将上下兩筆不同長短的撇筆和捺筆變成兩點和兩個短畫,其勢向四個角放射,一般曾頭點,其勢向裡,由于“俗”字的特殊性,其勢向外。左點用筆,逆筆向左上向右上蹲筆,轉筆向右下,後再轉筆往左下,回鋒向左上收筆。右點寫法是逆筆向左上,回向右下蹲筆,轉筆往右上撇出,提筆收鋒,似一張臉譜的雙眼。三個字的章法,由“密疏密、重輕重”組成節律感。這種結構、點畫的安排所形成的藝術效果,是需要細緻研究的。(見圖17)

隸書筆法基本筆畫教學(隸書學習指南連載二)5

“尚”字不是一般的曾字頭,中間有一短豎,如同一“小”字,根據隸書扁方結體出發,将兩點擡高,筆勢飄逸,方圓結合。其形似雙眼,其左點用筆是逆筆向左上,斜向左下蹲筆,轉筆往右下,再轉筆往右上撇,回鋒收筆。右點筆法,逆筆往左上,往右下斜蹲,稍停後,轉筆繼續往右下,再轉筆往右上撇,平回左收筆。注意用筆方中帶圓,寫得擴展。這麼寫也是章法的需要,“尚”字上是“别”字,下邊是“書”字,結體較大,筆畫多而平直,故“尚”字下收上放,以示變化,且疏密相間。(見圖18)

“送”字,這裡把撇筆寫出頭,變成異體字,根據章法需要寫成扁的縱勢,故把頭上兩點遠離橫畫。其用筆,左點逆筆往左,往右上回筆,再轉筆往右斜下,又轉筆往左下,往左上收筆出鋒。右點,逆筆往左上,回筆下蹲後再轉筆斜向右,到中間再向右,收鋒向右上撇出,回鋒向左收筆,注意轉筆時方中帶圓,具有飄灑之勢,與下三個橫畫、二個橫畫下的撇捺筆收緊相呼應。(見圖19)

隸書筆法基本筆畫教學(隸書學習指南連載二)6

“前”字曾頭點,是一般隸書的曾頭點的寫法,是适應扁橫勢的隸體需要,其處理辦法是将“前” 字上兩點和橫畫收緊,下部分稍放,故左點壓縮在橫畫上面,右點稍提上,但注意到和左點相協調。其筆法,左點逆筆左去,回鋒往右上蹲,轉筆往右下,再往右下斜撇,往左邊收筆。右點,逆筆往左上,回鋒往右上蹲,轉筆斜向右下頓筆,轉筆左下撇,回鋒向左上收筆。(見圖15“前”字)

“蘭”字各個筆畫都寫得很舒展,風韻潇灑,它的上字“本”,下字“生”都是少筆畫的字,故在章法上是個重點的字,處在重要的地位。其筆法是,左點帶有倒豎的三角形點,運筆時,逆鋒往左上,回鋒往右蹲,轉筆向下提筆,至橫畫收鋒,回鋒轉折都成棱角。右點,起筆逆鋒向左上,回鋒右蹲出鋒,轉筆往右下頓筆,逐步提筆往下行至橫線收筆,其形猶如一個有帽的釘子。(見圖20)

“棠”字也是橫扁的縱勢字,其上“沛”,其下“樹”均是橫勢的字。“棠”字上收下放,曾字兩點橫放縱收,與下部分“木”字下兩點形成背勢,下兩點是方筆成左右三角形,上兩點卻是方中帶圓筆,下左右兩點收,上兩點放,形成對比。曾頭點的左點用筆,逆筆往左上後下蹲,轉筆往右下頓,轉筆往上挑,回鋒收筆。右點向左逆上,回鋒下蹲,轉筆往右下,轉筆往上撇,往左回鋒收筆。左點離中間短豎畫近,右點則遠,這與下兩點右點離豎畫近而左點則遠,恰恰形成呼應。(見圖21)

隸書筆法基本筆畫教學(隸書學習指南連載二)7

隸書筆法基本筆畫教學(隸書學習指南連載二)8

“對”字頭上省一豎畫,兩點順右勢,形成扁方形,左邊筆畫多,右邊筆畫少,故左放右收,形成變化,結體寫得端正而不呆闆,舒展而又規整。它的上面是縱勢多筆畫的“事”字,下邊是“於”字,再下面又是多筆畫的縱勢的“是”字,故“對”字寫得較規整。其左點筆法逆筆往左上,圓轉下蹲,再轉筆往右撇,回鋒收筆。右點逆筆往左,轉角下蹲,再轉筆往右撇,回鋒往左收筆。(見圖22)

隸書筆法基本筆畫教學(隸書學習指南連載二)9

隸書筆法基本筆畫教學(隸書學習指南連載二)10

“聰”字,寫成方正形,利用七個點使全字靜中有動,動靜結合,圍繞橫畫下的三角形,左右各三點,形成一圍圈。每一點似乎都向右上角轉動,大小參差,而曾頭點正處在上部的左右位置上,态勢都向右角,其左點用筆,筆尖逆鋒向左上,轉筆向右下,再轉筆向右上挑出回鋒。右點用筆,鋒尖向左上,回鋒下蹲轉筆向右上撇出,回鋒收筆。(見圖23)

“落”字在上下字之間,筆畫間架是收緊的,以方筆為主,上字“虛”,下字“存”,以圓筆或方圓筆為主,形成結體和用筆的變化,故“落”字的曾頭點是方筆,處在顯著位置,其用筆,左點逆筆向左上逆入,後往右角頓筆,轉筆斜向右下。右點逆向左上,右頓筆向左斜撇,注意棱角到位。(見圖24) “蕩”字處在三個縱勢橫扁字當中,斜撇筆多,故強調曾字頭兩點,用筆重而強勁,在全字當中地位顯著。其用筆,左點逆筆往左上,向上回鋒,再轉筆下按,向右下撇。回鋒收筆。右點用筆逆向左上,回鋒向右下,轉筆先按後提,往下撇收筆。但是要注意轉角方折到位。(見圖25)

