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情感

 > 唐詩三百首離别詩分析

唐詩三百首離别詩分析

情感 更新时间:2024-06-29 18:55:56

唐詩三百首離别詩分析(古詩思想情感題)1

古詩思想情感題——送别惜别類訓練

考點:

1.(宋)劉克莊《一剪梅》

2.柳宗元《衡陽與夢得分路贈别》

3.孟浩然《送莫甥兼諸昆弟從韓司馬入西軍》

4.李颀《送相裡造入京》

5.[唐]杜荀鶴《送友遊吳越》

6.王昌齡《别劉諧》

7.王維《送趙都督赴代州得青字》

8.杜甫《奉濟驿重送嚴公四韻》

【考點研究】

一、詞句情感

詞句情感題是對關鍵詞句的考查,詩歌的關鍵詞句大多數情況下決定了詩歌抒情的方向和基調。關鍵詞是可以明顯看出詩歌情感類型的詞語,如包含“愁”“怨”“憤”“恨”“憂”“凄”“喜”“樂”“思”“憐”“淚”“閑”“怆”“怅”等字眼的詞語,這些詞語多為動詞或形容詞,表意功能明顯。關鍵句是最能表現詩歌思想内容或情感的句子,一般是抒情性或議論性的句子。當然,有時詞句情感題所考查的詞句是抒情比較含蓄的寫景(人)句或叙事句,這就需要透過景、事來把握情感。

二、情感題概括的四大關注點

1.從詩歌本身出發,逐句分析。一句一種感情,一句幾種感情,幾句一種感情,皆有可能。

2.不管是哪種描寫,都要善于化内容為感情,比如内容寫的是遊覽山村,那麼感情往往可以表述為“對山村生活的××(之情)”,如“對山村生活的喜愛”“對山村生活的留戀”等。

3.對感情的概括盡量有具體内容,即給感情加上具體的修飾成分(這種修飾成分實際就是“情由”,情感的由來、原因)。比如“傷感”這種感情,就有很多具體表現:仕途失意的傷感,才華埋沒的傷感,理想落空的傷感,國破家亡的傷感,與友人離别的傷感,久戍不歸的傷感,羁旅奔波的傷感,思念家鄉的傷感,懷念家人的傷感等。

4.如果感情不止一種,回答時要分點,一種感情一個要點。

三、“四抓”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

1.抓詩題——感知情感趨向

有些詩歌題目蘊含了詩歌的情感傾向,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詩的題目表明本詩是一首送别友人詩,其情感傾向就明确了。

2.抓注釋——看詩歌暗示的思想内涵

有的詩歌注釋暗示了作者的創作意圖和詩歌的思想内容,如寫作背景、詩人經曆的注釋,往往就顯示了詩歌的思想内涵。

3.抓關鍵詞——找詩眼,析意象

詩眼 這裡的“詩眼”是就某一聯某一句而言最精練生動的一個字、或活用的字、或運用了修辭手法的一個字,尤其是有點石成金之效的動詞,如“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中的“蔽”“愁”均為詩眼。抓住了詩眼,情感内涵就掌握了一大半。

意象 找出意象并揣摩其特點、含義,尤其要關注意象前後的修飾語、動詞等。

4.抓關鍵句——多角度、多層面理解

寫景句 抓住景物特點,揣摩含蓄之情。

狀物句 抓住雙重感情:一是關乎“物”的,一是“物”中寄托的情志。

特點句 用了比喻、象征、對比、襯托等手法的句子,要還原其本義;用了用典、反語等手法的句子,要理解其曲折之情。

【考題對接】

一、(宋)劉克莊《一剪梅》

一剪梅

(宋)劉克莊

小序:餘赴廣東,實之夜餞于風亭。

束缊宵行十裡強,挑得詩囊,抛了衣囊。天寒路滑馬蹄僵,元是王郎,來送劉郎。

酒酣耳熱說文章,驚倒鄰牆,推倒胡床。旁觀拍手笑疏狂,疏又何妨,狂又何妨!

【注釋】實之:王邁,字實之,劉克莊好友。元:通“原”。胡床:一種可以折疊的輕便坐具。

1.下列對本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确的一項是( )

A.劉郎:指作者自己。唐代劉禹錫多次被貶,自稱“劉郎”,此處借此稱謂暗指個人身世。

B.“旁觀拍手笑疏狂”,旁觀者鼓掌大笑,與作者和王邁高談闊論的狂态相映成趣。

C.“束缊”指用亂麻搓成火把。“束缊宵行十裡強”,寫出連夜行路之景,緊扣小序中“餞”字。

D.全詞語極誇張,情極大膽,豪爽、超邁,淋漓酣暢,充分體現了辛派詞人的特色。

2.這首詞表現了詞人怎樣的情感變化?請結合詞句分析。

一、(宋)劉克莊《一剪梅》【答案】

1.C【解析】C.“寫出連夜行路之景,緊扣小序中‘餞’字”說法錯誤,這一句寫自己将在天亮之前拿着火把,走十多裡的路,點出的是夜行之态,所以扣的應該是小序裡面“夜”這個字,而不是“餞”。

