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蘋果iphone生産線轉移至印度

蘋果iphone生産線轉移至印度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23 11:07:11

蘋果iphone生産線轉移至印度(蘋果是時候考慮放棄印度市場了)1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蘋果在印度市場陷入了冰點。日前有消息稱,蘋果iPhone印度市場銷量上半年不到100萬部。而三名蘋果銷售高管在重組其業務時離開了公司。根據Counterpoint Research的一份報告,它在印度隻有2%的市場份額,而即便在2017年,蘋果在印度也僅僅銷售了320萬部iPhone。

但是不僅僅是蘋果遭遇到印度愈加嚴峻的競争壓力,在印度市場的頭号廠商三星也在印度加大了投入,國産手機都在印度市場建立了工廠,在印度市場,蘋果之外的廠商都在卯足了勁開拓渠道、降低成本以便于在低端市場更有競争力。

普通印度普通人的一切都與炫耀性消費扯不上關系

iPhone在印度賣不動,一個重要原因也在于蘋果過去對印度市場不太重視,一度缺失市場教育,也正如蘋果在印度的市場負責人就非常迷茫的表示,蘋果在理解這個國家上也遇到了困難,導緻銷售團隊沒有方向。其實本質在于蘋果長期在印度這個市場相對封閉的國家長期以來都缺乏品牌宣傳與市場教育,導緻印度消費者對于蘋果的品牌崇拜與高端調性的感知非常弱,注重實用性與經濟性的印度人其實也并不像國人那樣認為iPhone是一種社交身份的加持。在印度市場,圍繞普通印度普通人的一切也與炫耀性消費扯不上關系。

在另一方面,印度市場的高關稅擡高了iPhone等進口電子産品的價格,自從印度 2014 年提出「印度制造計劃」以來,為了扶持本地制造業,一直在策略性調漲進口關稅,其中智能手機進口稅率已經從10%上漲到了20%,而且印度甚至拒絕為蘋果提供任何稅收優惠,這導緻原本價格高昂的iPhone售價在印度要超過其他市場,給蘋果在印度的銷量雪上加霜。

而印度為何這麼堅決的拒絕給蘋果提供任何稅收上的優惠呢?顯然印度政府也是考慮到印度的民生與收入。作為世界上人口第二多的國家,印度其經濟情況與收入狀況不容樂觀。在今天,印度的人均GDP與收入不到中國的四分之一,接近20%,人均收入世界排名第136位。早前有印度媒體說,中國最窮的生活在印度都算中等。

蘋果iphone生産線轉移至印度(蘋果是時候考慮放棄印度市場了)2

如果說按照印度的經濟增長速度來看,如今,印度的年增長率達到了7.2%,從未來5~10年來看,也未必能漲到中國人均收入的40%~50%,但即便能夠達到這個數據,多數印度人民依然買不起iPhone。福布斯發文稱,即使中國停滞不前或者經濟增長完全停止,同時印度經濟每年以10%的速度增長,印度仍然要到2034年才能趕上中國。

因此對于印度人來說,有限的收入需要更多放在關于生計、醫療、教育以及家庭衣食消費、養老等諸多方面的花銷,因此印度國家政策導向一方面是保護民族産業并擴展就業,另一方面提倡節儉,商品花銷注重實用性與性價比,自然也不願意看到久處貧困的印度市民興起對iPhone的盲目崇拜與攀比之風。

甚至随着印度貧富懸殊越來越大,階層矛盾愈加凸顯甚至可能會成為印度社會的不穩定因素。因此印度總理辛格一直提倡并号召商業領袖要“避開炫耀性消費,成為節約的榜樣”。而前不久印度首富安巴尼修建一座173米高的新豪宅就遭遇了印度由上而下廣泛的輿論批評。有印度的評論員說,印度的貧富分化正在變得日益嚴重,而安巴尼卻在為自己修建一座地标,一股憤怒的潮流正在湧動,公衆對這種荒唐的揮霍越來越不能容忍。

但是,蘋果并沒有認清印度的國情與事實,還在印度提出了各種優惠政策要求。有印度官員表示,蘋果提出的要求在外資公司中是史無前例的,比如要求在未來15年内,對于零部件、資本支出、制造業務等多項業務提供免稅待遇。

這其實也是小米的紅米手機在印度能夠暢銷的重要原因,相對于iPhone的售價,國産手機的品質、售價與配置在印度普通消費者眼裡簡直就是印度良心。而蘋果在印度也隻能重點推銷老款iPhone,最新的機型在印度高昂的售價基本賣不出去。蘋果在印度市場,隻能年複一年賣舊款與iPhoneSE這種價格相對便宜的iPhone産品。而在印度市場,舊款iPhoneSE等小屏手機在具備相對較好的配置、廉價又大屏的Android手機面前,幾乎毫無競争力。

蘋果早些年沒有在印度打開局面,今後更加難上加難

根據IDC的研究報告,一季度印度手機市場出貨總量為5660萬台。前五大手機廠商分别為:三星(28.1%);、小米(14.2%)、vivo(10.5%)、聯想(9.5%)、OPPO(9.3%)。與小米等國産手機在印度市場的增長來看,蘋果的銷量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從今天來看,Android陣營所有的主流大廠都将印度市場視為必争之地,在該市場的投入越來越多,這意味着蘋果要在印度市場與國産手機與三星等品牌競争,要付出的成本與投入越來越大,但所獲的銷量從未來成長性來看,可能依然難以提升。