③下二點的寫法下二點是全字下部分出現左右兩點,我們選《張遷碑》中的“京”、“六”、“知”、“煩”、“狄”、“興”、 “於”、“漢”、“陳”、“黃”、“是”、“小”、“平”、“陝”、 “奮”、“示”、“不”等字為例,可以看出不同位置的左右兩點的多種寫法,多種态勢,極盡變化。處在中間的兩點或方筆或圓筆,或方中帶圓,或大或小,或順勢或背勢,或左長右短,或右長左短,或左重右輕,或左輕右重,或左點右捺,或左撇右點,變點為畫,或變點為撇捺,細緻欣賞,形态繁多,真見古人的功夫(見圖26)。下面對以上各字作一些具體分析。

隸書筆法基本筆畫教學(隸書學習指南連載二)11

“京”是縱勢扁方形的字,筆方體正,鋒棱突出,勢态挺拔,故下兩點也是方筆或方中帶圓筆。左點起筆逆鋒向左上,回鋒右下蹲筆,轉鋒往左下撇,回鋒向左上收筆;右點逆鋒向右上,往左邊蹲筆,轉鋒往右下行,提筆回鋒收筆。兩筆寫法都可看出筆鋒彈力的作用。(見圖26“京”字)

“六”是橫勢的字,用方筆寫,鋒棱鮮明,下兩點成“八”字形,橫畫左緊右放,上點和下兩點成正三角形,下兩點寫來難度較大,要寫出九個棱角。其用筆,左點逆鋒右上,往左斜蹲,再往左下,轉筆往右回鋒收筆,成三個棱角。右點,逆鋒往右的左上角,稍右蹲轉筆左行,轉筆成直角往左下,先往左帶後再回筆右角,往上回收筆,成六個直角。(見圖27)

隸書筆法基本筆畫教學(隸書學習指南連載二)12

隸書筆法基本筆畫教學(隸書學習指南連載二)13

“知”字在這裡寫成橫扁形,左收右放,上下收縮,左右延伸,這既根據 “知”字自然結體,又是章法需要,它的上字“煥”和下字 “其”都是縱勢, “知”寫橫扁,是為了在章法上求變化。其筆法,左點逆鋒左上,回鋒右蹲,往左撇出,出鋒收筆。右點筆法,逆鋒左上,回鋒右蹲,轉筆右頓,略轉鋒往左,帶鋒收筆。(見圖28)

“煩”字有五點。左旁“火”字放,右旁“頁”字收。“頁”字又上放下收。左旁“火”三點放,“頁”下二點收,形成斜扁動感的環形。故其下兩點就是根據這種情況下寫的态勢,其用筆造形很有特點。左點用筆是斜勢,逆筆往左上,下蹲轉筆往右後再往上挑,圓中有方。右點則逆筆往左,稍下蹲,再往右上再轉筆往右下,再轉筆往左下,又轉筆左上回收筆。(見圖29)

隸書筆法基本筆畫教學(隸書學習指南連載二)14

“狄”字的兩點處在字的中間,各筆畫間起筆較粗,收筆前均提筆變細,隻有兩點和捺筆下筆厚重,顯得粗細變化對比明顯,許多筆畫如同蟹足,甚有趣味。左點逆筆向左上,右蹲,轉筆往下左撇出回收。右點筆鋒逆筆左上,回筆斜向右捺,頓筆後逐步提筆出鋒收筆,形如葉子。(見圖26“狄”字)

“興”字是個方正字,上面多是橫豎筆畫,猶如一個台面,下面如兩隻腿,筆法比較簡單。左點逆筆向上,回鋒向左撇出,回鋒收筆。右點,逆筆向上回鋒向下右行,再向右撇出後回筆收鋒。兩筆成 “八”字形。(見圖26“興”字)

“於”字處在上字“為”、下字“是”字兩個多筆畫字中間,上下字都收得較緊,而“於”字卻寫得伸展,甚至已有些散了,故下兩點寫成橫短畫。其用筆,上點,逆筆右上,下蹲後轉筆往右行,徐徐提筆,收筆回鋒。下點,逆筆左上,回鋒下蹲成方筆,轉筆右行,先微向上後轉下,下蹲回收。章法上形成 “密疏密,收放收”的節奏變化。(見圖30)

隸書筆法基本筆畫教學(隸書學習指南連載二)15

“漢”字上下字都比較平正,它的自然結體也較平正,故它的三點水和下兩點都寫成短點,形成半圍框。其筆法,左點,逆筆往左上,回鋒轉筆下頓,再轉筆往上輕挑提筆出鋒,往左回筆收鋒。右點,逆筆右上,回鋒轉筆下蹲,轉筆往右撇出,回鋒下蹲收筆(見圖31)。

隸書筆法基本筆畫教學(隸書學習指南連載二)16

通過“漢”字的結構和用筆,可以看出如何将平整字寫得既平整又不闆滞。 “陳”字,也是扁方正的字,上部分筆畫都收得很緊,也很平正,隻是豎畫的收筆部分做點變化,而下兩點正處在下部分變化當中,故寫法很不一般,形态也較特殊。其筆法,左點撇逆鋒往左,回鋒轉下蹲後轉筆往右,中間稍提後繼續往右,收筆前往上圓轉收筆。右筆,逆筆往左上,往右上斜蹲,再轉筆回筆向右下撇,逐步提筆收鋒。雖然隻兩短點撇,但用筆複雜。(見圖32)

“黃”字是縱勢的字,兩頭稍放,“田”字收緊,顯得平整灑脫,舒展,故下兩點寫得有動感,左挑右撇,上下左右呼應,與波磔兩端聯系,正好是半圓形。左點用筆,逆筆向左,回鋒下頓,往上右角撇出收筆。右點筆法,逆右上角,往左斜蹲,轉筆向下右行,徐徐提筆出鋒收筆。與下面的“巾”字非常協調。(見圖33)

