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科技

 > 中科氨法脫硫工藝原理

中科氨法脫硫工藝原理

科技 更新时间:2025-02-05 08:05:03

摘要:通過改變亞硫酸铵初始濃度、硫酸铵初始濃度、反應溫度、混合液pH值、空氣流量、催化劑濃度,研究氨法脫硫中亞硫酸铵氧化率的變化.結果表明:(NH4)2SO3的濃度與(NH4)2SO3的氧化率成反比關系;初始(NH4)2SO4濃度越大,(NH4)2SO3氧化率越低;當反應溫度為40~60◦C時,随着溫度的升高,(NH4)2SO3的氧化率不斷增大;(NH4)2SO3氧化率受混合液pH值的影響,較合适的pH值為5.5;當空氣流量為100~400 L/h時,随着空氣流量的增大,(NH4)2SO3的氧化率增大;随着催化劑CoSO4濃度升高,(NH4)2SO3氧化率增大.結合氨法脫硫工程實例考慮,當反應溫度控制在50◦C左右,(NH4)2SO3采用低濃度氧化,混合液pH值為5.5,空氣流量為300 L/h,催化劑濃度較高時,(NH4)2SO3的氧化率較高.

關鍵詞:亞硫酸铵;氨法;氧化率

我國已是SO2排放量的世界第一大國,面臨着來自國内外巨大的減排壓力[1-2].如何有效控制工業燃煤煙氣中的SO2排放量是當前刻不容緩的環保任務[3-4].煙氣脫硫技術是控制燃煤SO2排放的必然選擇,也是目前國内外普遍采用的控制SO2排放的主要手段[5-6],并得到了有效的大規模商業化應用[7-9].我國無論是投運建成還是正在設計中的大型火電機組,其中的高硫煙氣脫硫設備幾乎全部采用石灰石-石膏法脫硫工藝.相比石灰石-石膏法脫硫工藝,氨法脫硫具有裝置阻力小、脫硫效率高、脫硫産物可資源化、無二次污染等優點.但目前國内的氨法脫硫技術尚不成熟,氨成本較高、脫硫過程中氨逃逸、吸收液利用率不高等缺點阻礙了氨法脫硫工藝的發展與應用.

亞硫酸铵((NH4)2SO3)的氧化是制約氨法脫硫技術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也是一個值得深入探讨的課題[10-12].如何經濟高效地将亞硫酸铵轉為硫酸铵((NH4)2SO4),是氨法脫硫工藝實現工業化的關鍵[13].(NH4)2SO3溶液的氧化可以減少脫硫塔的注氨量,有效控制吸收塔出口煙氣中的逸氨及(NH4)2SO4氣溶膠,避免二次污染.

本實驗通過改變工藝條件,尋求适合(NH4)2SO3氧化的工藝參數,其中主要通過改變(NH4)2SO3初始濃度、(NH4)2SO4初始濃度、反應溫度、混合液pH值、空氣流量和催化劑硫酸钴(CoSO4)濃度來研究(NH4)2SO3的氧化問題.在實驗過程中,(NH4)2SO3被氧化成(NH4)2SO4,因此通過測定氧化反應前後亞硫酸根離子的含量來表示其氧化率,其中亞硫酸根離子的含量用碘量法滴定來測量.碘量法中碘液的濃度用标準溶液Na2S2O3标定,标定以重鉻酸鉀(K2Cr2O7)為基準物并采用間接法[14].

1 氨法脫硫基本原理

氨法脫硫是氣液兩相過程,當煙氣中的吸收質和吸收劑兩相接觸時,氣體向吸收劑轉移,其實質是(NH4)2SO3-NH4HSO3混合液吸收煙氣中的SO2.

