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b站小童星

b站小童星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9 18:00:05

在b站看《風犬》當然要開彈幕。

上周,《風犬少年的天空》(以下簡稱《風犬》)迎來了大結局。這部沒有流量明星,也不算知名IP的網劇, 起初最值得關注的是它的“出身背景”。

《風犬》是B站投資出品的第一部影視劇。嚴格來說,是在B站以5.13億港元戰略投資歡喜傳媒之後,跟着歡喜傳媒“陪嫁”過來的。雖然,B站并沒有參與《風犬》的制作,但二者有着相同的氣質内核,中二、熱血和沙雕時常無縫銜接。

在《風犬》中,有時候為了戲劇效果,導演會打破第四面牆,跳脫出現實邏輯,最後一集的結尾就是一段超現實的回憶殺。彭昱暢扮演的老狗一路狂奔,而本劇幾乎所有出現過的角色也在他奔跑的途中一一亮相,甚至包括已經去世的人物:父親塗夫(黃覺 飾)和朋友劉聞欽(周遊 飾)。當狗哥跑進校園時,他的内心獨白作為畫外音響起,而當他終于跑上學校的天台,站到他喜歡的女孩——女主角安然(張婧儀 飾)面前時,安然說的第一句話竟然是:你的旁白我都聽到了。

b站小童星(在B站看風犬少年的天空)1

安然。

近些年來,國産劇在青春片領域仿佛突然開了竅,走出了“青春傷痛文學”,也走出了“艾利斯頓商學院”,回歸到普通人的家庭和校園,觀衆能從中看到自己和年少時光裡出沒過的人,《風犬》尤其如此。盡管時常有無厘頭或者誇張的喜劇橋段出現,但卻不會讓觀衆覺得懸浮或失真。

重慶的煙火氣

之所以能做到這些,因為《風犬》始終彌漫着一股市井煙火氣。本劇的故事發生重慶。關于這座城市一切标志性的元素:上坡下坎的地形、區分貧富的上下半城、火鍋、小面和椒鹽普通話······在《風犬》之中都不僅僅是故事的背景闆而已,而是真正融入了這部劇的骨血,成為了塑造人物、推動情節的重要因素。

例如,劇中幾位主角,生長在下半城的“大興村四兄弟”在學校之外都講重慶話,在學校内彼此講椒鹽普通話。

b站小童星(在B站看風犬少年的天空)2

“大興村四兄弟”,:(從左至右)嬌嬌、老狗、咪咪、嘴哥。

而以轉校生身份亮相的安然、馬田,劇中沒有清晰交代過他們過去的背景,但從他們不能吃辣、不說重慶話等細節可以推測,他們可能不光是這個學校的外來者,也是這座城市的外來者。他們生活在上半城,家境優渥。

b站小童星(在B站看風犬少年的天空)3

馬田(左)和安然。

當狗哥等人和安然、馬田在一起時,他們會盡量說普通話,而當馬田和安然也會不時冒出兩句發音蹩腳的重慶話時,除了喜感,觀衆還能感受到幾個年輕人日漸堅固的友情和萌芽的愛情。

b站小童星(在B站看風犬少年的天空)4

之所以能夠利用這些細節塑造人物,是因為總導演張一白和編劇裡則林都在重慶長大,兩人還是重慶市第二十九中學的校友,這所高中也正是劇中“解放碑中學”的原型。

除了張一白,《風犬》還有另外兩位導演——韓琰和李炳強,他們分别拍攝了該劇夏天和冬天的部分。盡管由三位導演共同完成,但觀衆在觀劇過程中不會感受到風格的割裂。韓琰認為,之所以能實現風格統一,除了劇本自帶的強烈風格以外,張一白對于整體風格的把控、演員出色的表演都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彈幕的“火鍋”體驗