隸書筆法基本筆畫教學(隸書學習指南連載二)17

“是”字本是短豎和短橫,這裡改為兩點,方向相反,相互呼應,上方“且”字放,下部分收緊,兩點就處在收緊部分的空間,短小而厚重,與上橫和下捺相協調。“是”字這種寫法又與上字“張”,下字 “輔”的平整結體相一緻。左點用筆,起筆逆上,斜向右下蹲,轉筆往右上挑出,出鋒後收筆。右點逆鋒左上,往右下頓,回鋒往左下撇出,邊撇邊提鋒,稍往下按後出鋒收筆。(見圖34)

隸書筆法基本筆畫教學(隸書學習指南連載二)18

“小”字筆畫少,自然結體也小,而它的上字 “喋”,下字“吏”字,都是體大,相對講筆畫也多,故 “小”字寫得縱收橫放,筆畫渾厚,寫成一撇一捺短畫,猶如兩片葉子飄落。其用筆,左點逆鋒往右上,回鋒向左下徐徐下按,至三分之二處下蹲轉筆往左上徐徐提筆撇出,出鋒後收筆。右點逆鋒往左上,回鋒往左下蹲,轉筆往右,到收筆時往右上回收筆。(見圖35)

隸書筆法基本筆畫教學(隸書學習指南連載二)19

“平”字寫成扁平必須使上下兩橫畫拉開距離,這樣勢必造成兩畫間很大空間,在這空間裡如何布置左右兩點,既要考慮左右的距離和橫畫起收筆的關系,又要考慮到左右點的呼應和态勢。

《張遷碑》的這個“平”字兩點,左點從左角進入,位置高,而态勢卻往右下,右點處在右方塊的中間稍下,态勢往左下,與左點呼應,遙遙相對,而兩橫畫左收右放,右方塊大而點小,卻處在方塊中心。左方塊縱長,點處在左上角。形成疏密,大小,高低等的變化。其筆法,左點逆筆向左上端,回鋒往左下蹲,往右下撇,提筆回鋒左上,形成方筆。右點,逆筆左上,回鋒右下蹲後往左撇,形成方筆三角态勢。這種安排和處理十分巧妙,平整中有豐富的變化,可見作者的匠心。(見圖36)

隸書筆法基本筆畫教學(隸書學習指南連載二)20

“陝”字左輕右重,“耳”旁寫的很小又細,右旁 “夾”字是主體,筆畫較粗,兩點處其中央部分,位置重要,上下二橫畫,上畫左短右長,下畫左右各處一半,兩點處其左右之間,左邊空間小,右邊空間大,左右兩點就根據這樣空間安排,又要和橫畫下左右撇捺相呼應和協調。左點态勢往下,和左撇呼應,與上畫成橫“八”字形;右點态勢上翹,與上畫收筆相連,與左點成背勢;一下一上,處理非常巧妙。其筆法,左點逆筆向左上,往右蹲,轉筆往右下,回鋒收筆。右點,逆筆往右,回筆稍往上後下蹲,再轉筆往上行後,往左回鋒收筆。(見圖37)

隸書筆法基本筆畫教學(隸書學習指南連載二)21

“奮”字是個縱勢多筆畫的字,“大”字變形,三點處在橫畫的上下,全字筆畫挺拔,方筆多,故上下三點都寫成方筆。棱角鮮明,左小右大,态勢相背,相互協調。左點,筆尖稍下按往右即提筆收鋒。右點,逆鋒左上,往左下蹲,往右撇,提筆收鋒。(見圖38)

隸書筆法基本筆畫教學(隸書學習指南連載二)22

“示”字上字是“以”字,下字是“後”字,用筆均采用方筆為主,鋒棱突出,故“示”字以圓筆為主,左右點成左撇右捺,方中有圓,以示變化。其筆法,左撇逆筆向右上,往右蹲,轉筆往左下行,轉筆提向左上回鋒收筆。右捺用筆,逆筆向左上,回鋒下行,停頓後往右上回鋒收筆。(見圖39)

“器不觌,魚不出”,兩個“不”字,相隔甚近,故在寫法上極求變化,頭一個“不”字筆畫懸殊,粗細變化大,第二個“不”字寫得更顯挺拔中有柔勁。故兩字橫畫下兩點寫法也不同。第一個“不”字左點從右起筆往左撇,右點也是從右起筆往左撇,而第二個“不”字左點從右往左行筆,筆法纖勁秀拔。其左點起筆往右上,回鋒右蹲,轉鋒往左行下頓,徐徐提筆,出鋒收筆。右點起筆從左逆入往左蹲,再往下,轉鋒往左撇。(見圖40)

我們分析以上字例,說明隸書下兩點的多種寫法,從而提高欣賞和書寫時的用筆方法,懂得在各種情況下應如何寫好兩點,也為創作做準備。

③三點水旁及其它位置的“三點”寫法。

字中三點除“三點水”旁外,如“”、“小”、“心”字,隸書都寫成三點。即使都是三點水旁,因每字結構不同,隸變後位置、寫法都會有變化。試以《張遷碑》的“漢”、“治”、“溫”、“淑”、“落”、“流”、“缵”、 “綏”、“隐”、“孫”、“”、“縣”等字為例,做一具體的分析。(見圖41)

“漢”字是多筆畫的縱勢的字,隸變後變成橫勢,都是橫豎筆畫,故三點水旁隻寫三個小點,加強主體的橫勢,但三點的寫法和形态卻非常講究。上點往外一折,動感極強,中點稍往外撇,下點态勢往裡,三點态勢、形象都不同。其用筆,上點逆筆往上,回鋒下蹲,轉筆往左,回鋒收筆。中點逆鋒左上,往右下蹲,轉筆往左提筆撇出即收筆。下點逆筆往左上,回鋒下蹲,下按後順勢往右上角挑出,露鋒後收筆。(見圖42)

