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問)吳鳳雛:湯顯祖戲劇何以促進中外文化交流互鑒?
中新社南昌2月22日電 題:吳鳳雛:湯顯祖戲劇何以促進中外文化交流互鑒?
中新社記者 吳鵬泉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四百多年前,中國明代戲曲巨匠湯顯祖創作的《牡丹亭》《紫钗記》《邯鄲記》《南柯記》(合稱《臨川四夢》),被視為世界戲劇藝術的珍品,至今在中外舞台上盛演不衰。
湯顯祖戲劇緣何遠播海外,在世界範圍内受到關注?湯公戲劇作品在中外文化交流互鑒中發揮了怎樣的作用?江西省撫州市湯顯祖國際研究中心主任吳鳳雛近日接受中新社“東西問”獨家專訪,對此進行深度解讀。
現将訪談實錄摘要如下:
中新社記者:湯顯祖被譽為“東方莎士比亞”。您認為湯公和莎翁的戲劇作品有哪些共性?
吳鳳雛:湯顯祖和莎士比亞生于不同國度,出自不同文化背景和生活環境。巧合的是,他們身處同一時代,并同年謝世。在肯定人自身價值和尊嚴、追求心性自由和幸福方面,兩人作品取向相同。
他們都是時代的思考者和夢想者,站在時代前列,傳播前衛思想。莎翁生活在伊麗莎白一世和詹姆士一世時期,當時英國處于反思中世紀文明的文藝複興時期;湯公生活在中國明代中晚期,正是陽明心學對程朱理學的反思時期。他們共同思考何為人的尊嚴、如何求得心性自由。現實中,“神”和“理”的勢力都太大,因而他們的作品托之于戲、托之于夢。莎翁有仲夏夜之夢、老國王托夢等;湯公更是“因情成夢,因夢成戲”,遊園驚夢、曉窗圓夢、南柯一夢、黃粱美夢等“四夢”,都是通過夢來寄托作者對現實世俗之所思。
2016年,“跨越時空的對話”——紀念文學巨匠湯顯祖和莎士比亞逝世400周年主題展在布魯塞爾中國文化中心舉行。中新社記者 沈晨 攝
他們都讴歌被壓抑的愛與情。情愛在湯、莎劇作均有大量表達,如杜麗娘是“至情”典型,一往之情,可生可死;朱麗葉則是“向死而生”。兩劇雖悲喜結局不同,但皆讴歌純潔愛情、反父權,實為反道統、反神權。
他們都深刻揭示人性被扭曲,生動展示人性之回歸,給人以信念與啟迪。“生存還是毀滅,這是個問題”是《哈姆雷特》經典之語,這種糾結、困惑、猶豫體現在行動上和思考中,更反映出那個時代人的困惑和糾結。這個問題,莎翁遇到,湯公同樣遇到:如仕宦或者棄官、堅守還是放棄等,在劇中人物柳夢梅、李益、淳于棼身上均有刻畫描寫。
中新社記者:湯顯祖創作的《臨川四夢》,為何代表了中國古典戲劇創作的高峰,被視為世界戲劇藝術的珍品?
吳鳳雛:《臨川四夢》又稱《玉茗堂四夢》,是湯顯祖所著《牡丹亭》《紫钗記》《邯鄲記》《南柯記》四大名劇的合稱。《臨川四夢》中寫了這樣四個夢:《紫钗記》裡的“曉窗圓夢”、《牡丹亭》裡的“遊園驚夢”、《南柯記》的“南柯一夢”、《邯鄲記》裡的“黃粱美夢”。
演員演出贛劇折子戲《臨川四夢》,此劇擇取明代戲曲家湯顯祖的《牡丹亭》等經典片段。中新社記者 陳小願 攝
湯顯祖在談到“四夢”創作時曾說:“因情成夢,因夢成戲”,“夢”隻是戲的表現手法,“情”才是湯公戲劇要表達的主旨。前二夢《牡丹亭》《紫钗記》讴歌了人間“善情”;後二夢《邯鄲記》《南柯記》諷谕和鞭撻了人間“惡情”。無論是對“善情”的張揚,還是對“惡情”的否定,“四夢”都體現了“情在理亡,理在情亡”的情與理之矛盾,實質是當時新生與腐朽鬥争的曲折投影。劇中情與理的對立,恰恰反映了中國晚明社會廣大民衆對專制政治和宗法道統長期壓抑人的自然權利、合理個性訴求的不滿與憎惡,體現出鮮明的反封建道統、倡人文啟蒙的思想傾向。
尤其是《牡丹亭》,在思想和藝術上都達到了同時代人難以企及的高度,揭示了時代進步的方向。湯公“四夢”能成為時代翹楚和世界戲劇藝術經典,根本原因正在于其具有跨時代的思想光芒和藝術魅力。
北京故宮慈甯門前舉辦昆曲《牡丹亭》“唱響”故宮活動。中新社記者 杜洋 攝
中新社記者:《牡丹亭》被譯為多種語言,在世界範圍内廣受關注。湯顯祖戲劇為什麼能走出國門、遠播海外?
