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英國與日本都是當今世界上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
2018年世界十大經濟體排名,日本第三,英國第五.
2018年日本人均GDP高達3.9萬美元,世界上人口超億國家中,僅有的兩個發達國家之一(另外一個為美國)
英國的人均GDP更高達4.2萬美元,而且英國的人類發展指數為0.922(世界第十四)高于日本的0.915.
相較而言,英國的發達程度高于日本.
(英國倫敦和日本東京)
二,從面積來說,英日兩國都非大國,而且人口密度極高,2018年英國人口密度為274.8人/平方公裡、日本為347.8人/平方公裡(世界第八),遠高于全球平均人口密度58.05人/平方公裡.
(日本面積37.8萬平方公裡、英國面積24.4萬平方公裡)
兩國不僅面積小,而且自然資源貧乏,在靠人口和土地的農耕時代,都非世界頂級的強國.
相比較而言,日本資源禀賦更是悲慘,起碼英國有工業革命需要的煤鐵資源.
(日本的農民)
三,工業革命後兩國崛起為世界強國的原因有以下三條.
1,較好的地緣位置:大航海時代之後,歐洲的貿易中心從地中海轉移到了大西洋,英國成為了北大西洋的貿易中心,積累了大量的财富,奠定了英國發生工業革命的基礎.
(三角貿易示意圖)
日本崛起一個重要的原因是,由于距離離英國本土最遠,遠東是英國的力量極限,為了制衡清帝國與俄羅斯,英國扶植日本.
2,英日兩國堅持貿易立國。
兩國都是島國,自然資源貧乏,市場不大,因此都必須以貿易立國,依靠進口原材料制成工業品出口獲得财富。
(全球石油貿易流向)
3,英日兩國堅持教育立國。
在大航海時代和工業革命導緻的全球化之後,人才是比自然資源更重要的資源。
a,英國是世界上第一個工業化國家,人類極其重要的發明如蒸汽機、青黴素、脫氧核糖核酸(DNA)、多利羊和噴氣式發動機等等都來自英國。
沒有持續的教育投入和大量的人才這些都是不可想象的。
(英國工業革命的童工)
比如劍橋大學創建于1209年,全球最古老的出版社——劍橋大學出版社也誕生在劍橋。
牛津大學有檔案明确記載的最早的授課時間為1096年,之後在1167年因得到了英國皇室的大力支持而快速發展,是現存全球最古老的大學。
(牛頓)
截至2014年8月,英國以世界1%的人口,從事世界5%的科研工作,所發表學術論文占9%,引用量達12%,僅次于美國。獲國際大獎人數約占世界的10%,有78位諾貝爾科學獎得主,居世界第二。
b,明治維新後日本大力發展近代資産階級性質的義務教育,提出了“教育立國”的口号.
(日本皇室接送小公主上幼兒園,即使下雨天也是孩子自己拿包包。)
此外亦選派留學生到英、美、法、德等先進國家留學。
較高素質的人口使得日本成為亞洲第一個走上工業化道路的國家成為可能。
(二戰中,"李梅火攻",讓東京成為一片廢墟)
戰後,日本成為一片廢墟,但較高素質的日本人還在,因此當朝鮮戰争爆發後,美國大量的軍需訂單,讓日本恢複元氣,而且迅速崛起.
日本是第一個從戰後的“發展中國家”一躍跨入“發達國家”的行列。1968年,日本經濟躍居世界第二位,僅次于美國。
(五六十年代的日本)
近年日本每年的科研經費達1300億美元,高居全球第二。
截止2018年諾貝爾獎的出爐,至此獲得諾貝爾獎的日本人(包括日裔)共計28人,其中有3人在獲獎時已經取得外國國籍。
(日本工業機器人)
進入21世紀以後,在自然科學領域按國别劃分,諾獎獲獎人數日本僅次于美國,居世界第二.
三,對外進行侵略和殖民掠奪.讓英日兩國更強.
英國與日本崛起後都對外發動侵略戰争,獲得了巨大的資源和财富.
但要明白的是,強大以後才能對外侵略和掠奪,英國不擊敗西班牙成為不了世界海洋霸主.
日本也是明治維新強大國力之後,才在甲午戰争中戰勝清帝國,後來更是在日俄戰争中戰勝了列強之一俄羅斯帝國.
總之,一個國家要發展和富強,人才是第一位的,因此發展教育是富強的根本.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