“治”字,左旁三點水收緊,右邊主體部分較放,然三點水和“漢”字處理大不同,由于主體部分筆畫少,故三點水雖然收緊然而采取短點長撇,和“漢”字三個點不同造型,占去五分之二空間,才能和主體部分協調。其用筆,上點逆筆向左上,往左下蹲筆,轉筆往右撇,出鋒收筆。中點逆筆往左上,回鋒右蹲後再往右下,轉筆往右上撇,出鋒收筆。下點用筆基本與中點同,但起筆有兩次轉筆後成方筆。(見圖43)

“溫”字在《張遷碑》中同時出現兩個,左旁三點水處理都不同。上“溫”字主體下畫左長右短,主體部分收緊,三點水旁放,從上到下成半弧形,右前方虛設一個中心點,三點态勢都指向右邊虛設中心點,也可說對準“人”字交叉點。上點筆重成方筆,銳三角形,用筆時逆筆往左上,回鋒左蹲後往右撇,出鋒後收鋒。中點逆筆往左,然後回鋒右撇,逐步收鋒。下點逆鋒往左,後回鋒右蹲,轉筆往右上撇。下一“溫”字三點水收緊,主體部分較放,橫畫左右居中,右邊略長,三點水收得很緊,占的空間少,三點态勢都指向前方中心點。上字上點是方筆,下字上點是圓筆,下兩點是方筆。上點逆向左,回鋒下蹲,轉筆向右下撇,出鋒收筆。中點,逆向左上,下蹲轉筆往右成方筆,右撇後逐漸提筆出鋒收筆。下點,逆鋒向左上,下蹲後轉筆提上撇,出鋒後收筆。(見圖44)

隸書筆法基本筆畫教學(隸書學習指南連載二)23

“淑”上字“唯”、下字“是”,都收得緊,“淑”字放,處橫勢,中間筆畫收緊,左右筆畫放開,故其三點水放開,上點态勢往左,下兩點态勢往右,上下背勢而又呼應,非常突出,其分量不亞于右邊主體多筆畫部分,一筆筆地加重。其筆法,上點逆鋒向左,往右蹲,轉筆向左下撇,後往左上回鋒收筆。中點,逆筆向左上,回鋒下蹲,轉筆平向右撇,提筆收鋒回筆。下點,逆筆左上,回鋒右斜蹲成方筆,轉筆向右上撇,回鋒收筆。(見圖45)

隸書筆法基本筆畫教學(隸書學習指南連載二)24

“落”字處在“虛”和“存”兩個筆畫較放的字中間,故它的筆畫較收緊,以示變化,上部分草頭和三點水較放,“各”字收得緊。故三點在空間上距離較拉開,但點形體卻很小,也受空間的限制,要與右旁主體部分協調。其用筆,上點,逆鋒尖往左上,回轉收筆。中點,逆上右下蹲,往右下撇出,收鋒。下點,逆鋒左上,往右下蹲轉鋒往右提筆收鋒。(見圖46)

隸書筆法基本筆畫教學(隸書學習指南連載二)25

“流”字上“勳”、下“化”都寫得較拙,故“流”字寫得端莊潇灑,極富情态。而在這當中,三點水起到很大的作用。三點都寫得飽滿而飄逸,與主體多筆畫部分相協調。其筆法,上點逆筆向左上,回筆右下蹲,轉筆向右上撇,回鋒收筆。中點,逆筆向上左,左下蹲筆,轉筆右下,提筆往右上撇,提筆出鋒,回鋒收筆。下點,逆向左上,右下蹲,轉筆往右上撇,回鋒收筆。(見圖47)

隸書筆法基本筆畫教學(隸書學習指南連載二)26

“缵”字,左旁短,右旁長,左橫右縱,左旁成縱斜勢,故三點體小而活躍。其筆法,左點逆筆左上,斜右下,先提後按往右上挑,回筆收鋒。中點,筆鋒下斜右蹲,往右撇成方筆三角。右點,逆左上、下蹲往右上挑,回鋒收筆。(見圖48)

“綏”字左旁三點,右旁橫畫下還有三點,右旁三點疏而放,左旁三點又加一點顯得擁擠稠密。顯示疏可走馬,密不通風的疏密變化。看出作者非常注意藝術處理,不惜加成四點。其筆法,左點逆筆向左,左蹲,轉筆向右,筆鋒往下回收。次點逆左,回筆右下斜蹲,轉筆挑向右上,連絲過第三點斜右蹲後,轉筆向右上,往上回鋒收筆。第四點,逆左上下蹲,轉筆往右上,再下頓收筆。(見圖49)

隸書筆法基本筆畫教學(隸書學習指南連載二)27

“隐”字上頭是“吏”,下頭是“練”字,均寫得很端正。“隐”字筆畫多,字形大,故要寫得端莊,上下六點安排非常重要,上三點向右取勢,距離、大小均勻,顯得很規距,隻是靠筆勢顯示其動感,“心” 字三點則錯落有緻,筆勢上下、左右各取其态,十分活躍。上三點,左點逆筆向左上,再向右下回蹲,轉筆右撇收筆。中點逆筆向上,往左下回蹲,轉筆往右撇,出鋒收筆。右點逆筆向左上,右下蹲,轉筆往右撇收筆。下三點筆法基本相同,隻是方筆。(見圖50)

隸書筆法基本筆畫教學(隸書學習指南連載二)28

“孫”字寫得十分端莊,祝福子子孫孫“千祿無疆”,筆法方中有圓,方圓結合。其筆法,左點,從上逆筆往左,轉筆向右上挑,出鋒收筆。中點,逆鋒左上,右下蹲往右挑,往上回鋒成方筆。右點,逆鋒往左,回鋒往右下,轉筆往右回鋒收筆。(見圖51)

“”字上邊為“之”字、下為“”字,均筆畫少的字,寫的放開,“”字筆畫多,點畫收得緊,故三點平均、勻稱。态勢向右,形态渾厚,方中有圓。其筆法,左點逆筆左上,回鋒右蹲,轉筆左下撇,出鋒回筆。中點逆左上,回鋒往下,轉筆往右出鋒後回收。右點逆上,回鋒向左轉筆往右下,再轉筆往右挑,出鋒收筆。(見圖52)

