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來講講什麼是視頻的碼率,在實際運用中不同的碼率會帶來什麼樣的影響~
首先,我們先了解一下碼率的概念:
碼率就是數據傳輸時單位時間傳送的數據位數,一般我們用的單位是kbps即千位每秒。通俗一點的理解就是,是視頻編碼中畫面質量控制中最重要的部分,一般我們用的單位是kb/s或者Mb/s。
一般來說同樣分辨率下,視頻文件的碼流越大,壓縮比就越小,畫面質量就越高。碼流越大,說明單位時間内取樣率越大,數據流,精度就越高,處理出來的文件就越接近原始文件,圖像質量越好,畫質越清晰,要求播放設備的解碼能力也越高。
當然,碼流越大,文件體積也越大,其計算公式是文件體積=時間X碼率/8。例如,網絡上常見的一部90分鐘1Mbps碼流的720P RMVB文件,其體積就=5400秒×1Mb/8=675MB。
通常來說,一個視頻文件包括了畫面及聲音,例如一個RMVB的視頻文件,裡面包含了視頻信息和音頻信息,音頻及視頻都有各自不同的采樣方式和比特率,也就是說,同一個視頻文件音頻和視頻的比特率并不是一樣的。而我們所說的一個視頻文件碼流率大小,一般是指視頻文件中音頻及視頻信息碼流率的總和。
(B站上投稿視頻的碼率展示)
那麼肯定會有人來問,為什麼同樣的分辨率幀率視頻 ,碼率還不一樣?
那是因為編碼器壓縮的度不一樣,所以影響存儲空間和網絡上傳輸帶寬占用。
一個原生的視頻,不進行編碼壓縮,要顯示播放,每秒需要的bit數:
一個這樣的視頻數據:
1280 width(寬) 720 high(高) 使用色彩空間 YUV 420 幀率 25fps
這個格式每個像素平均占用空間 12bit
所以如果不壓縮,每秒原始的數據量大小為:
1280 x 720 (總像素) x 12bit(每個像素占用12bit) x 25(每秒25幀) = 276480000 bits = 32.96 x 1024 x 1024 x8
即每秒要用到的數據是 32.96MB.
但是有編碼器的存在,就是為了減少這些存儲傳輸的數據量;
比如H.264,進行編碼後對應的總的輸出數據(這是數據是壓縮後數據)每秒占用的空間,稱為碼率(也可以說比特率),一般來說,壓縮率越高,每一幀數據越小,所以碼率越小,壓縮後的視頻質量就會越低,這些取決于内部的算法問題。
所以,H.264的編碼,是支持固定碼率,可變碼率等幾種方式的。即 cbr(固定碼率)與vbr(可變碼率),其碼率可以随着圖像的複雜程度的不同而變化,因此其編碼效率比較高。 一般來說,碼率越低,壓縮率越高,每一幀H.264越小。圖像效果越差。碼率越高,不會高過原始碼率(上面分析的不壓縮時候的視頻碼率,高出這個,就沒有編碼的意義了)
所以,我們最後總結一下,這幾次節課的内容,碼率、幀率、分辨率、清晰度之含義以及影響吧!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