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科技

 > 軟件技術實訓崗是幹什麼的

軟件技術實訓崗是幹什麼的

科技 更新时间:2025-01-04 13:32:44

軟件技術實訓崗是幹什麼的?重慶工程職業技術學院:“類上班制”培養軟件技術高專精人才,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軟件技術實訓崗是幹什麼的?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軟件技術實訓崗是幹什麼的(培養軟件技術高專精人才)1

軟件技術實訓崗是幹什麼的

重慶工程職業技術學院:“類上班制”培養軟件技術高專精人才

當前,軟件産業已成為推動經濟轉型、重塑經濟新格局的重要驅動力量,軟件人才則是軟件産業發展的關鍵要素,軟件産業的競争根本上是人才的競争。近年來,盡管各高職院校針對軟件技術人才培養開展了大量有益的探索與實踐,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畢業生職業素養、技術技能、發展潛力與企業需求不相适應的問題。

重慶工程職業技術學院作為一所具有71年辦學曆史的國家示範性高等職業院校、國家優質高職院校、國家“雙高計劃”建設院校,勇于開辟新領域,善于開辟新路徑,在深化産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實踐過程中,精準對接企業需求,率先聯合企業探索基于企業真實工作場景的“類上班制”人才培養模式,培養高素質、專而精的軟件技術人才。

該人才培養模式依托合作企業,按照企業化管理和運營模式,以真實項目為驅動,由企業工程師和學校教師共同擔任項目經理,學生擔任程序設計人員,讓學生在真實工作場景中訓練專業技能,深度參與完整軟件項目開發流程,強化了學生實際動手能力和發現、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畢業生進入企業後的适崗能力也得到大幅提升,有效解決了軟件技術人才培養短闆,開辟了一條培養軟件領域高水平技術技能人才的“引企入校、以行促知”之路。

重構合作關系,建立“三共赢”長效機制

深化産教融合、校企合作是保障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舉措。然而,目前大多數的合作僅局限于淺層次融合,學校和企業雙方依然是處于相對獨立的狀态,沒有進行充分溝通和信息交流,同時也缺乏深度融合的有效運行機制。

為破解現實問題,緻力長遠發展,2013年以來,重慶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在軟件技術相關專業領域先後開展了“軟件技術專業創新型項目化人才培養教學改革研究”“‘雙高計劃’建設背景下重慶職業院校高層次技術技能人才培養路徑研究”“高職院校軟件類專業多元協同育人機制創新與實踐”“軟件技術類專業‘類上班制’培養方案”等6項重慶市級重大重點教改課題研究,逐漸形成了“引企入校,以行促知——高職院校軟件技術人才‘類上班制’培養模式創新與實踐”教學成果。

重慶工程職業技術學院院長張進表示,“類上班制”人才培養模式通過構建多元化投入、人員互訓互聘、基地共建共享、項目互利互惠機制,搭建校企研發中心,改造企業真實項目,構建不同方向課程包,提升師生技能水平,形成“三方共赢、項目協作、協同育人”的可持續運行機制。

從企業的角度看,校方為企業項目開發提供了大量可動态調配的、低投入的師生資源,極大節省了企業的人力成本,縮短了項目開發周期。“重慶工程職業技術學院的學生一畢業就能夠參與公司的項目開發工作,極大節約了企業的用人成本。”重慶首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唐毅說。

從學校的角度看,通過引企入校,共同構建企業真實環境,混編師資團隊共同将企業真實項目轉化為不同專業方向的專業課程項目包,校内教師持續進行企業真實項目研發,實現了實踐動手能力與行業先進水平同步。“随着‘類上班制’人才培養模式的實踐和推廣,學校對教師的要求越來越高,學生對教師的期待越來越高,促使教師把成長的壓力轉化為動力,專業能力不斷提升。”重慶工程職業技術學院軟件技術專業教師謝先偉說。

現工作于中國科學院重慶綠色智能技術研究院的軟件技術專業2016屆畢業生李亞晴表示,“通過在校期間深度參與真實項目開發,培養了我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些收獲讓我在現在的工作和生活中受益匪淺。”從學生的角度看,獲得了更加貼合工作實際的學習環境,在校期間即參與企業真實項目開發,并且可選擇個性化的成長路徑。

校企雙方通過在校内構建集教學、軟件研發、創新創業于一體的企業真實工作平台,企業工程師、學校教師和學生基于平台開展企業真實項目研發,不但解決了學生缺乏項目提升實踐動手能力的問題,同時為企業節約了開發成本和縮短了開發工期,也有利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實現了學生、學校、企業三方共赢。

重構教學環境,搭建“企業化”學習場景

職業院校傳統的教學環境主要為理論教室加實訓室,未充分考慮到軟件技術學習的特殊性,随着軟件開發的複雜性越來越高,一堂課的時間難以完成一項子業務開發,不少學生程序編寫一半就下課了。