氨法脫硫工藝中主要發生的化學反應為

中科氨法脫硫工藝原理(轉載--氨法脫硫中亞硫酸铵的氧化工藝參數)1

由反應式(1)~(4)可以看出,對SO2的吸收起主要作用的是(NH4)2SO3.因此,随着反應的進行,NH4SO3的濃度會逐漸下降,而為了保持溶液的吸收能力,可向系統中注入氨水使NH4HSO3轉化為(NH4)2SO3.另外,(NH4)2SO3可被氧化風機鼓入的空氣強制氧化,最終生成(NH4)2SO4.

2 實驗

2.1 實驗藥品

亞硫酸铵(分析純,國藥集團化學試劑有限公司);碘(分析純,國藥集團化學試劑有限公司);碘化鉀(分析純,國藥集團化學試劑有限公司);硫酸铵(上海埃彼化學試劑有限公司);硫酸(分析純,國藥集團化學試劑有限公司);重鉻酸鉀(分析純,國藥集團化學試劑有限公司);甲基橙(分析純,上海豪申化學試劑有限公司);甲基紅-靛藍混合指示劑(分析純,上海豪申化學試劑有限公司);過氧化氫(分析純,上海漢光化學試劑有限公司).

2.2 實驗裝置及流程

實驗裝置如下:恒溫磁力攪拌器(鞏義市予華儀器有限責任公司);微孔曝氣管(上海川源機械工程有限公司);無油空氣壓縮機(上海捷豹壓縮機制造有限公司);溫度計(華東壓力表有限公司);流量計(浙江餘姚市聞泰儀表有限公司).

實驗流程如圖1所示.

中科氨法脫硫工藝原理(轉載--氨法脫硫中亞硫酸铵的氧化工藝參數)2

圖1 (NH4)2SO3氧化實驗流程Fig.1 Experimental procedure for the oxidation of(NH4)2SO3

2.3 實驗方法

按實驗要求連接好實驗裝置,并将微孔曝氣管和恒溫磁力攪拌器的轉子置于反應器中.将配制好的不同濃度的(NH4)2SO3溶液置于反應器中,開啟恒溫磁力攪拌器,待(NH4)2SO3溶液穩定到所需溫度時,開啟空氣壓縮機,調節流量計和轉子轉速,通過微孔曝氣管向(NH4)2SO3溶液中曝氣,進行氧化反應,實驗過程中,每隔1 h,對反應溶液取樣進行測定,計算(NH4)2SO3的氧化率.

3 實驗結果與讨論

3.1 (NH4)2SO3初始濃度對(NH4)2SO3氧化率的影響

在混合溶液的pH值5.5、空氣流量300 L/h、氧化反應溫度50◦C的條件下,通過改變(NH4)2SO3的初始濃度,考察(NH4)2SO3濃度對(NH4)2SO3氧化率的影響.實驗結果如圖2所示.

由圖2可以看出,随着(NH4)2SO3濃度的增大,(NH4)2SO3的氧化率不斷降低,二者呈反比關系.這是因為随着(NH4)2SO3濃度的增大,溶液的黏度和密度也随之增大,液膜阻力變大,傳質速率減小,導緻(NH4)2SO3的氧化率降低.當(NH4)2SO3濃度0.5 mol/L、氧化時間8 h時,(NH4)2SO3的氧化率高達95%;而當(NH4)2SO3濃度1.5 mol/L、氧化時間8 h時,(NH4)2SO3的氧化率僅為30%.因此,工業生産中應選用較低濃度的(NH4)2SO3進行氧化.呂早生等[15]的研究結果也表明:低濃度(NH4)2SO3較易氧化;(NH4)2SO3濃度越高,氧化越困難.

3.2 (NH4)2SO4初始濃度對(NH4)2SO3氧化率的影響

在(NH4)2SO3初始濃度0.5 mol/L、混合溶液pH值5.5、空氣流量300 L/h、氧化反應溫度50◦C的條件下,通過改變(NH4)2SO4的初始濃度,考察(NH4)2SO3的氧化率随時間的變化.實驗結果如圖3所示.