2.始而愁苦,繼而欣喜,最後慷慨奔放。詞人屢次遭貶,今又夜赴廣東,天寒地凍夜路難行,自然心生愁苦;繼而遇友人相送,更能把酒暢談,詞人深感欣喜;最後,詞人的欣喜之情在狂放不羁的情态之中,發展到頂峰,即使旁人不解議論,詞人也脾睨世俗、縱情任性。

【解析】此題注意結合詩歌中的詞語“天寒路滑”分析“心生愁苦”,結合“送劉郎”“酒酣”分析“欣喜”之情;結合“笑疏狂”“疏又何妨,狂又何妨”分析“睥睨世俗、縱情任性”的情感。

開篇先開門見山地描寫連夜而行的情狀。一枝火把引路,來到十裡長亭,點出餞别之意。“天寒路滑馬蹄僵”,一個“僵”字,寫盡了艱苦之狀。從自然條件的惡劣寫旅途之艱苦,心生愁苦;

“元是王郎,來送劉郎”寫出有友人送别,“酒酣耳熱說文章”,“酒酣耳熱”表現了酒逢知己的歡樂,同時又是詞人熱情奮發,興會正濃的時刻。二人分手在即,卻并不傷别感慨,而是痛飲酒酣,豪情滿懷;

“旁觀拍手笑疏狂”,作者設想,若有旁觀者在此,必定拍手笑我二人疏狂。“拍手笑”是一種不被他人理解的表現,對狂者來說不足懼,倒起着反襯作用。劉克莊與王實之在志士受壓、報國無門的時代,将心頭的積郁,化為激烈的言詞、不平常的行動,自然會被稱為“疏狂”。“疏又何妨,狂又何妨”,态度明确堅定,可謂狂上加狂,雄放恣肆,豪情動人。

二、柳宗元《衡陽與夢得分路贈别》

衡陽與夢得分路贈别

柳宗元

十年憔悴到秦京,誰料翻為嶺外行。

伏波故道風煙在,翁仲遺墟草樹平。

直以慵疏招物議,休将文字占時名。

今朝不用臨河别,垂淚千行便濯纓。

【注釋】柳宗元、劉禹錫因參予“永貞革新”而久遭貶谪,奉旨返京後,再度被遠谪。此詩便作于兩人在衡陽分手、各赴谪地之時。伏波:這裡指東漢伏波将軍馬援,其在抵禦外侮、平定叛亂上功勳卓著。翁仲:後世稱石像或墓道石為翁仲,此指伏波将軍廟前的石像。濯纓:洗濯冠纓。《滄浪歌》中有“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句。後以“濯纓”比喻超脫世俗,操守高潔。

1.下面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

A.首聯寫兩人在長期貶谪之後重回長安,沒料到再度被遠谪,表現了兩人命途之多舛,人生之艱辛。

B.“伏波故道風煙在”寫詩人行進在伏波将軍當年出征的路上,追憶馬援将軍,不由得心生自勉奮發之意。

C.“翁仲遺墟草樹平”寫伏波将軍馬援的廟宇前隻剩下斷壁殘垣,荒草遍地,借此感慨世道衰微。

D.“休将文字占時名”,劉禹錫曾因作詩諷剌權貴而背上罪名,此處多有調侃、自嘲之意。

2.尾聯“今朝不用臨河别,垂淚千行便濯纓”是怎樣抒發感情的?請結合詩句具體分析。

二、柳宗元《衡陽與夢得分路贈别》【答案】

1.B【解析】B.“不由得心生自勉奮發之意”是錯誤的。“伏波故道風煙在”意思是行進在伏波将軍馬援當年出征的路上,詩人追憶馬援将軍,瞻望前途,不禁感慨自己飄零于世。表達的不是“自勉奮發”之意。

2.(1)運用了誇張的修辭手法。不必臨河取水,離别時的眼淚就可以洗濯冠纓,表現詩人與友人惜别的感傷,以及曆盡艱辛的悲怆之情。

(2)用典。“濯纓”引用《滄浪歌》中的“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有與友人共勉之意,希望彼此無畏打擊,保持高潔的操守。

【解析】《滄浪歌》中有“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的句子,後以“濯纓”比喻超脫世俗,操守高潔,而尾聯中“濯纓”就是引用這一典故,表達了和與友人共勉,希望彼此無畏打擊,保持高潔的操守。