《風犬》就像一鍋重慶火鍋,鍋底鮮香麻辣,足夠霸道、但還能吃得出不同食材的口感和味道,不管是不同的導演,還是多種風格元素,都能找到合适的方式融入其中。

一條腦洞清奇的彈幕可以讓原本就頗具喜感的段落好笑程度翻倍。比如,即将跑到終點線的咪咪聽到苦追多年的女同學終于答應畢業後做他的女朋友,咪咪興奮地高高跳起,四肢在空中扭成奇異的形狀。這段戲韓琰在後期剪輯時看過太多遍,已經麻木了,但這時,他看到一條彈幕飛過:“《釜山行3》沒有你我不看。”韓琰瞬間被逗樂了,為了能給這條彈幕點贊,他還專門去答了題。

b站小童星(在B站看風犬少年的天空)5

韓琰導演點贊的彈幕。

從彈幕也可以直觀地看出用戶們對于《風犬》的認可,各校賀電、表白許願······B站彈幕能給出的高規格禮遇,《風犬》一樣不落。

b站小童星(在B站看風犬少年的天空)6

張一白發微博稱:“什麼十萬人同時在線,什麼幾百萬彈幕,于我那都隻是數字而已。隻有到大結局時看到滿屏各

作為一名行業觀察者,在看劇的同時,我也在通過彈幕看那些看劇的人——看現在的年輕人如何評判劇中幾段“門不當戶不對”的愛情,看很多觀衆壓根認不出客串的張一白和甯浩,也識别不出直白的《瘋狂的石頭》的梗,看大家留言說我一定要考上XX大學······看到最後,都是時代的眼淚。

上周,觀衆等了整整十六集的告白終于被老狗聲嘶力竭地喊了出來,他還放言“如果編劇這季不讓我們在一起,我就讓他一直寫一直寫!”而他喊出的每句話,都用潑墨式的大字顯示在畫面裡,用現在流行的話說——導演幫把狗哥的表白打在了公屏上。當然,這些畫面上早已被“舒服了”、“完結撒花”高密度地覆蓋了。

b站小童星(在B站看風犬少年的天空)7

圖片來源:哔哩哔哩

全現在和導演韓琰的對話,就從大結局開始,圍繞着《風犬》的創作、和張一白導演合作的體驗,以及B站這一獨特的平台。

以下是全現在對韓琰的專訪節選:

有張一白導演在,《風犬》的風格不會有割裂

全現在:看完大結局我最想問的一個問題是,主角對導演、編劇喊話同時出字幕形式是如何确定的?

韓琰:是一白導演想出來的。劇本出來以後,一白導演就已經想象出這個畫面了,當他描述這個畫面的時候,我們就已經被感染,覺得很牛了。因為角色突然間跳出來,以一個客觀的角度面對觀衆講話是本劇的一個風格,最後用這樣的方式去結束也是很統一的。

全現在:《風犬》由張一白、你和李炳強三位導演共同完成,三位的合作方式是什麼?你側重在哪個部分?如何讓風格保持統一?

韓琰:我們是分冬、夏兩個時間段拍的,我主要負責夏天的部分。首先,我覺得劇本自帶的風格體系已經非常明确和強烈了,演員表演方式也在拍攝過程中逐漸成型,我們都找到了劇本裡适合的語境。當然在拍之前我也看了很多李炳強導演拍的片段和素材。但最主要的還是因為張一白導演的把控。他會把控所有的東西,也會事無巨細地關心我們每一個地方的創作,有他在我不擔心我們有風格割裂的問題。

全現在:這是你跟張導第一次合作嗎?有什麼感受?

韓琰:第一次。從他身上學到很多東西,他在講戲的時候對于人物情感的處理,該怎麼去把握演員的表演節奏,比如在拍最後一集安然得知劉聞欽死訊的那場哭戲,演員情緒很飽滿,她轉過身去的時候雖然走得很遠鏡頭已經拍不到了但她還在哭。張導就讓大家拎着機器追上去,所以幾十個人就這麼扛着機器和燈去追,拍下了現在呈現出的特别動人的一幕。

全現在:張導第一部作品就是偶像劇《将愛情進行到底》,後來他一直在拍電影。這次重回劇集領域,有沒有跟團隊表達過他希望達成什麼結果?