中科氨法脫硫工藝原理(轉載--氨法脫硫中亞硫酸铵的氧化工藝參數)3

圖2 不同(NH4)2SO3濃度下(NH4)2SO3氧化率随時間的變化Fig.2 Variations of the oxidation rate of(NH4)2SO3with time at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NH4)2SO3

由圖3可以看出,随着(NH4)2SO4初始濃度的增加,(NH4)2SO4的氧化速率緩慢降低.這是因為溶液中

中科氨法脫硫工藝原理(轉載--氨法脫硫中亞硫酸铵的氧化工藝參數)4

離子濃度的增加,減少了

中科氨法脫硫工藝原理(轉載--氨法脫硫中亞硫酸铵的氧化工藝參數)5

中科氨法脫硫工藝原理(轉載--氨法脫硫中亞硫酸铵的氧化工藝參數)6

的轉化,同時溶液中的溶解氧含量随(NH4)2SO4濃度的增大而減小,這兩個因素使(NH4)2SO3的氧化率随着

中科氨法脫硫工藝原理(轉載--氨法脫硫中亞硫酸铵的氧化工藝參數)7

濃度的增大而緩慢降低.

中科氨法脫硫工藝原理(轉載--氨法脫硫中亞硫酸铵的氧化工藝參數)8

圖3 不同(NH4)2SO4濃度下(NH4)2SO3氧化率随時間的變化Fig.3 Variations of the oxidation rate of(NH4)2SO3with time at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NH4)2SO4

3.3 溫度對(NH4)2SO3氧化率的影響

在混合溶液的pH值5.5、空氣流量300 L/h、(NH4)2SO3初始濃度0.5 mol/L的條件下,通過調節反應溫度,考察溫度對(NH4)2SO3氧化率的影響.實驗結果如圖4所示.

由圖4可知,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随着反應溫度的升高,(NH4)2SO3的氧化率逐漸增大.當反應溫度40◦C、反應時間8 h時,(NH4)2SO3的氧化率僅為60%;當反應溫度50◦C、反應時間6 h時,(NH4)2SO3的氧化率即達60%,并且8 h後(NH4)2SO3的氧化率高達87%;而當反應溫度60◦C、反應時間8 h時,(NH4)2SO3的氧化率高達97%.這是因為,溫度的升高一方面使得分子遠動加快,提高了O2的溶解能力,從而提高了氧化反應的速率;另一方面,根據Arrehenius公式,溫度的升高使得反應速率加快,促進了化學反應的正向進行.

另外,考慮到氨法脫硫工程實例中,當鍋爐煙氣的溫度為140◦C以上時需采用換熱器等進行降溫,使(NH4)2SO3的氧化溫度一般控制在50◦C左右.因此,本實驗選擇反應溫度為50◦C.

中科氨法脫硫工藝原理(轉載--氨法脫硫中亞硫酸铵的氧化工藝參數)9

圖4 不同溫度下(NH4)2SO3氧化率随時間的變化Fig.4 Variations of the oxidation rate of(NH4)2SO3with time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3.4 混合溶液pH值對(NH4)2SO3氧化率的影響

在(NH4)2SO3初始濃度0.5 mol/L、空氣流量300 L/h、氧化反應溫度50◦C的條件下,通過改變混合溶液的pH值,對(NH4)2SO3進行氧化實驗.(NH4)2SO3的氧化率随時間的變化如圖5所示.

中科氨法脫硫工藝原理(轉載--氨法脫硫中亞硫酸铵的氧化工藝參數)10

圖5 不同pH值下(NH4)2SO3氧化率随時間的變化Fig.5 Variations of the oxidation rate of(NH4)2SO3with time at different pH values

從圖5可以看出,當混合溶液pH值小于5.5時,随着pH值的增大,(NH4)2SO3的氧化率不斷增大;當混合溶液pH值大于5.5時,随着pH值的增大,(NH4)2SO3的氧化率不斷減小.這是因為pH值較小時,溶液中的NH4HSO3含量較大,且其氧化速率比(NH4)2SO3的氧化速率要快,所以導緻(NH4)2SO3的氧化率随着pH值的增大而增大;而随着pH值的增大,溶液中

中科氨法脫硫工藝原理(轉載--氨法脫硫中亞硫酸铵的氧化工藝參數)11

的含量逐漸增加,降低了(NH4)2SO3的氧化速率和傳質速率,使得(NH4)2SO3的氧化率不斷減小.因此,混合溶液的pH值控制在5.5較為合适.