尾聯寫到今日和朋友的分别不用去到河邊取水,因離别而留下的眼淚便能洗濯冠纓,運用了誇張的手法,表現詩人與友人惜别的感傷,以及曆盡艱辛的悲怆之情。

三、孟浩然《送莫甥兼諸昆弟從韓司馬入西軍》

送莫甥兼諸昆弟從韓司馬入西軍

孟浩然

念爾習詩禮,未曾違戶庭。

平生早偏露,萬裡更飄零。

坐棄三冬業,行觀八陣形。

飾裝辭故裡,謀策赴邊庭。

壯志吞鴻鹄,遙心伴鹡鸰。

所從文且武,不戰自應甯。

【注釋】偏露:父死,失去蔭庇保護。鹡鸰:也作“脊令”,《詩經•小雅•常棣》:“脊令在原,兄弟急難。”後以“鹡鸰”比喻兄弟。

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确的一項是( )

A.詩的前兩句簡單介紹了莫甥等人自小學習詩書禮教,沒有離開過家庭的情況。

B.莫甥等人丢棄多年從事的職業,邊走邊看軍事所用的八陣圖,準備參加西征。

C.詩中刻畫了莫甥等人整理行裝的細節,接着寫奔赴邊庭,營造出了闊大空間。

D.全詩語言質樸典雅,沖和淡泊,卻蘊含了壯逸之氣,如同行雲流水一般自然。

2.本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請結合詩歌簡要分析。

三、孟浩然《送莫甥兼諸昆弟從韓司馬入西軍》【答案】

1.B【解析】B.“邊走邊看”錯誤。“行”在此處的意思是行将,将要,并不是行走。

2.關心憐愛子弟:對莫甥等人的成長情況非常了解,并憐愛他們将要到萬裡之外飄零。鼓勵子弟建功立業,團結一心:勉勵莫甥等人要有鴻鵠壯志,并要如同鹡鸰一樣相互團結。殷切期待子弟用文武才華報效國家:期待這些從軍西征的文才武将們,不用打仗就可以使邊境安甯,言簡義豐。

【解析】“念爾習詩禮,未曾違戶庭。平生早偏露,萬裡更飄零”想到你學習詩書禮儀,從沒有離開過家。出生後很早父親就去世了,現如今要漂泊萬裡去從軍了。這四句念及過往,表達了對外甥的關愛與憐惜。

“飾裝辭故裡,謀策赴邊庭。壯志吞鴻鹄,遙心伴鹡鸰”準備行裝辭别故裡,将要赴邊疆出謀劃策,保家衛國;希望他懷有鴻鹄壯志,兄弟間要像脊令一樣團結一心。這四句表達了詩人對外甥的期望,鼓勵子弟建功立業。

“所從文且武,不戰自應甯”該句依舊表達對外甥等人的期望,希望他們運用文武才華報效國家、建功立業,使邊地不用打仗就能回歸安甯。外甥等人即将投筆從戎,詩人基于長輩的身份,教導他們要胸懷大志、建功立業、報效國家,并祝願他們早日乘勝歸來。”

四、李颀《送相裡造入京》

送相裡造入京

李颀

子月過秦正,寒雲覆洛城。

嗟君未得志,猶作苦辛行。

暖酒嫌衣薄,贍風候雨晴。

春官含笑待,驅馬速前程。

【注釋】相裡造:曾任河南少尹,贈禮部侍郎。李颀,祖籍為趙郡(今河北趙縣),開元二十三年登進士第,中年後,任新鄉縣尉,任職多年,沒有升遷;歸隐于颍陽(今河南登封)之東川别業。

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确的一項是( )

A.詩歌首聯簡單交代了送别的時間和地點,點明當時寒冷的天氣,為下文作了鋪墊。

B.颔聯借友人之口發出慨歎,表達相裡造對作者辛苦漂泊卻仕途不順的深切同情。

C.頸聯中,“嫌衣薄”照應“寒雲”,既交代了喝酒的緣由,又暗示了友人的境遇。

D.尾聯中,“春官”為禮部的别稱,“前程”語帶雙關,給讀者以豐富的想象空間。

2.請根據詩歌内容,簡析詩人的感情變化。

四、李颀《送相裡造入京》【答案】

1.B【解析】B.“颔聯借友人之口發出慨歎”“表達相裡造對作者……”錯。由“嗟君”二字可以看出,颔聯是作者對友人發出的慨歎。

2.以寒雲覆城來喻指友人仕途不順、辛苦奔波的境遇,表達出對友人的惺惺相惜之感和詩人的苦悶心情;以“暖酒”和“候雨晴”來勸勉友人在“衣薄”和風雨的不利中看到希望,詩人的心情有所好轉,情感基調由低沉向明麗過渡;以“春官含笑待”和“驅馬速前程”祝願友人此去京城受到重用,前程似錦,詩人心情振奮,精神昂揚。