重慶工程職業技術學院按“學習環境與企業工作場景類似”理念,在校内設置“教、學、做、思”一體化教室,為每一名學生配備固定工位,形成“企業化”學習環境,學生兼具學生、員工雙角色,校企雙方共同管理、協同育人。

重慶工程職業技術學院教務處副處長蔡慶說:“‘企業化’學習環境不再區分理論與實踐,按照企業工位标準建設前端開發、後端開發和測試運維等專業方向的‘教、學、做、思’一體化教室,形成與軟件類企業一緻的學習環境,打破傳統按課表授課的方式,執行與企業一緻的作息時間,實現‘上學即上班’。”

學校模拟企業标準建設了工位式學習環境,配備與企業環境一緻的桌、椅、電源、網絡等設施設備。在校三年學習期間,每一名學生都配備獨立且固定的工位,在工位實行“邊教邊練”和“邊學邊做”。

此外,學校還制定了考勤制度,學生以員工身份,嚴格按照企業方規定的上下班時間、請假流程、獎懲措施等履行崗位職責。學生在校期間參照企業嚴格實行8∶30—17∶00作息時間,每天上下課實施指紋考勤。

在規範的制度管理體系下,“類上班制”培養模式整合和優化了校企雙方的優勢資源,教師資源由校内理論基礎好、動手能力強的教師與入駐企業的項目經理、技術骨幹組成混編“雙師型”教師團隊,形成“雙角色”協同負責制,充分發揮企業和學校雙導師作用,共同帶領學生團隊以班級為單位模拟企業運作方式,為學生适應企業管理制度打下良好基礎。

“‘企業化’學習環境和‘雙角色’管理方式,為學生提供了浸潤式實景、實操鍛煉平台,提升了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和解決複雜問題能力。”重慶工程職業技術學院教務處處長楊娟表示。

“類上班制”培養模式使學生提前體驗工作崗位的責任和分工,在遵循學校關于學生管理相關制度的基礎上,不斷增強崗位意識,樹立崗位精神。近年來,重慶工程職業技術學院軟件技術類專業畢業生受到企業的青睐,畢業生就業率、企業滿意度和專業對口率分别達98%、95%、93%。

重構教學資源,“全覆蓋”融入企業項目

軟件類開發項目一般具有時間緊、任務重等特點,而學校師生産品交付能力較弱,導緻軟件類企業對校企合作持謹慎态度,使得專業人才培養缺乏持續的企業真實項目。

重慶工程職業技術學院按照“學習資源與企業真實項目類似”的理念,将企業真實項目按照軟件工程思想進行分解,形成案例化教材、在線資源、模塊化案例,實現企業真實項目與專業教學資源相融合,促進學生實踐技能與企業崗位匹配。

一是構建了課程資源庫。依據“崗位群能力集”教學設計模型,以崗位能力為核心,遵循軟件技術人才成長規律,注重學生能力的差異性和軟件技術不同崗位,校企聯合對真實項目做教學化改造,開發了專業課程全覆蓋、項目周期全覆蓋、專業方向全覆蓋、崗位等級全覆蓋的教學資源,形成前端開發、後端開發和測試運維等專業方向的個性化課程包,并且投入資金自主研發教學雲平台,支持雲班課、線上考勤、線上測試、學習圈和直播等功能,同時集成愛課程、智慧職教、中國大學慕課等第三方平台,豐富資源整合途徑,形成國家教學資源庫、在線開放課程、一流課程、立體化教材等一系列成果。

二是實現了企業師資常駐學校。對于長期身處高校的專業課教師而言,雖具備較好的課堂表現力,但往往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參與實際軟件項目的機會,故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脫離實際生産環境的問題。學校通過與企業進行項目合作,并提供交通、住宿、用餐等便利條件,使企業教師能夠樂于長期在學校完成項目開發,從而能夠順利開展校企協同教學資源轉化,并向學生輸出企業實際工作的經驗。

“隻要企業能進得來、留得住,對學校的好處就會自然顯現。”軟件技術專業負責人王海洋表示,成果實施以來,學校與企業合作主編軟件相關專業立體化教材20種,認定國家精品在線課程1門、省級精品在線課程10門,在線課程累計學習人數近12萬。依托項目化教學資源,學生在主幹課程結束時就已經全面體驗了企業真實項目的開發過程,具備了軟件開發與項目管理能力,學生全國計算機軟件水平考試等技能證書通過率達98%,比成果實施前高40%,其中通過中高級證書的學生占比為82%。

重構培養路徑,“三階段”錘煉真才實學

傳統的人才培養過程中,普遍采用以相同授課體系為基準,以理論知識灌輸為載體,實施“課表授課、期末考核”的人才培養路徑,未充分考慮學生志趣差異性與個性化訴求,導緻專業課程體系和培養方式缺乏個性和特色,授課内容及課程體系未能有效匹配企業實際項目開發流程,學生技能水平與企業需求差異較大。

