喚醒自己沉睡的靈魂?“哥哥姐姐,你們下次還會來嗎?”,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喚醒自己沉睡的靈魂?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哥哥姐姐,你們下次還會來嗎?”
我望着孩子那張青澀稚嫩的臉龐和那雙閃着星光的眼睛,笑着點點頭。
做學生的時候,曾聽到過這樣一句話“真正的教育是用一棵樹去搖動另一棵樹,用一朵雲去推動另一朵雲,用一個靈魂去喚醒另一個靈魂”。原來自己還不明白這句話的真正含義,直到我踏上了回到家鄉的鄉鎮小學支教的道路。
今年的夏天格外炎熱,蟬鳴聒噪,烈日當頭,揮汗如雨。頂着中午的暴曬,我和支教實踐隊員們步行抵達我家鄉的小學中心校。猶記得以前,我經常牽着父親的手,走過坑坑窪窪的山路,路過這所學校,與來來往往的學生們擦肩而過。現在的我,以支教教師的身份回到家鄉的校園,心中别有一番滋味。見證着家鄉小學校園的環境從原來的簡陋粗糙到現在的整潔精美,辦學規模逐漸擴大,我的心中滿懷欣慰與愉悅。走進六年級一班的課堂,孩子們端正坐着,看到我們到來,臉上挂滿藏不住的開心與激動。第一次站上講台,面對這群可愛且富有活力的孩子們,頓時身上多了一份難以言說的責任。
喚醒想象之力
我擔任學校的語文教師,教授孩子們古詩詞與課文。學到鄭燮的《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這句話的賞析之時,我談到此處的“咬定青山不放松”,展現了竹生命力的頑強與剛毅的性格。
而台下的一位小男孩舉起手,表達另一番想法:“老師,我覺得這裡的‘咬定青山’表現的是竹子雖然生于惡劣的自然環境,但是仍然有對青山的熱愛,說明竹子具有感恩的品質。”孩子們聽後小聲讨論着,不時傳來質疑聲與笑聲。男孩瞬間漲紅了臉。我連忙讓大家安靜,然後說道,“這位同學的理解雖然與參考答案不符,但是有自己的獨特之處,想法值得表揚!”
小男孩的眼睛閃着星星般的光亮,崇拜地望着我。我繼續講:“孩子們,語言的學習其實沒有完全的标準答案,就像這個世界是多姿多彩、缤紛燦爛的。想象力是我們的寶貴财富,請不要因此而懷疑與否定自己!”見山是山,見山也可以不是山。我為孩子們獨特的感知力與理解力而感到欣喜。所有的天馬行空、奇思妙想都應該得到尊重與珍視,因為他們都是這世間獨一無二的、鮮活立體的靈魂個體。
喚醒理想之美
後來,通過與孩子們的深入交談與上門拜訪,我了解到他們大多數都是家鄉的留守兒童、貧困兒童,甚至是孤兒,由爺爺奶奶撫養長大。生活的艱難與貧苦或許會成為他們受教育道路上的絆腳石。于是我在課堂上試探性地詢問他們對于讀書的态度。有些孩子的回答卻是:“不太喜歡,讀書好累呀,而且還要交那麼多學費。”
我望着他們純真的臉龐,嚴肅地搖了搖頭:“孩子們呀,讀書雖然很苦很累,但是可以改變我們的命運,讓自己成為想成為的人,為家庭、家鄉與社會作出貢獻。”台下孩子眼神放光,聲音蹦了出來:“那它可以讓我賺錢幫家裡蓋個大房子嗎?”“那讀書可以讓我當老師嗎?”“它可以讓我當兵保衛祖國嗎?”我微笑着,堅定地朝他們點着頭,内心為他們的懂事善良感到驕傲。“孩子們,有句名言說得好,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讀書是我們提升能力、實現夢想、放飛希望的捷徑!所以無論任何時候都不要放棄讀書!”他們的眼神變得愈加笃定與堅毅,内心的希望仿佛在湧動。
我深知教育的力量有多強大。是它讓我的父親從一窮二白的山村走出來,考上軍校保家衛國;也是它讓我走出鄉鎮,考進大學實現自己的夢想。我的話雖不勝千言萬語,但能給孩子們的内心埋下希望的火種、點燃夢想的火苗。我期待着終有一天,他們能夠讓理想之火熊熊燃燒,照耀家鄉的未來之路。
離别的日子悄然到來。那天孩子們給我們唱了一首《送别》。“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伴着悠長的歌聲,我又仔細端詳每個孩子的臉龐:有的人淚光閃閃,有的人面容和藹,有的人飽含微笑,有的人目光炯炯。
在這一刻我仿佛體會到了教育的意義:是呼喚孩子們的初心與熱情,喚醒藏在他們内心深處的希望與夢想。那天風和日麗,微風輕拂,那是我最難以忘懷的夏天。
責任編輯:謝宛霏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