【解析】

首聯“子月過秦正,寒雲覆洛城”點明送别的時間和環境。“寒雲覆洛城”以送别詩寒雲壓城的壓抑景色暗喻友人的仕途不順,心情壓抑苦悶;颔聯“嗟君未得志,猶作苦辛行”,“未得志”概括了友人的不幸遭遇,“苦辛行”表達了對友人辛苦奔波境遇的同情;一個“嗟”字表達出對友人的惺惺相惜之感和詩人的苦悶心情;

頸聯“暖酒嫌衣薄,贍風候雨晴”,前句照應首聯中的“寒雲”,也照應了題目中“送”,為友人送别,自然免不了喝酒,詩人殷勤勸酒,莫要嫌衣服單薄不能抵禦寒冷,喝杯酒暖暖身子,總能夠找到對抗寒冷的辦法;後句即景抒情,借眼前的大風勸慰友人,你看風如此之大啊,不久就會把陰雲刮跑,馬上就會雨過天晴。詩人以“暖酒”和“候雨晴”來勸勉友人在“衣薄”和風雨的不利中看到希望,詩人的心情有所好轉,情感基調由低沉向明麗過渡;

尾聯“春官含笑待,驅馬速前程”,“春官”為古官名,以大宗伯為長官,掌理禮制、祭祀、曆法等事。這裡為禮部的别稱。“春官含笑”則預示着友人會得到重用;“速前程”意為“趕緊奔赴前程”,此句祝願友人此去京城受到重用,前程似錦,詩人心情振奮,精神昂揚。

五、[唐]杜荀鶴《送友遊吳越》

送友遊吳越

[唐]杜荀鶴

去越從吳過,吳疆與越連。

有園多種橘,無水不生蓮。

夜市橋邊火,春風寺外船。

此中偏重客,君去必經年。

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确的一項是( )

A.首聯緊承詩題,巧妙解題,既點明友人去處,又暗示送者處處為遊人着想的深情。

B.颔聯是詩人對友人種橘植蓮的提醒,透示着二人心心相知的情趣,顯得含蓄隽永。

C.頸聯直接用意象組合,與“雞聲茅店月,人迹闆橋霜”“楊柳岸曉風殘月”同妙。

D.詩中的景物描寫,是詩人的想象。作者想象着友人暢遊吳越欣賞到的美景與樂事。

2.請賞析頸聯中的“火”字。

3.全詩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五、[唐]杜荀鶴《送友遊吳越》【答案】

1.B【解析】B.“颔聯是詩人對友人種橘植蓮的提醒”錯誤。颔聯從大處着筆,描寫吳越兩地的特色:“有園多種桔,無水不生蓮”。一陸一水,各有勝景,望園林疊翠處,丹桔累累飄香;看水波蕩漾處,無不粉荷共妍。金桔玉蓮,俱為吳越名産。詩人緊緊抓住江南富地這兩個極具代表性的事物運思潑墨,寥寥數筆,就畫出了吳越大地處處桔黃荷豔、水陸俱美的誘人景觀。颔聯是作者向友人介紹吳越大地的誘人景觀,并不是“對友人種橘植蓮的提醒”。

2.“火”字,既可使人想象夜市繁榮、熱鬧的景象,又聯想到橋下的流水,波光粼粼,相互映照,更增添詩情畫意。

【解析】頸聯“夜市橋邊火,春風寺外船”,則着眼于寫水鄉市鎮的繁榮。吳越水鄉,市鎮大都緊挨河港。不寫日市寫夜市,隻因夜市是吳越物産豐富、商業繁榮的一大标志;而橋邊夜市,更是水鄉特有風情。夜市的場面形形色色,獨取一“火”字,既可使人想象夜市繁榮、熱鬧的景象,而“火”與橋下的水相映照,波光粼粼,更增添詩情畫意。由大到小,由面轉點,斂筆“聚焦”,推出兩個特寫鏡頭:“夜市橋邊火,春風寺外船。”又是一暗一明。橋邊夜市,繁燈如星,紅紅火火,聲聲叫賣,凸現吳越水鄉商業繁盛。

3.全詩借送友人遊覽吳越一事,抒發了作者對吳越水鄉美好風光的熱愛和向往,熱切地期望友人能盡興飽覽和體味吳越水鄉的美好風情。(如寫到抒發作者對友人離去之後的思念、牽挂之情的也可給分。)

【解析】

首聯“去越從吳過,吳疆與越連”,點明朋友欲之之地為吳越兩鄉,同時也暗示以下所寫之美景乃兩地之共有。颔聯從大處着筆,描寫吳越兩地的特色:“有園多種桔,無水不生蓮”。一陸一水,各有勝景,望園林疊翠處,丹桔累累飄香;看水波蕩漾處,無不粉荷共妍。金桔玉蓮,俱為吳越名産。詩人緊緊抓住江南富地這兩個極具代表性的事物運思潑墨,寥寥數筆,就畫出了吳越大地處處桔黃荷豔、水陸俱美的誘人景觀。借送友人遊覽吳越一事,抒發了作者對吳越水鄉美好風光的熱愛和向往。