重慶工程職業技術學院按照“培養路徑與職業能力形成過程類似”的理念,構建了“學習型項目→模拟型項目→真實型項目”的漸進式、項目化培養路徑,學生可以根據個人志趣選擇不同的專業方向進行學習實踐,完成所選專業方向考核後,還可以自主選擇其他專業方向進行學習,拓展學習深度或廣度。

學習型項目階段:基于校企合作開發的個性化課程包,學生進入前端開發、後端開發和測試運維等方向的一體化教室進行項目學習,此階段重點培養學生基本崗位技能,為團隊合作開發奠定基礎。

模拟型項目階段:基于企業已交付的真實項目,模拟企業項目組架構,組建“項目經理 需求分析師 原型設計師 開發工程師 測試工程師”項目組,由企業和學校導師共同指導,按軟件生命周期完成項目開發。

真實型項目階段:基于搭建的課外學習環境,依托校企研三方,組建“企業導師 學業導師 心理導師 科研導師 職業規劃導師”師資隊伍,形成由“軟件項目 科研項目 比賽項目”組成的真實型項目池,學生根據自身志趣進行個性化選擇。

在“類上班制”人才培養模式實施中,學生技能水平顯著提高。校内教師樹立了“因材施教、德育共濟、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逐漸掌握了“項目引導、任務驅使、學做合一”的教學方法,通過與派駐工程師共同開發企業項目,參與相關成果轉化與推廣,校内教師能夠長期接觸到企業一線真實項目,并通過項目式教學提升個人實踐教學能力和技術研發能力。

重構考核評價,“正激勵”促進實效提升

考核制度是調動學生積極性、促進他們主動付出努力和開展行動的保障。傳統課堂比較注重個體學習,考核方式仍以考試為主,最終成績是學生學習能力的體現,甚至隻是學生記憶能力的體現,不适應軟件專業以職業能力為本位并且要求團隊協作的項目化教學需要。

重慶工程職業技術學院按照“項目考評與企業績效考評類似”的理念,以學生、學校教師、企業導師為評價主體,借鑒KPI考核,過程評價與結果評價相結合,形成多元評價體系,并通過積分兌換學分實現課程置換、帶薪工作,激發學生積極性。

一是構建“主體多方、内容多層、方法多樣”的考核方法。以學生、學校教師、企業導師為評價主體,學生開展自評和互評,學校教師與企業導師共同實施軟件行業KPI考核,重點考核項目完成的進度和質量,同時對專業技能、創新精神、團隊協作、溝通表達、自主學習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等進行綜合定量評價;構建由學習型項目、模拟型項目、真實型項目組成的多層評價内容,學習型項目側重考查崗位技能,模拟型項目側重考查團隊協作,真實型項目側重考查産出績效。實施兩階段考評:第一階段為項目中期,進行階段性成果考核評價,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改進措施,保證項目進展順利;第二階段在項目完成之後,雙方就學生在項目過程中的表現給出綜合評價,同時探究校企合作中的矛盾和訴求,為開展後續合作奠定基礎。

二是構建“考核 績效”的激勵機制。實行學分累積與轉換制度,項目經理根據已完成項目的技術内容和完成質量進行相應的評估積分,積分可用于相關課程免修、等價學分置換。實行虛拟工資制,每月進行績效考核,從日常出勤、參與活動情況、工牌佩戴、項目完成情況等方面進行考核,同時對國家、省市級、院校級的獲獎情況或活動組織情況給予不同程度的獎勵,對有違紀行為的員工扣除相應薪資,根據虛拟薪資結算評選出月度優秀企業和先進個人,并頒發榮譽證書和真實獎勵。

考評機制的改革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為在校内實施帶薪工作、按任務分配、按價值獎勵以及通過實際項目創造真實價值提供了可能。項目實施以來,學生以學校提供的進階平台方式置換學分比例達40%,師生共同研發專利32項,軟件著作權51項。軟件類專業畢業生作為企業骨幹,為中科院重慶綠色智能技術研究院、南華中天等知名IT企業和科研機構的重大信息工程提供了交付、運維等技術服務。

“類上班制”培養模式實施以來,學生的責任心、執行力顯著提升,學生在課堂上變得積極主動,課堂氛圍活躍,學習效果明顯提升,入駐企業年均項目合同金額近500萬元,并成功孵化了蛙圃美客、創傑、撩雲等13家學生企業。據統計,軟件類專業2020屆畢業生在成渝地區就業一年後月薪達6500元的占85%,高于全國高職同期月薪10%,與2018屆畢業生相比增幅達49%。

“‘類上班制’培養模式依托企業、貼近需求,在堅持校企合作、産教融合、突出實戰和應用的思路下,走活了人才培養這盤棋。後疫情時代全球産業鍊供應鍊深刻變化、全球治理體系深刻變革,在以數字化生産力為主要标志的發展新階段,‘類上班制’模式在培養高專精軟件技術人才方面将發揮更加突出的作用。”重慶工程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易俊表示。(楊智勇 劉宇)

來源: 中國教育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科技资讯推荐

热门科技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