韓琰:有聊過,當然是希望做一部跟他以前做的不一樣,也跟市面上我們能看到的青春劇不一樣的東西。

全現在:你覺得《風犬》不一樣在哪裡,為了“不一樣”,團隊做了哪些工作?

韓琰:我覺得我好像很少在一部青春劇裡看到那麼真實的場景,真實的職業和這麼有生命力的人物。比如美術一開始搭的老狗的家,其實質感非常好,我們看了都覺得還不錯,但是張導到了現場以後就提了一個要求:把屋子再切掉一半。攝影團隊說這樣拍攝空間會變小,但張導非常清楚他自己想要的東西,他知道如果這個“家”大了,就不是老狗和他父親這個階層的人物應該住的空間。我覺得在張導在這些地方的把控讓這部劇真實的質感是可以被觸摸到的。而能被觸摸到的生活質感,就已經是很“不一樣”了。

全現在:正好有這一機會,我來驗證一個觀衆們的猜測。有次安然來給做飯時,剛好劉聞欽在,他看到了安然。但大家都很好奇,安然是不是也看到了劉聞欽?他們倆是否通過牆壁上的鏡子對視了?

b站小童星(在B站看風犬少年的天空)8

觀衆非常好奇兩人有沒有對視。

韓琰:劇本裡安然并沒有看到劉聞欽,但是在拍的時候我們覺得如果有一個不同的東西在呢?我記得我跟張婧儀說,假如你覺得那個人是欽哥你會怎麼表現?當時也沒有想好到底要用哪種,但我覺得可以留兩條不同情緒的片段,剪輯的時候再決定,我們希望可以讓觀衆有一些遐想。但是我覺得可以不要破梗,讓安然和劉聞欽到底有沒有看到彼此成為永遠的一個謎,這樣更好。

全現在:之前在張一白導演的一篇采訪中,他說這部劇是對他“青春劇美學的颠覆”。在合作之前,你覺得張導的“青春劇美學”是什麼?這次合作之後,你覺得他在哪些方面被颠覆了?

韓琰:張導的《将愛情進行到底》我們在上學的時候也是每天都要追的。那個時候國内基本上沒有看到過青春題材的偶像劇。在我看來張導所謂的颠覆首先還是從剛才所說的角度,他做了一部具有煙火氣的青春片。《将愛》的故事在上海,但我們在山城重慶,這兩個地域與生俱來的氣質完全不一樣,上海可能偏小資、浪漫,但重慶有一種煙火氣,高樓林立和人間煙火近在咫尺,沖突又融合。

另外劇裡很多非常無厘頭的、放肆的表演方式和表演戲劇橋段都是我們想追求的。因為我覺得青春是沒有原則的,也是沒有規矩的,就應該是放肆的。我覺得張導做了一部非常極緻同時又非常具有市井氣的青春劇,它讨論了很多社會性的話題、包括階級、貧富差距,人與人之間的信任、自我身份的認同······這些都是過去的青春劇裡很少讨論的。所以我覺得他在美學、社會話題和思想深度上都有一個很大的變化。

全現在:你提到對于階級的讨論,現在很多影視劇裡的愛情故事要麼直接架空一個背景,不涉及階級,要麼主角處于同一個階級,比如都是貴族、都是神仙,也不會面對這個問題。

韓琰:對,其實階級和貧富(差異)是從出生的第一刻開始就存在且伴随着每個人。隻不過好像在生活中探讨這個話題容易觸動自尊,所以很多青春劇不會關注這些。那些劇的架空感會讓人覺得那個世界雖然不存在,但是每個卻都向往在那個世界裡遇到一個高富帥。