“夜市橋邊火,春風寺外船。”又是一暗一明。橋邊夜市,繁燈如星,紅紅火火,聲聲叫賣,凸現吳越水鄉商業繁盛;幽寺峻塔,壓波覆浪,春風煦煦,遊船輻辏,展示江南人文旅業發達。尾聯詩人的筆由吳越的自然美又轉到人情美:“此中偏重客”,是說江南水鄉不僅物阜而且人美,那裡的人家非常熱情好客。最後以感歎作結:“君去必經年”,朋友啊,你去這麼美的地方壯遊,我想你肯定就快活得樂不思蜀,熱切地期望友人能盡興飽覽和體味吳越水鄉的美好風情。

【注釋】

吳越:指今蘇浙一帶。

吳:指現在浙江一帶。

火:繁榮、熱鬧的景象。

必經年:泛指要待很長時間,客人樂而忘返了。

【譯文】

要去越地,必須從吳地經過,因為吳越接壤。

桔和蓮皆吳越名産,吳越種桔與蓮,無水不生。

燈火通明的夜市,春風沉醉的夜晚,橋邊燈火輝煌,寺外舳舻輻辏。

吳越之人多好客之風,你此去可能要待很長時間,樂而忘返了。

【賞析】

這是一首向友人介紹吳越美好風光的送行詩。吳越,指今蘇杭一帶。這裡田園沃饒,山川佳麗,曆來為人稱道。

  開頭兩句“去越從吳過,吳疆與越連”,點明吳越接壤,也暗示以下所寫,乃兩地共有的特色。

  颔聯“有園多種桔,無水不生蓮”,點明桔和蓮,别處也有,而吳越的不同,就在于“有園多種”、“無水不生”。詩人選取桔和蓮為代表,也頗為精當。桔和蓮皆吳越名産,而桔生陸上,蓮出水中,又可從而想見吳越地區水陸風光俱美。

  頸聯“夜市橋邊火,春風寺外船”,則着眼于寫水鄉市鎮的繁榮。吳越水鄉,市鎮大都緊挨河港。不寫日市寫夜市,隻因夜市是吳越物産豐富、商業繁榮的一大标志;而橋邊夜市,更是水鄉特有風情。夜市的場面形形色色,獨取一“火”字,既可使人想象夜市繁榮、熱鬧的景象,而“火”與橋下的水相映照,波光粼粼,更增添詩情畫意。江南多古寺,“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杜牧《江南春絕句》),古寺是遊人必到之處。“春風寺外船”,令人想見春風吹拂、臨水寺前遊船輻辏的景象,這是水鄉又一特色。

  結尾兩句“此中偏重客,君去必經年”,一個“偏”字特别介紹了吳越人情之美。如此旖旎的風光,又如此好客的人情,他鄉遊子自然居“必經年”,樂而忘返了。

  這首詩清新秀逸,像一幅色彩鮮明的風俗畫,是送别詩中别開生面之作。

六、王昌齡《别劉諧》

别劉諧

王昌齡

天地寒更雨,蒼茫楚城陰。

一尊廣陵酒,十載衡陽心。

倚伏不可料,悲歡豈易尋。

相逢成遠别,後會何如今。

身在江海上,雲連京國深。

行當務功業,策馬何骎骎。

【注釋】京國:國都,指朝廷。骎骎:馬急速奔跑的樣子。

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确的一項是( )

A.詩的一、二句點明了詩人送别朋友的天氣、地點以及離别時的凄清氛圍。

B.詩的三、四句緊承前句,先寫喝酒送别,再回憶起十年前在衡陽的聚散。

C.詩的五、六句寫悲歡、禍福都難以預料,表達了詩人對人生的感悟思考。

D.本詩先寫餞别,再生發聯想發出感歎,最後具體描繪了别後的傷感畫面。

2.本詩的情感十分豐富,請簡要分析。

六、王昌齡《别劉諧》【答案】

1.D【解析】D.“最後具體描繪了别後的傷感畫面”理解有誤,作者并沒有描繪别後的傷感畫面,而且從“行當務功業,策馬何骎骎”等句分析,詩人雖命運多舛,仕途坎坷,但他胸懷大志,仍想建功立業。所以,最後描繪的是充滿鬥志的畫面,并非描繪别後的傷感畫面。