3.5 空氣流量對(NH4)2SO3氧化率的影響

在(NH4)2SO3的初始濃度0.5 mol/L、混合溶液pH值5.5、氧化反應溫度50◦C的條件下,通過改變空氣流量,考察空氣流量對(NH4)2SO3氧化率的影響.實驗結果如圖6所示.

從圖6可以看出,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随着空氣流量的增大,(NH4)2SO3的氧化率不斷增大.當空氣流量為100,200 L/h時,(NH4)2SO3的氧化率達到80%左右所需時間為5 h;而當空氣流量為300,400 L/h時,反應時間僅4 h,(NH4)2SO3的氧化率即可達到90%以上.這是因為氧氣在混合溶液中的溶解度很低,當空氣流量增大時,氣液流動趨于紊亂,液相中的氧含量就越多,進而促進了反應的進行,使得(NH4)2SO3氧化率增大;但當空氣流量增大到一定值後,液相氧含量趨向飽和,空氣流量的增大對(NH4)2SO3的氧化率影響不大.綜合考慮,本實驗中空氣流量采用300 L/h.

中科氨法脫硫工藝原理(轉載--氨法脫硫中亞硫酸铵的氧化工藝參數)12

圖6 不同空氣流量下(NH4)2SO3的氧化率随時間的變化Fig.6 Variations of the oxidation rate of(NH4)2SO3with time at different air flows

3.6 催化劑硫酸钴(CoSO4)對(NH4)2SO3氧化率的影響

過渡金屬對(NH4)2SO3的氧化反應有催化作用[16].因此,本實驗以硫酸钴(CoSO4)為催化劑,在(NH4)2SO3初始濃度0.5 mol/L、反應溫度50◦C、空氣流量300 L/h、pH值5.5的條件下,考察催化劑硫酸钴的濃度對(NH4)2SO3氧化率的影響.實驗結果如圖7所示.

由圖7可以看出,當CoSO4的濃度為0.001~0.003 mol/L時,(NH4)2SO3的氧化反應速率較慢,達到90%的轉化率約需8 h.當CoSO4的濃度大于0.005 mol/L時,(NH4)2SO3的氧化速率較大,反應4 h時轉化率就已經達到60%以上,而反應6 h時,轉化率達到90%以上.因此,(NH4)2SO3的氧化反應速率随着催化劑濃度的升高而逐漸增大.

中科氨法脫硫工藝原理(轉載--氨法脫硫中亞硫酸铵的氧化工藝參數)13

圖7 不同硫酸钴濃度下(NH4)2SO3氧化率随時間的變化Fig.7 Variations of the oxidation rate of(NH4)2SO3with reaction time at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CoSO4

4 結束語

本工作研究了(NH4)2SO3的初始濃度、(NH4)2SO4的初始濃度、反應溫度、混合溶液的pH值、空氣流量和催化劑濃度對(NH4)2SO3的氧化率的影響,研究結果表明:(NH4)2SO3的濃度與(NH4)2SO3的氧化率成反比關系,低濃度的(NH4)2SO3易氧化;(NH4)2SO4的初始濃度越大,(NH4)2SO3的氧化率越低;随着溫度的升高,(NH4)2SO3的氧化率不斷增大;空氣流量增大,(NH4)2SO3的氧化率增大;催化劑的濃度越高,(NH4)2SO3的氧化率越大.綜合考慮,本工作建議的工藝參數如下:較低濃度的(NH4)2SO3和(NH4)2SO4,反應溫度為50◦C,混合溶液pH值為5.5,空氣流量為30 L/h,較高濃度的催化劑CoSO4.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科技资讯推荐

热门科技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