如果要在印度市場死磕,意味着蘋果要在印度市場渠道鋪設、廣告投入、工廠建設、政府關系等諸多方面都要全方位去鋪開去深耕,去砸錢,但即便蘋果能在印度市場這麼做,但由于iPhone的售價可能依然會讓印度人望而卻步。簡單說即便蘋果在印度花大錢投入了,還未必會有成效。

對于印度人民來說,買手機注重是能用,好用,用的久,最關鍵是便宜。所以功能機在印度市場依然非常暢銷。根據市場調研公司 Counterpoint Research 的報告,2018 年第一季度,印度市場的手機出貨量同比增長了 48%,主要的驅動力來自于出貨量同比增長了 1 倍的功能機。這決定了蘋果與該市場是無緣的。

蘋果iphone生産線轉移至印度(蘋果是時候考慮放棄印度市場了)3

而随着所有主流廠商都進入印度,印度消費者的可選擇性越來越多,由于目前印度市場幾乎是當前唯一一個沒有飽和的而且人口衆多的市場,它已經成為各大主流Android廠商的第一海外市場,在中國市場能夠買到的手機,未來将第一時間鋪到印度市場。而且,随着市場競争的加劇,各大Android大廠的新款旗艦在印度市場往往會玩各種降價促銷,而這些新款旗艦又是與價格高昂的iPhone的老款手機競争,iPhone基本上是沒有活路的。

在今天,小米OV、三星等廠商在印度要政商關系有政商關系、要工廠有工廠,要渠道有渠道,要零售店有零售店,要代理商有代理商。OV在印度分别擁有大約7萬家銷售網點,小米在印度有40家小米之家,另外擁有2500家合作實體銷售店。如今三星已經準備在印度建最大的工廠,這将是迄今為止全球最大的手機工廠,将實現每年最高 1.2 億台手機的産量。

蘋果iphone生産線轉移至印度(蘋果是時候考慮放棄印度市場了)4

而從國産手機廠商來看,有14家國産手機廠商已經在印度建廠并開足馬力生産新機,也就是說,幾乎所有來到印度的中國手機廠商都在印度設立了工廠。

這是因為要迎合印度的政策——所有從國外進口到印度的手機整機,除了繳納10%的基本關稅之外,還需繳納35%-40%的增值稅,而印度本土生産的整機繳納的增值稅稅率僅12%。而印度之所以有這麼重的進口稅,有兩方面考慮,其一是保護民族工業與制造業,其二是要通過外資工廠解決印度就業問題。

顯然印度狼多肉少,并且都已經殺紅了眼,各Android大廠在印度渠道深耕與供應鍊的建設上已經非常深入。基本上實現了在印度本土化生産,而蘋果當前還沒有做到。因此蘋果要搶市場,比幾年前要難得多。基本上,蘋果早些年沒有打開局面,今後更加難上加難。

要懂得取舍與放棄,蘋果應該考慮放棄印度市場了

因此,蘋果其實更多需要考慮的是如何在歐洲市場、中國市場等蘋果經營的比較好的市場進一步擴大市場份額,這可能要比去印度搶食要容易的多。畢竟,在這些市場,蘋果的供應鍊渠道建設與市場經營已經做的非常深入,對消費者喜好也更為了解,況且蘋果在這些市場至少在品牌影響力層面沒有任何對手。在這些市場拉升個幾百萬銷量要比在印度市場從100萬銷量漲到200萬要容易的多。

印度市場是一個龐大的低端手機市場,印度的經濟現狀在短時間内難以改變,蘋果長期以來的高端市場定位決定了它需要要在中低端市場讓出它的市場份額。而且蘋果本身是需要保持高端市場的産品調性,這意味着蘋果不可能通過不斷降價促銷的方式來搶市場,在利潤之外,這種方式可能會對它的品牌造成嚴重打擊與傷害。

況且,iPhone的售價是印度普通手機售價的近八倍。如果在印度今天的消費水平與人均收入下,蘋果還能在印度暢銷,那其實對印度來說也并不是一件好事,這其實意味着iPhone變相壓縮了印度消費者在其他方面的支出,并且讓印度消費者原本捉襟見肘的生活消費開銷受到影響,并降低了他們的生活水準。印度窮人太多,這種情況短時間内很難改變,以印度的經濟水平來看,印度市場至少在未來10年内都很難跟上過去幾年中國消費者的水平與節奏。這決定了印度市場的手機消費将在很長時間内,價格将一直是影響銷量最重要的因素。

對于印度政府來說,維護大多數窮人的利益就是維護社會穩定。比如有印度政府官員希望“印度産”iPhone 在印度的售價能低到220美元,但是蘋果自然不會接受這樣一個契合印度國情但遠離其自身利潤與定位的低廉售價。畢竟,商人做的是生意,而不是慈善。

因此,其實跟做人一樣,蘋果需要懂得取舍與放棄,拿好屬于自己的東西,而不是什麼都想要。基于成本與市場時機以及印度當前的競争格局與搶食的難度來看,其實蘋果是時候考慮放棄印度市場了。

更多精彩内容,關注钛媒體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載钛媒體App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