2.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開頭兩句用“寒”“陰”“蒼茫”等意象描繪了送别時的凄清氛圍,烘托出對朋友的不舍,表達出自己對朋友離别的傷感之情。感歎人生的禍福難料、聚散如萍。詩中“悲歡豈易尋”和“後會何如今”兩句表達朋友相聚不易,歡樂難得,從而感歎人生的聚散不定。胸懷大志,有建功立業之心,并以此激勵自己和勉勵朋友。詩的最後通過“身在江海”“雲連京國”“策馬骎骎”等于惆怅中重找振奮;又以“行當務功業”直抒胸臆,從而表明詩人雖命運多舛,仕途坎坷,但他胸懷大志,仍想建功立業。這既是勉勵朋友,也是詩人的自勉。

【解析】

開頭兩句“天地寒更雨,蒼茫楚城陰”,寫詩人在廣陵城送别友人時,天氣陰冷,加之下雨,天地間一片蒼茫。詩中的“天地”“雨”等意象,用“寒”“陰”“蒼茫”等詞語形容,描繪詩人送别友人時的凄清、陰冷的氛圍,表達出自己對朋友離别的凄涼、傷感之情,也烘托出對朋友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

中間四句“倚伏不可料,悲歡豈易尋。相逢成遠别,後會何如今”句,寫詩人感歎人生的聚散、禍福不可預料,悲歡難道那麼容易尋找嗎?如今和友人剛剛相逢,如今又面臨分别,今後的相會多麼像現在離别啊。詩人在此表達了朋友相聚不易,歡樂難得、聚散如萍、禍福難料的人生感歎。

結尾四句,“身在江海上,雲連京國深”,寫詩人雖然身處于江海間,但心卻像天際的白雲一樣直通朝廷。表明詩人的愛國情懷。“行當務功業,策馬何骎骎”,直抒胸臆,寫詩人雖命運多舛,仕途坎坷,但他仍然胸懷大志,還想建功立業,“策馬骎骎”表現詩人在惆怅中重新振奮的精神。詩人這樣說既是激勵自己,也是勉勵朋友。

七、王維《送趙都督赴代州得青字》

送趙都督赴代州得青字

王維

天官動将星,漢地柳條青。萬裡鳴刁鬥,三軍出井陉。

忘身辭鳳阙,報國取龍庭。豈學書生輩,窗間老一經。

【注釋】得青字:古人相約賦詩,分拈韻字,依韻而賦,“得青字”即拈得青字韻。天官:天上的星官。古人認為,天上的星星與人間的官員一樣,有大有小,因此稱天官。将星:古人認為中央的大星是天的大将,外邊的小星是吏士;大将星搖晃是出兵的預兆。

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确的一項是( )

A.首聯運用聯想和比喻指出趙都督即将出發,“柳條青”既交代了出征的時節,又暗示折柳送别的特定場景,可謂言簡意赅。

B.颔聯緊承首聯,運用虛實結合的手法描寫軍隊行進中的氣勢。詩人把軍中用具“刁鬥”寫進詩中,富于實感地表現了軍營中的生活情景,“鳴”字突出聽覺,“出”字點明了行軍的方向。

C.頸聯中“鳳阙”指宮廷,“龍庭”借指敵虜。這兩句采取互文的形式,詩人以雄大筆力寫趙都督出發後“一鼓作氣,雄勁無前”。

D.尾聯以議論結束全詩,強調不能學那些書生之輩終老窗前死啃一經,而應該向趙都督一樣戍邊衛國。

2.有人評論此詩“意不止送别”,你從詩中讀出了詩人的哪些思想情感?請簡要分析。

七、王維《送趙都督赴代州得青字》【答案】

1.B【解析】B. “運用虛實結合的手法”錯誤。颔聯實寫萬裡征途刁鬥聲聲鳴響,三軍将士迅速越過井陉。描寫軍隊行進中的氣勢。刁鬥,軍中用具,白天用來燒飯,夜間用于打更報警,把它寫進詩中,富于實感地表現了軍營的生活情景。中間又以一個“鳴”字突出聽覺,使人如聞一路軍聲震天,顯得聲勢浩大,軍威顯赫。可見屬于實寫,沒有虛寫。

2.對友人的不舍、惜别之情。首聯以“柳”字略點折柳送别的特定場景,表現了送别的情誼。對趙都督戍邊報國的贊美之情。頸聯“忘身”“報國”及尾聯的反問,表達了詩人對即将出征的趙都督甘願馳騁沙場、為國捐軀的英雄氣概的高度贊歎。詩人自己渴望建功立業、濟世報國。尾聯寄寓了詩人不願做皓首窮經的書生,而想建功立業、報效國家的心志。