我覺得《風犬》好的地方在于我們也有這樣的(高富帥)人物,比如說馬田,但是他很真實。他不僅是一個有錢人家的孩子,還是一個真實的17歲的少年,自負、中二、有各種各樣的小毛病,顯得這個人物很有趣很生動,而他那些所謂“高富帥”的行為也變得特别的可愛。

b站小童星(在B站看風犬少年的天空)9

“高富帥”馬田和小面面館老闆的女兒嬌嬌,很多網友非常喜歡這對“甜椒CP“。

全現在:剛剛我們提到《風犬》既有煙火氣、有現實議題,同時還有無厘頭的部分。團隊如何把控跳脫和現實的平衡?

韓琰:演員的表演是一方面,我覺得這幾個演員有點過于優秀了,他們在表演的過程中就已經完成了你剛才的問題。他們可以在一分鐘甚至一秒鐘内完成由悲轉喜的情緒轉化,這在我的拍攝經驗裡算是第一次。比如有一場戲是老狗的父親去世,他的幾個朋友在門外面哭着看他,又想進去勸他。那場戲本身很傷感,但是他們幾個的表演又帶着一種喜感。我覺得他們的表演承載了這部劇紮實的部分,讓你能夠進入到那個世界,願意去相信那些事。

至于如何平衡風格,首先我并不覺得這兩種風格是完全矛盾的。周星馳的很多電影也是既有煙火氣,又很無厘頭。現實中也是一樣,生活中有些人就是很跳脫的,而且越是接近市井,越會發現裡面有很多有生命力的、鮮活的人,《風犬》隻是把他們提了出來。以嬌嬌為例,有人覺得她行為誇張,但彈幕也有很多人說“我們重慶女孩就是這樣”,所以我覺得這兩種風格本身就沒有違和感。

在B站看《風犬》當然要開彈幕

全現在:B站平台的用戶總體比較年輕,對于這些年輕用戶的評價你怎麼看?有哪些出乎意料的地方?

韓琰:我覺得基本上我們所希望傳達的淚點、笑點和一些有争議的點,觀衆都接收到了,而且他們的評論跟我們在拍攝剪輯的時候所想的很多東西是類似的。但某些點是我們沒有想到的,或者是拍攝的時候沒有感受到的,比如我看b站上還有人剪了李大軍(保安)和潘主任(教務主任)的CP視頻,非常有趣。

全現在:平常有在b站上看視頻,或者開彈幕看視頻的習慣嗎?

韓琰:有。在B站看視頻肯定是會開(彈幕)的。

全現在:一般會看些什麼?

韓琰:我會看一些up主剪輯的視頻,比如群像視頻,或者CP向的比如林黛玉和伏地魔之類的。有很多視頻我在别的平台刷到後,會回到b站找一找。

全現在:B站彈幕經常會出現這種情況,此處本來是一個淚點,結果某條彈幕出現後,可能就莫名其妙地變成了一個笑點。

韓琰:對,很多次片尾本來很傷感,但是彈幕全是“别開窗”。我覺得挺有意思的,說明觀衆很喜歡這個劇,不希望它結束,包括大家刷屏的“吾輩楷模”,我覺得都特别的好玩。

b站小童星(在B站看風犬少年的天空)10

《風犬》的片尾曲由周迅和陳坤演唱,歌詞的第一句是周迅的“打開窗”,所以每到片尾,觀衆都會刷跟“别開窗

全現在:類似這種本來嚴肅的場景被消解掉的情況,作為創作者,會覺得這是對作品的一種破壞嗎?

韓琰:不會。我覺得大家喜歡這部作品才會去發這些好玩的彈幕,如果觀衆對于你的作品沒有情感,也不會真情實感地去調侃或者玩劇裡的梗。

全現在:如果要向一個從來沒有看過《風犬》的用戶推薦這部劇,你最推薦的打開方式是什麼,開彈幕還是不開彈幕?