隸書筆法基本筆畫教學(隸書學習指南連載二)29

“縣”字下端有六個點,這六個點的态勢如何安排,既不能整齊劃一太死闆,又不能互相沒有聯系,作者寫了一個無形的橫波線,動感強,向上向下向左向右态勢變化,與上部分靜态形成對比。下六點分兩組,左組是個“小”字三點,中是短畫,左挑右捺。右組中間點往下,左右點向右上挑。布置的錯落有緻。其筆法,左組三點,左點逆筆左上,回筆右下蹲,轉筆向右上撇,提筆收鋒。中點,逆筆向上,回鋒下左斜蹲後再往右下蹲,回鋒收筆。右點,逆筆左上,回鋒下右斜蹲,回鋒收筆。右組三點,左點逆筆向左上,回鋒右蹲,轉筆右上撇收鋒。中點逆筆向左,回鋒向右上蹲,轉筆向下提鋒收筆成方筆。右點逆筆向右上,回鋒左蹲,轉筆往右下撇後收鋒。(見圖53)

隸書筆法基本筆畫教學(隸書學習指南連載二)30

④四點的寫法

有四點的字所占比例較少,位置大都在字的下部或中部,《張遷碑》中隻有“魚”、“無”、“為”三個字,都在下部,我們就以這三字做一分析。(見圖54) “魚”字上部放下部收,看來大多字都是這種寫法,如《曹全碑》中的“廉”、“僚”、“為”、“勳”、 “無”,《禮器碑》中“為”、“熹”等都是下部分收緊,上部分點畫伸展(見圖55、56)。《張遷碑》中的“魚”、“無”下四點雖然都是收縮,但是在形體用筆上處理都不同。而“為”字則上收下放,故四點處理是散開中求變化。

隸書筆法基本筆畫教學(隸書學習指南連載二)31

(2)隸書橫畫的筆法

隸書的橫畫用筆,如長橫畫、短橫畫、橫畫轉豎畫,在用筆上都需要非常精細,也因風格不同,用筆也有變化。如圖57①~④,《張遷碑》、《禮器碑》、《曹全碑》和《鮮于璜碑》中的“奮”或“舊”字,都因風格不同,用筆有所區别。《張遷碑》的“奮”字,用筆雄勁,《禮器碑》的“奮”字用筆方整,《曹全碑》的 “奮”字用筆纖細,《鮮于璜碑》的“舊”字用筆強健。更有趣的是《封龍山碑》中“舊”字的用筆,其四個橫畫的用筆提按、收鋒藏鋒,方圓都不同,有豐富的變化,上放下收,氣勢宏大,藝術性很高(見圖 58)。所以隸書在寫橫畫時,切忌死闆,筆工重複,要根據全字結構布局采取不同筆法,使其有豐富變化。

隸書筆法基本筆畫教學(隸書學習指南連載二)32

①長橫畫的筆法

所謂長橫畫是指一個字中僅次于波磔筆的橫畫。也可稱橫長畫。下面以《張遷碑》中“善”、“文”、“幕”、“在”、“南”、“蓋”、“五”、 “遷”等字不同位置的橫長畫為例,分析隸書橫長畫的筆法。 “善”字三個橫長畫,第三筆是波磔筆,按“燕無雙飛”的原則,故上兩筆橫畫不能再出現波磔,但筆勢又要一緻,上兩畫的兩頭稍微向上翹。第一橫畫逆入向上後回鋒下蹲,轉鋒往右行,先按後提,到收筆時往右下頓後回收。第二橫畫圓筆起筆,右行後先提後按,收筆時先往上後下蹲成方筆收鋒。筆畫強勁有力。 “文”字點後橫長畫,兩頭細尖,細緻觀察,其收筆處往上挑筆後下蹲成方筆。起筆逆筆向左,返筆順右行,筆畫較細勁而力度強。收筆時往上回鋒下蹲成方筆。類似筆畫的筆法,如“幕”、 “蓋”字第三筆橫長畫,“在”、“南”字第一筆橫畫,其用筆都近似。(見圖59)

“五”字第一筆橫長畫,與前幾字的橫長筆用筆不完全相同,起筆逆上下蹲成方筆後右行,逐步上提後又漸按,收筆往右蹲後往左下收筆,其筆勢由下往上,與前幾字筆勢不相同。又如“西”、“恤”、 “無”、“蕩”等字,都屬這類用筆。(見圖60)

隸書筆法基本筆畫教學(隸書學習指南連載二)33

“遷”字第一筆橫長畫,左輕右重,兩頭稍微上翹。線條挺拔,與前兩種橫長畫用筆不同。其起筆逆左上後,筆鋒下蹲往右行,逐步下按,逐漸加重,收筆時,筆鋒向上,下蹲收筆成方筆。(見圖61)

隸書筆法基本筆畫教學(隸書學習指南連載二)34

②短橫畫的筆法

在字體結構中,短橫畫是最多的,可說是最容易寫的,但也可說最難寫的。筆畫多,容易重複相一緻,也容易不經心,正因為筆畫多,所以不容易處理好。如短畫的粗細變化、起收筆變化、長短變化、曲直變化,這些變化又要根據全字結體和章法的全局需要來恰當處理,以求統一中的變化。下面以《張遷碑》的一些字例中如何寫短橫畫作些具體分析。

隸書筆法基本筆畫教學(隸書學習指南連載二)35

“諱”字,橫十一畫,豎八畫,短橫畫多,上字 “君”筆畫少而線條厚重有力,下字“遷”寫得端正靈巧。如果“諱”字橫短畫寫得平直就必然呆闆,故 “諱”字短橫畫大多寫成直中帶曲,起收筆也多變化,如“言”字旁六短橫畫起收筆及筆勢都不相同。(見圖62) “興”字也是多短橫畫的字,有十個短橫畫,用