【解析】

“意不止送别”意思是情感豐富,結合分析出該詩表現的情感來即可。

首聯“天官動将星,漢地柳條青”,寫啟程。首句介紹趙都督動身,以天上的将星喻指趙的出發。這一巧妙的聯想、比喻,同時還拓展了詩作開闊的空間,令人想到趙都督或許就是在這樣一個繁星滿天的夜晚出發的。第二句既交代了出征時節是柳條發青的春天,又以“柳”字暗點折柳送别的特定場景,惜别之情,深蘊其中。颔聯描寫軍隊行進中的氣勢,表現了軍營的生活情景,表現對戍邊戰士的贊美。詩人仿佛親眼目睹這位将軍率領三軍正浩浩蕩蕩奔赴邊陲。以上兩聯,從啟程寫到行軍,重在勾劃趙都督英勇赴邊的非凡氣勢;後兩聯表現趙都督的内心世界以及他戍邊衛國的耿耿忠心。頸聯正面寫他立功報國的思想。“取龍庭”,借指誓殲敵虜。意思是無論“辭鳳阙”或“取龍庭”,都下定“忘身”、“報國”的決心。“辭鳳阙”在出征之前,“取龍庭”是在鏖戰之後,可見決心始終如一。尾聯以議論結束全詩。書生皓首窮經,不能為世所用,難免會有許多牢騷不平甚至生出棄文就武的想法。暗示王維也有希望建功立業而又壯志難酬的隐衷。這首送别詩,寫得意氣風發、格調昂揚,不作凄楚之音,表現了青年王維希望有所作為,濟世報國的思想。

【注釋】

都督:唐時在全國部分州置大、中、下都督府,府各設都督一人,掌督諸州軍事,并兼任所駐在之州刺史。代州:治所在今山西代縣。得青字:古人相約賦詩,規定一些字為韻,各人分拈韻字,依韻而賦,“得青字”即拈得青字韻。

天官:即天上的星官。古人認為,天上的星星與人間的官員一樣,有大有小,因此稱天官。将星:《隋書•天文志》說,天上有十二個天将軍星,主兵象;中央的大星是天的大将,外邊的小星是吏士;大将星搖晃是戰争的預兆,大将星出而小星不同出,是出兵的預兆。

刁鬥:古代行軍用具。鬥形有柄,銅質;白天用作炊具,晚上擊以巡更。

三軍:軍隊的通稱。井陉:古關名,即井陉口,又名井陉關,唐時要塞,在今河北井陉縣境内,井隘北井隆山上。秦漢時為軍事要地。

鳳阙:漢代宮阙名,在建章宮東,因為其上有銅鳳凰而得名。此處借漢說唐,用以泛指宮廷。

取龍庭:借指誓殲敵虜。龍庭:原指匈奴單于祭天的地方。

書生:讀書人。古時多指儒生。

【譯文】

天上星宿的将星動了,漢家營地上的柳條青青。

萬裡征途刁鬥聲聲鳴響,三軍将士迅速越過井陉。

辭别帝宮全忘了身家,立功報國定要奪取龍庭。

哪裡肯學那些書生之輩,終老窗前死啃一經。

【賞析】

首聯“天官動将星,漢地柳條青”,寫啟程。“天官”,即天上的星官。古人認為,天上的星星與人間的官員一樣,有大有小,因此稱天官。“将星”,《隋書•天文志》說,天上有十二個天将軍星,主兵象;中央的大星是天的大将,外邊的小星是吏士;大将星搖晃是戰争的預兆,大将星出而小星不同出,是出兵的預兆。首句介紹趙都督動身,以天上的将星喻指趙的出發。這一巧妙的聯想、比喻,同時還拓展了詩作開闊的空間,令人想到趙都督或許就是在這樣一個繁星滿天的夜晚出發的。第二句既交代了出征時節是柳條發青的春天,又以“柳”字暗點折柳送别的特定場景,惜别之情,深蘊其中。

  颔聯“萬裡鳴刁鬥,三軍出井陉”,描寫軍隊行進中的氣勢。刁鬥,軍中用具,白天用來燒飯,夜間用于打更報警,把它寫進詩中,富于實感地表現了軍營的生活情景。中間又以一個“鳴”字突出聽覺,使人如聞一路軍聲震天,外加“萬裡”二字修飾,更顯得聲勢浩大,軍威顯赫。“萬裡”句由物見人,借助聽覺渲染出征的氣勢,“三軍”句則正面寫人,詩人仿佛親眼目睹這位将軍率領三軍正浩浩蕩蕩奔赴邊陲。“井陉”,即井陉口,又名井陉關,唐時要塞,在今河北井陉縣境内。一個“出”字,點出了此次進軍的方位路線,與首句的“動将星”前後呼應。

  以上兩聯,從啟程寫到行軍,重在勾劃趙都督英勇赴邊的非凡氣勢;後兩聯表現趙都督的内心世界以及他戍邊衛國的耿耿忠心。頸聯“忘身辭鳳阙,報國取龍庭”,正面寫他立功報國的思想。“鳳阙”,漢代宮阙名,在建章宮東,因為其上有銅鳳凰而得名,此處借漢說唐,用以泛指宮廷。“龍庭”,原指匈奴單于祭天的地方。“取龍庭”,借指誓殲敵虜。這兩句互文見義,意思是無論“辭鳳阙”或“取龍庭”,都下定“忘身”、“報國”的決心。“辭鳳阙”在出征之前,“取龍庭”是在鏖戰之後,可見決心始終如一。