吳鳳雛:首先,《牡丹亭》的主題具有普遍的人文意義和鮮明的時代精神。其次,《牡丹亭》具有無與倫比的藝術魅力,浪漫驚豔的夢境創意、優美傳情的語言表達,特别是塑造了一個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至情”杜麗娘的形象。再加上藝術無國界,戲劇因普惠性而易在不同民族間相互交流,所以自20世紀初葉,中國戲劇大師梅蘭芳将《牡丹亭·遊園驚夢》等帶到日本、美國等國演出,受到狂熱歡迎,從此湯劇風靡海外。湯顯祖戲劇所展示的人類普世之“情”,中國戲曲熔“唱念做打”于一爐所具有的獨特魅力,動人的故事,精緻的服飾、臉譜以及精彩紛呈的演繹程式,不僅為世界各國所接受,更在人們心中産生強烈共鳴。
此外,《牡丹亭》不僅是“場上之戲”,還是“案頭之作”,不但可演,也可作為優秀文學作品誦讀。當年《牡丹亭》一出,便掀起一股熱潮,不僅“幾令《西廂》減價”,且“文人學士,案頭無不置一冊;府宅街巷,翁妪無不議牡丹”。時至今日,《牡丹亭》不但以多種版本、多種語言在世界多國流播,而且以歌劇、舞劇、玩偶劇等不同樣式活躍在世界藝術舞台上。
改編自明代湯顯祖編劇的同名昆曲的芭蕾舞劇《牡丹亭》在紐約林肯中心劇院上演。中新社記者 阮煜琳 攝
中新社記者:“湯顯祖故裡”江西撫州連續多年舉辦“湯顯祖戲劇節暨國際戲劇交流月”活動。湯顯祖戲劇在中外文化交流互鑒中發揮了怎樣的作用?
吳鳳雛:為中外文化交流互鑒增開了一扇外國文化“請進來”的窗口。2016年以來,江西撫州通過連續多年舉辦“湯顯祖戲劇節暨國際戲劇交流月”活動,吸引了一大批世界優秀劇目、優秀表演團隊走進中國,促進了中外文化交流。
為中外文化交流互鑒增加了一張中華文化“走出去”的名片。改革開放的中國需要有讓世界各國人民更好了解的文化名片,湯顯祖戲劇就是一張金色名片。通過積極“走出去”的文化交流活動,“湯顯祖故裡”的藝術家們将《牡丹亭》演出及臨川文化的多種非遺樣式帶到英國、美國及“一帶一路”沿線多國;江西撫州也将具有中華文化獨特風格的建築物牡丹亭,建在英國、俄羅斯等地,促進了中外文化交流和友好往來。
由北方昆曲劇院排演的經典昆曲劇目《牡丹亭》在巴黎皮爾卡丹劇院上演。中新社記者 龍劍武 攝
《牡丹亭》等湯顯祖戲劇在海外的演出流播,充分顯示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藝術經典的當代生命力。湯顯祖一生堅守民本、堅守“至情”、堅守獨立人格,正如日本著名戲曲史家青木正兒所說:“湯顯祖不僅于戲曲上表現其偉大,即其人格氣節亦頗有可羨慕者,譜之入曲固為吾黨所快者。”(完)
受訪者簡介:
吳鳳雛,知名文化學者,長期從事湯顯祖及江右文化研究,撫州市湯顯祖國際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湯顯祖學刊》主編,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江西省文化遺産與民俗學會副會長,東華理工大學文法學院客座教授,撫州社會科學院名譽院長。多次在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高校開設文化講座,著有《湯顯祖傳》《牡丹亭·評注》《湯顯祖與晚明曲壇》《宋人筆記概論》,主編出版《臨川四夢·評注》《在北大聽湯顯祖》《雲上的湯顯祖》等多種書刊。
來源:中國新聞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