筆均不同,左三畫收筆,第一短橫畫比較平,第二短橫畫往上出鋒成方筆,第三短橫畫是個曲筆,左下往右成曲線,收筆往上左挑出鋒。右三畫用筆亦不同,右上第一短橫畫由左上入筆,下頓後往右運行,似鈎狀。第二短橫畫平入筆,下蹲斜向右行,線條細而挺,中間提筆後下按,成連線短點。第三短橫畫,起筆往裡下蹲成方筆,曲折右行成曲線。中間“同”字,第一短橫畫收筆時往下壓,第二筆則相反,左起筆往下壓,“口”字兩短橫畫,上細下粗。可見前人的匠心。另一“興”字,結體上已省減筆畫,把“同”字寫成“日”字,全字比較平整,但短橫畫仍然有不同變化。(見圖63)

隸書筆法基本筆畫教學(隸書學習指南連載二)36

隸書筆法基本筆畫教學(隸書學習指南連載二)37

隸書筆法基本筆畫教學(隸書學習指南連載二)38

“自”字,四個短橫畫,起收筆都接豎畫,但是四畫的粗細、斜曲都講究變化,所以雖然看來簡單,也要認真對待,不可疏忽随意。(見圖64)

③橫畫轉折豎畫筆法

橫畫轉豎畫,常稱折筆,看來簡單,其實也有多種轉折的寫法。有一種橫筆連着豎筆寫;有橫豎分兩筆寫的;有方折,有圓折,有外方内圓等等,實際上還要更豐富。試舉例說明以加深理解。如圖 65中的“裡”字是橫收筆連筆圓轉豎筆,成為外圓内方筆。“間”字,右邊轉折分兩筆寫,短橫畫收筆後,再起筆寫豎畫,内外都呈圓轉折筆。“良”字轉折分兩筆寫法更為明顯,第一筆原是“點”,現寫成橫畫,圓轉收筆後往左下一撇,第二筆橫畫由粗到細收筆提鋒,重新下筆鋒往裡轉筆往下,方筆中帶圓折,形狀奇特。“幕”字中,“日”字短橫畫轉折完全成直角的方筆,與其它字的轉折不同。當然每個字的轉折都會有微妙的差别,但以上這些字例可以大體反映出幾種類型。

(3)隸書豎畫的筆法

豎畫是構成字的構架的重要部分。有中心長豎畫,其中有的上下串通的,如圖66中的“中”、 “小”、“外”、“東”“才”、“林”、“巾”等字,這裡邊有的是帶鈎的,有的不帶鈎;有的是不貫通的,或上部不貫通,如圖67中的“用”、“千”、“不”、“刊”、 “休”、“犁”、“平”、“郡”;或下部不貫通,如圖68中的“書”、“之”、“上”、“社”、“出”、“生”等字。還有圍框的左右兩豎畫,如圖69中的“周”、“其”、“有”、“囚”、“門”、“國”、“朝”、“相”等字,圍框短豎畫的字則更多。

從圖66“中”、“小”、“外”、“東”、“才”、“林”、“巾”這組上下貫通的長豎畫看,其起收筆,運營都有所不同。如“中”字中心豎畫,起筆時逆筆向左上後向右回蹲時,是斜向下按後轉筆往下,收筆時往下頓後往左回收筆,似挑而未挑出。“小”字起筆後則往右上後轉筆往右下再轉筆往下行,收筆時回鋒。“外”字豎畫類似“小”字豎畫筆法。“東”字起筆已殘損,收筆時下頓轉筆往左上挑出。“才”字起筆逆上往右上轉筆往下,收筆時逐步提鋒順鋒收筆。“林”字、“巾”字中心豎畫起收筆大體相似,都是逆筆向左,回鋒向右轉筆下行,收筆頓筆後向左回鋒收筆。

隸書筆法基本筆畫教學(隸書學習指南連載二)39

第二種是上部分不貫通的,如圖67“用”、“千”、“不”、“刊”、“休”、“犁”、“平”、“郡”等字的豎畫,除“休”、“犁”字外,其他起筆都頂在橫畫上,主要看筆畫形态和收筆部分的用筆。從大多數收筆的筆法看,都是斜向左的方筆。雖然有粗細不同,或者有的稍帶圓筆,其中“刊”字豎畫收筆時則右半邊長往左上斜收筆。

第三種是上貫通下不貫通的豎畫,如圖68“書”、“之”、“上”、“社”、“出”、“生”等字都是收筆時入橫畫。故主要看各字豎畫的起筆的用筆和筆畫的态勢。“書”字因多橫畫,線條細,故中心豎畫起筆重,粗壯有力,猶如插進一根釘子。“之”字筆畫少,故線條粗壯中有變化,豎畫以方轉中帶有圓轉筆。“上”字隻三畫,兩筆橫畫厚重方整,故豎畫起筆圓轉。“社”字根據筆畫造型,豎畫起筆從逆筆向左返筆往右上蹲,又轉筆往左下行成曲線。“出”字中心豎畫挺直而細,而四筆短豎起收筆和形态、筆勢都盡量變化,形成鮮明對比。“生”字也是橫畫規整,故豎畫寫得有變化,似分兩次起筆才寫完。

第四種是圍框兩邊的豎畫,其中有全圍框和半圍框,即是說半圍框兩豎畫有起筆或收筆。全圍框的豎畫起收筆都和橫畫相銜接。隸書全圍框左右兩豎畫除粗細變化以外,從《張遷碑》筆法看,上下起收筆在與橫畫相接時,都采取方筆中稍帶圓轉,如圖69“囚”、“國”、“相”等字。其中“囚”、“相”字右豎筆是在橫畫收筆時,提筆後轉豎畫,起筆時往橫畫右逆上,後右平蹲轉筆下行,至收筆時頓筆後接橫畫。左豎畫按筆順是先寫,起收筆都要寫得完整,如以橫畫為主則蓋住左豎畫的起收筆,如以豎畫為主,橫畫則接豎畫即可。半圍框如“其”字有起筆則應注意兩豎畫起筆筆勢要呼應。半圍框下通的有收筆的左右兩豎畫,左豎畫收筆時往左有曲筆,如“周”、“有”、“門”、“朝”等字,但曲弧度不同,收筆時有用圓筆,有用鋒尖,這其中的變化也很多樣,要根據字勢和章法需要來決定。右豎畫收筆時都是方中帶圓筆,也有如“周”字那樣出鋒成銳角的,用筆要與左豎畫相呼應和協調。(見圖69)