  尾聯“豈學書生輩,窗間老一經”,以議論結束全詩。上一聯作正面抒情,這一聯從反面議論,加以強調。“豈學”表示不應該學、不想學乃至決不學的意思。書生皓首窮經,不能為世所用,難免會有許多牢騷不平甚至生出棄文就武的想法。王維也有希望建功立業而又壯志難酬的隐衷,因此借題發揮,作為對于趙都督的贊揚之詞說了出來。

  這首送别詩,寫得意氣風發、格調昂揚,不作凄楚之音,表現了青年王維希望有所作為,濟世報國的思想。

八、杜甫《奉濟驿重送嚴公四韻》

奉濟驿重送嚴公四韻

杜甫

遠送從此别,青山空複情。

幾時杯重把,昨夜月同行。

列郡讴歌惜,三朝出入榮。

江村獨歸處,寂寞養殘生。

【注釋】奉濟驿,地名,在今四川綿陽。嚴公,即嚴武。因已寫過兩首送嚴武的詩,所以說“重送”。

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确的一項是( )

A.首聯點出送别的主題,“空複情”用拟人手法,明寫山,實寫人,将詩人此時的心境表露無遺。

B.颔聯先說未來相會難期,後叙昨夜月下同行,采用時序颠倒的寫法,曲折之中包含深情雅緻。

C.頸聯寫嚴武曆經三朝無比榮耀,任職地方的百姓對其讴歌惋惜,正面展現了嚴武的光彩形象。

D.尾聯寫詩人想象送别嚴武後回到浣花溪畔的情狀,用直抒胸臆的手法表達了自己的内心情感。

2.請簡要概括這首詩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八、杜甫《奉濟驿重送嚴公四韻》【答案】

1.C【解析】C.“任職地方的百姓對其讴歌惋惜,正面展現了嚴武的光彩形象”錯誤,“列郡讴歌惜”是側面表現。

2.對友人離去的不舍(感傷);對世事無常的感慨;對友人政績的贊揚;友人離去後的孤獨寂寞。(答對任意3點)

【譯文】

遠送你從這裡就要分别了,青山空自惆怅,倍增離情。什麼時候能夠再舉杯共飲,昨天夜裡我們還在月色中同行。各郡的百姓都讴歌你,不忍心你離去,你在三朝為官,多麼光榮。送走你我獨自回到江村,寂寞地度過剩下的歲月。

【賞析】

《奉濟驿重送嚴公四韻》是唐代詩人杜甫創作的送好友嚴武的詩作。此詩既贊美嚴武,也發出他自己“寂寞養殘生”的歎息。詩意在送嚴武奉召還朝。詩人曾任嚴武幕僚,深得嚴武關懷,所以心中那種依依不舍的别離之情,不必再用言語解釋。

“遠送從此别,青山空複情”,詩人送了一程又一程,送了一站又一站,一直送到了二百裡外的奉濟驿,有說不盡的知心話。“青山空複情”一句,饒有深意。青峰伫立,也似含情送客;途程幾轉,那山仍若戀戀不舍,目送行人。然而送君千裡,也終須一别了。借山言人,情緻婉曲,表現了詩人那種不忍相别而又不得不别的無可奈何之情。

“幾時杯重把,昨夜月同行”,傷别之餘,詩人自然想到“昨夜”相送的情景:皎潔的月亮曾和他一起“同行”送别,在月下同飲共醉,行吟叙情,離别之後,後會難期,詩人感情的閘門再也關不住了,于是詩人發問道:“幾時杯重把?”表達了對世事無常的感慨。

“列郡讴歌惜,三朝出入榮”,詩人想到,像嚴武這樣知遇至深的官員恐怕将來也難得遇到,于是離愁之中又添一層凄楚。關于嚴武,詩人沒有正面頌其政績,而說“列郡讴歌惜,三朝出入榮”,說他于玄宗、肅宗、代宗三朝出守外郡或入處朝廷,都榮居高位。離任時東西兩川屬邑的人們讴歌他,表達依依不舍之情。

“江村獨歸處,寂寞養殘生”,最後兩句抒寫詩人送别後的心境。“獨”字見離别之後的孤單無依;“殘”字含風燭餘年的悲涼凄切;“寂寞”則道出知遇遠去的冷落和惆怅。兩句充分體現了詩人對嚴武的真誠感激和深摯友誼,依戀惜别之情溢于言表。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情感资讯推荐

热门情感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