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考研,996,007,買房,生孩子,這些關鍵詞最近經常和内卷這個詞同時出現,在各大平台上我看過了很多解釋内卷,讨論内卷,抱怨内卷現狀的視頻。但卻少有人了解“内卷”這一詞的含義。
很多人對于内卷這一詞有着很深的誤解,廣為流傳的版本是這一條:一個電影院原本大家都坐着看電影,這時候第1排站了起來,導緻第2排不得不站起來,而導緻的結果是什麼呢?第3排第4排第5排,就像是多米諾牌般都站了起來,最後大家都站着看電影,都很難受,但還是在看着電影。
這種内部的無序競争導緻所有人利益都受損的情況就是内卷,這是個很通俗易懂的比喻。但是在邏輯上是有瑕疵的,并不準确。 因為電影院場景的邏輯不能簡單的套用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比如大家都很讨厭職場内卷,而這有個職場案例,大家留意一下有什麼不一樣的,一個大團隊有5個小組,平均每個小組的業績大概是1萬左右,這個時候這個大團隊的領導引入了一個小組間的競争機制,排名前3的小組組長和組員都能在原來獎金的基礎上,額外獲得獎金。接下來幾個月内,各小組之間競争就非常激烈,用各自方法來提高業績。小組平均業績漲到了1.5萬,大家都很開心,因為所有人每月拿到的收入也提升了。
故事到這裡還是沒有内卷的。但真正内卷的時刻是接下來,團隊領導看到業績漲得很快,就發布一版新的薪酬體系。增加提成的門檻,比如原來1.5萬就能拿8%的提成,現在你得做到2萬的業績才能拿8%的提成。而這薪酬政策一出來,大家發現,如果還是按照原來的努力程度拿的錢變少了很多,隻能被逼着加更多的班用命去肝。把業績做得更高,才能拿到跟原本一樣的錢,這時候内卷的感覺就出來了。
明明付出了更多的努力,但收入并沒有提高,團隊改的那個更嚴苛的薪酬體系,就是由于大家很努力的相互内卷而觸發的,但是這個内卷案例和前面那個看電影的場景邏輯真的一樣嗎?表面上看是一樣的,但是如果把時間長度拉得更長一些,我發現這些被内檢機制摧殘的可憐人有相當一部分都得到了急速的成長,後來他們帶着這些獨家的秘密跳槽進入各種其他公司擔任部門要職收入的,人家活反而變輕松了。
總結一下這兩者之間的區别:區别在于後者這種内卷在内部卷完之後你是有機會向外卷的,而前者這種内卷是沒有接下來發生的事情的,這就是他們的區别,其實先内選再外選的例子,我們幾乎每個人都經曆過,就像是高考。
其實内卷所帶的不隻有壞的一面,在一個範圍裡适當的内卷,可以形成一種良性的競争,讓人從中能收獲更多的東西,而不是造成精神内耗,也加重自身的心理壓力。也正因如此,讓越來越多的人隻看到了内卷所帶來的壞處。内卷本來就是為了提高自身行動力的一種行為,但近幾年越來越多的人不顧身體的狀況,不要命地奮鬥,才逐逐讓“内卷”這一詞妖魔化。
那麼說回内卷的意義在哪,大部分年輕人的回答幾乎都是為了工作,而我想說的是當下的時代還存在着很多年輕人可以探索的機會,首先作為一個情報家,我可以100%确定地說,當下中國賺錢的機會非常非常多,門檻不高也不遠的領域也有很多。把不把握得住,其實都看個人。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