隸書筆法基本筆畫教學(隸書學習指南連載二)40

(4)隸書撇捺的筆法

撇捺筆在隸書中用的很多。在楷書中也許并不是撇捺筆法,是斜畫挑鈎,或是抛鈎,或是點畫,而在隸書中都可能變成撇捺筆。其次有意強調撇捺筆,使其在字的全體筆畫中顯得特别重要,具有強烈的裝飾美的效果。第三種情況是有的字在楷書中是明顯的撇捺筆法,而在《張遷碑》中變成橫豎畫,如“永”、“兆”等少數字,目的也是為了使字的形體更富有裝飾美感。下面我們就《張遷碑》中有關字例進行具體的分析。

第一種情況如圖70中的“九”、“既”、“戎”、“不”、“徵”、“芬”、“懿”、“純”、“乾”、“是”等字。“九” 字的抛鈎,現寫成粗捺筆,顯得非常厚重粗壯。“既”字的抛鈎,變成兩筆,撇筆和捺筆。“戎”字的戈筆成為長捺筆。“不”字右點變成長捺。“徵”字雙人旁豎畫變成撇筆。“芬”字中的“刀”字曲筆也變成曲撇筆。“純”字的抛鈎變成折捺筆。“乾”字右邊的“乙”字變成曲撇筆。“是”字的“且”字下的橫短畫變成右短撇。這些變化都是從隸體特點來的,使字寫成扁橫體形又要使它不呆闆而有活力。

第二種突出撇捺筆,由于某些字沒有波磔筆,所以誇張撇捺筆成為字的

隸書筆法基本筆畫教學(隸書學習指南連載二)41

主筆,造成一種波勢,突出隸書的特色,使結體具有美感。如圖71中的“吏”字,“史”與橫畫相呼應,突出了捺筆。“民”字捺筆更突出,形成一種很大的波勢。“不”字的撇捺筆,使全字結體都展開了。“良”字為了突出捺筆,不僅上下部分離開,并重新安排了筆畫,顯示了捺筆的力度。“人”字隻撇捺兩筆,但寫得十分有氣勢,有意将捺筆加以強調,突出了捺筆的力度。“多”字,本來是四撇中一短一長兩組,這裡寫成四撇都一樣長,不僅增強了全字的筆勢的奔放,也增強了飄逸的美感。“然”字使兩個撇筆、一個捺筆占據了字的中心,使上下點畫變成配角。從以上字例可以看出,寫好撇捺筆在隸書中的重要作用,适當誇張也是十分需要的。

第三種如以楷書看,應是撇捺筆,而不寫撇捺筆反寫成其他筆畫,如圖72中“永”字左右撇,左撇變成橫畫,右撇變成豎畫。“兆”字的左撇沒有了,隻有短豎畫,右邊增加一短豎,使左右結體平衡。 “西”字中間本應是左撇右捺,現變成兩豎畫,隻是粗細變化。

(5)走之筆的筆法

隸書走之筆是比較難寫的筆畫,《張遷碑》中有走之筆的字卻寫得多種多樣,變化豐富,就以圖73的“遷”、“建”、“遠”、“送”、“遷”、“遠”、“近”、“道”等有走之筆的字為例,可以看出所寫走之筆沒有一個是重複的,不僅有方圓筆的差别,收筆的造形也極不相同,筆勢的曲弧度也相差甚遠,至于走之筆上兩點,處理也盡量變化,或形體不同、用筆多樣,或遠近位置有高有低,筆畫也有增減,或一點或二點。可見在隸書創作中也有寬廣的想像天地。

隸書筆法基本筆畫教學(隸書學習指南連載二)42

(6)曲鈎筆的筆法

隸書沒有楷體概念中的鈎筆,隻有曲筆,但有的捺筆也頗像楷書中的鈎,如圖74中“龍”字的抛鈎筆。“良”字豎畫下部分的橫撇,也是楷書中的鈎筆。“張”字下部分豎畫往右的反鈎,現寫成由左往右下的短撇樣子,實際上即是鈎筆。“遊”字的“子”字更是像楷體鈎。“問”、“守”字的右豎收筆也像鈎。但是在大多數情況下,隸書都采用曲筆或折筆表示鈎,如“孝”、“弟”、“氏”、“對”、“子”、“詩”、 “于”、“利”、“享”、“節”、“表”、“刊”等。一般講,隸書的左鈎都是曲筆,右鈎都是斜撇或橫撇。即使是像楷書的鈎,其筆法也仍然是隸書的筆法,而不是楷書鈎的筆法,很少用頓筆、回鋒、出鋒等筆法。不過這種左曲右折的筆法,其勢态都不很相同,有的方筆收筆,有的圓筆收筆,也有的曲筆曲度大,有的曲度小,當然粗細也不同,行筆時順勢有提有按。右折筆也有長短,仰、平不一樣。轉折時弧度也有大小。