韓琰:當然要開彈幕,在b站上看《風犬》不開彈幕一定會少了很多樂趣。而且有些彈幕本身也挺有意思的,有一些我們沒表的劇情,彈幕還會幫忙腦補,甚至神展開,我覺得(劇和彈幕)是相互的一個東西,而且B站彈幕還是很和平很有教養的。

“我們值得更好的評分”

全現在:有沒有關注這部劇的在豆瓣上的評分?大家對《風犬》的評價最開始有些兩級分化,播出幾集後,豆瓣評分從7.1漲到7.9(截止發稿日已達8.0分)。你怎麼看待這個現象?這個情況創作團隊之前想到過嗎?

韓琰:可能觀衆對這個劇風格期待是應該深沉一點,而我們人物一上來出場是比較歡脫的,有些觀衆一下子進入不了那個語境,于是對它産生了排斥。播出後也有在想是不是一開始給的太猛了?但此刻我依然覺得,在創作上一開始就應該明确的呈現出我們的風格,這才是《風犬》的特色。

後來我看評論發現有很多觀衆其實并沒有完整的看完一集,甚至隻看了前5分鐘就來評分了,我個人覺得這種評價并不客觀。我希望所有看劇的人,不管看《風犬》還是看任何一部作品,可以摒棄偏見,摒棄固有的執念。我看到很多評論說“這個不是我的青春,我覺得不好。”這種說法很可笑,可能你的青春不是這樣,但為什麼别人的青春不能是這樣?我自己的青春也跟《風犬》不一樣,但是我非常理解劇裡每一個人做的每一件事情,不能因為我的青春不是這樣的,就去否定這部作品。

這麼說可能有點自吹自擂了,但我覺得無論從主創的用心,還有大家所追求的質感,我不覺得《風犬》應該是現在這個分數,它應該更高,而且它值得。

全現在:第15集播出後,#劉聞欽下線 這一話題當晚就上了熱搜。很多觀衆對這個情節非常不滿意。你有沒有看這些讨論?團隊之前想過觀衆反應會這麼強烈嗎?

韓琰:首先我覺得這說明我們塑造人物很成功,所以他們不能接受這樣的一個人物在臨近結尾的時候死掉。從創作來說,我看劇本的時候并沒有像大家一樣反映這麼激烈,我覺得這是一種很經典的劇作方式,我們隻是沒有去讨好觀衆,但不代表這個處理是錯的。

全現在:關于這一情節的讨論裡,有沒有哪些内容是你之前完全沒想過的?

韓琰:我發現(因為這個情節)很多觀衆打一星,我也問身邊的一些朋友。他們告訴我,因為劉聞欽更像大部分人真實的人生,可能沒有多幸運,可能很貧窮。所以他們更能帶入這個角色,希望劉聞欽能有一個平穩、安定的,哪怕沒有很幸福但是簡單平淡的生活。結果還是突然間遇到了這樣的事情,所以大家可能有一點接受不了。這是我個人在之前完全沒有想到的。

b站小童星(在B站看風犬少年的天空)11

劉聞欽和安然。

我覺得劉聞欽承載着的是青春的一種無奈,你覺得你可以牢牢地抓住很多東西,你覺得生命在一點點向好的方向發展的過程中,總還是會有一些突然的變化讓你措手不及。青春就是随時都伴随着告别,但人也是在一次又一次的告别與分手中成長的,劉聞欽的死就像是一場不得不面對的成人禮。我們着重的點并不是這個角色的離開,而是他離開後所帶來的與青春揮手告别。當你看完16集的時候,你就會明白,《風犬》的落點是溫暖的,也是治愈的。它起碼教會我了一點:“我們告别那些我們愛的人,就更應該珍惜那些剩下的我們愛的人。”畢竟就像劇中最後那句slogan說的一樣——我們都是因愛而生的。

————————

請微信搜索關注公衆号“全現在”,朋友圈的世界也會不一樣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