隸書筆法基本筆畫教學(隸書學習指南連載二)43

以上我們分析了隸書的點畫用筆,概括地說,隸書的筆法要注意以下規則:一是恰當地處理好起收筆的藏鋒和露鋒的關系。藏鋒者易顯沉着、含蓄、圓潤;露鋒者易露神采、鋒銳、活躍。但是藏鋒過多則神采不露,而易造成沉悶、肥濁;露鋒過多則鋒芒畢露,而易造成浮躁、輕薄。故用筆要有藏有露,藏鋒也要外圓内方,有骨有肉,特别在點畫豎的起收筆中,多用這種筆法,而撇、捺和部分點畫豎筆的收鋒時往往采用露鋒收筆,這樣既藏又露,藏露結合,辯證統一,沉着痛快。二是提按有度,表現點畫的變化。如無提按,筆畫徑直,如同棍棒。但提按過多,則非隸筆,而是楷書用筆,圭角過多則缺韻味。一味提筆,線條細弱飄浮;一味隻按,點畫肥厚渾濁。提按适度,輕重适宜,起伏自然,則節奏韻味均在其中。提和按在運筆中是個運動的過程,提則線條細和輕,按則線條粗和厚,故提按在轉換過程中要自然,要有層次,不可乍提乍按。每種範帖的提按都有自己的特點,學書者不可不研究。三是運筆有快慢疾澀之分,其效果是不同的。快疾筆易靈動、流暢、生氣勃勃,而澀筆則有内涵韻味。姜夔《續書譜》在談到“遲速”時說:“遲以取妍,速以取勁。先必能速,然後為遲。若素不能速而專事遲,則無神氣;若專務速,又多失勢。”故疾速主動,屬陽;遲澀主靜,屬陰。剛柔相濟,陰陽互動則神采朗然。隻遲澀則神采不生,筆畫易于滞濁,故用筆不可一味遲澀。也不可一味疾速,一味疾速則易于流滑,故用筆不可一味輕快。必須兩者結合,細而不滑,粗而不俗。

隸書筆法基本筆畫教學(隸書學習指南連載二)44

《張遷碑》是漢碑中的名碑之一,它是風骨淩厲樸茂一類的代表作,目前學隸書的人臨摹此碑的人數很多,我們在上面以《張遷碑》為字例,解剖和分析了隸書各種筆畫的用筆,并且深入分析了出現各種筆畫和筆法的原因和用筆的基本規律,使我們明确了以下幾個問題:

第一,通過對《張遷碑》字例的各類點、橫、豎、撇、捺、彎鈎、轉折及走之等筆畫的筆法的詳細對比分析,學會如何臨摹範帖的道理和技法。改變臨摹中的盲目性,改變照葫蘆畫瓢的習慣,增強對範帖的理解和認識,提高臨摹的速度和效率,節省過程和時間,增添臨摹的興趣,更快地掌握範帖。

隸書筆法基本筆畫教學(隸書學習指南連載二)45

第二,通過這些字例的解剖和分析,我們可以比較深入地了解古人的筆法技巧,并不是為技法而技法。有些學隸書的人,以為隻要一遍一遍地臨摹即可掌握,其實不然。我們從《張遷碑》的字例筆法的分析介紹,可以看出古人寫字的筆法和字的結體、章法是分不開的,把它們兩者結合起來,又把筆法、結體、章法和藝術風格結合起來,才可能形成自己的風格神韻。例如筆畫的粗拙細秀,曲弧線和平直線,方筆和圓筆,線條的長和短,結體的大小和縱勢橫勢,點畫的增減和移位,形态和位置等等的處理,都是與藝術神韻不可分的,隻有懂得其中的道理和規律,才能對隸書的筆法技巧有真正的理解。我們詳細分析、解剖此碑字例點畫的筆法技巧,目的是提高我們的眼力。隻有高的眼力才能懂得鑒别書藝的水平,分得清優劣,這對臨摹範帖是十分重要的,對于隸書的創作就更為重要了。隻有提高對隸書的技法的具體理解,提高對隸書藝術的修養,又通過不斷地臨摹,精熟地掌握隸書的技法,才能不斷提高隸書的臨摹和創作水平。

第三,我們說《張遷碑》是漢隸書碑中的一種,我們對它的點畫筆法等作了具體的分析和介紹,使我們了解隸書的一般筆法規律性,但是這隻是一種風格。它可以代表一類風格,但不能代表漢隸書名碑範帖的所有風格。掌握《張遷碑》的技法和風格,這是進入隸書藝術的重要的一步。我們借用《張遷碑》的筆法、結體等技法所創作的隸書作品,也隻能說是模仿性的,要探索性地創作具有自己個性或獨特性的風格,還要繼續研究其它隸書範帖和漢隸名碑。何況每個人因經曆、審美興趣不同,每個人選擇的名碑範帖也會不一樣。所以我們同時也要提醒學習者,要通過我們介紹剖析《張遷碑》的筆畫筆法,觸類旁通,要學會研究分析筆畫等技法的方法,并不是說隻提倡大家都去學《張遷碑》,這是要特地說明一句,我們将在以後篇幅中對此加以探讨和彌補。

隸書筆法基本筆畫教學(隸書學習指南連載二)46

第四,我們在分析介紹《張遷碑》的筆法當中已涉及到此碑結體的一些問題,例如根據章法上下字的大小、筆勢要求,此碑作者是如何處理字的結體構架的,如何影響大小、粗細、位置和用筆的。但是畢竟不是全面的研究《張遷碑》的結構間架的。結體和筆法雖然作為研究來說是可以分别加以論述的,但實踐證明,筆法和結體是很難分開的。一種作品的獨特風格總是和它的結體、筆法不可分的,至于結體和筆法對書法藝術那種更為重要,書界常常出現不同的看法,其實這是很難說的,作為藝術風格有機組成的結體和筆法,同樣都是很重要的。不過,從傳統觀點上說,都認為筆法最為重要,而現代有的名書家認為結體更為重要,認為結體符合美的規律就已經成功一半。在實踐中,如何使隸書的結體美,自然是重要的,但是如果筆法不得當,仍然不能達到寫好字的目的。何況對如何符合美的規律,各人有各人的看法。例如有人主張隻要結體符合黃金分割律就是符合美的規律,是寫好書法作品的一條基本規律;有人則認為殘缺也是一種美,具有金石趣味,更能吸引人。其實,規矩完整符合規律固然是美的,而殘缺錯落突破常規何嘗不具有藝術性,隻是每人審美興趣不同而已,不必絕對化。但是初學者還是要先從平正規矩的範帖入手。下一節我們将對隸書結體和章法進行分析研究。

隸書筆法基本筆畫教學(隸書學習指南連載二)47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知識资讯推荐

热门知識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