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科技

 > 調研科協系統深化改革

調研科協系統深化改革

科技 更新时间:2025-01-15 13:16:00

調研科協系統深化改革?黨的十八大以來,以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群團改革發展,親自謀劃,對做好新時代群團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論述,深刻回答了群團事業發展的一系列方向性、根本性、戰略性問題,為推進群團工作和群團改革提供了根本遵循中國科協作為黨領導下的人民團體、科技工作者的群衆組織,切實發揮黨和政府聯系科技工作者的橋梁紐帶職責,全面落實中央關于群團改革的重大部署,以不斷增強科協組織的政治性、先進性、群衆性為标尺,堅持問題導向,不斷将科協系統改革引向深入,在加強科技工作者思想政治引領、做好聯系服務工作、推動創新驅動發展、提高全民科學素質、服務黨和政府科學決策等方面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有力服務了黨和國家工作大局,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調研科協系統深化改革?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調研科協系統深化改革(在深化系統改革中持續增強科協組織的發展活力)1

調研科協系統深化改革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群團改革發展,親自謀劃,對做好新時代群團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論述,深刻回答了群團事業發展的一系列方向性、根本性、戰略性問題,為推進群團工作和群團改革提供了根本遵循。中國科協作為黨領導下的人民團體、科技工作者的群衆組織,切實發揮黨和政府聯系科技工作者的橋梁紐帶職責,全面落實中央關于群團改革的重大部署,以不斷增強科協組織的政治性、先進性、群衆性為标尺,堅持問題導向,不斷将科協系統改革引向深入,在加強科技工作者思想政治引領、做好聯系服務工作、推動創新驅動發展、提高全民科學素質、服務黨和政府科學決策等方面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有力服務了黨和國家工作大局。

立根鑄魂,科協組織政治建設全面加強

堅定不移把厚植黨執政的群衆基礎作為首要政治任務,把發揮橋梁紐帶職責、團結引領科技工作者服務國家發展作為“最大的政治”和“重要的大局”,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強化政治引領和政治吸納,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

把推動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科技界走深走實作為一切工作的“綱”和“魂”。抓好“關鍵少數”理論武裝,在重要報刊媒體發表理論文章,深入解讀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關于科技創新、群團發展的重要論述。建立中國科協黨組成員、全國學會理事長、知名科學家講黨課常态化機制,用黨的創新理論指導科協發展實踐,聚焦新時代政治建設靶心設計科協系統工作格局,走好“兩個維護”第一方陣。創辦中國科協黨校,面向科技領軍人才、科協系統幹部、海外科技人才開展理想信念教育、專題研修、國情調研,推動設立“全國科技工作者日”并廣泛開展系列活動,強化全國創新争先獎、中國青年科技獎等激勵導向,引導科技工作者奮力創新争先,持續打造沒有圍牆的思想引領陣地。編制并在海内外廣泛傳播《跟着學科技》《囑托》《佑護》等文化作品,推進思想政治引領空間深化拓展,潤物無聲凝心聚力,不斷築牢科技界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

弘揚新時代科學家精神。深入貫徹關于科技創新重要論述,全面闡釋以愛國、創新、求實、奉獻、協同、育人為内核的科學家精神。全國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宣講深入高校師生,科學家精神宣講團、科學家精神教育基地、學風傳承行動、中國科學家博物館全方位建設科技工作者的精神家園。引領青年學子接力精神火炬,科學大師名校宣傳工程深耕高校,“英才計劃”“高校科學營”等機制實現科教協同育人。探索人才成長規律,老科學家學術成長資料采集工程深入挖掘600餘位傑出科學家成長曆程,展示科學家群體精神氣質。“科學家精神”話題引發科技界廣泛共鳴,社會辨識度、認同感顯著增強,科學家精神引領時代風尚的底色更加濃厚。

夯實科協系統黨建保障,破冰學會黨建難題。深入貫徹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推進黨建與業務深度融合。成立科技社團黨委,實施“黨建強會”計劃。截至目前,推動成立全國學會理事會黨委197個、學會辦事機構基層黨組織162個,114個學會探索建立分支機構黨的工作小組2151個,初步形成學會理事會、辦事機構、分支機構三層黨建工作模式,完成全國學會黨的組織和黨的工作“兩個全覆蓋”。發揮政治引領作用,推動所屬全國學會全面實現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持黨的全面領導、黨的建設等載入章程。積極探索在學會理事會層面開展黨建工作,旗幟鮮明加強黨對學會工作的全面領導,切實發揮黨組織的政治領導作用和戰鬥堡壘作用。

銳意創新,全面拓展“四服務”事業發展新空間

把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貫穿科協事業發展全過程,緊扣時代主題,聚力打造科普、學術、智庫“三輪驅動”服務品牌,實現科協優勢資源戰略重組和服務流程再造,為科技工作者創新創造、實現價值搭建廣闊舞台。

堅持在聯系服務科技工作者“親”和“緊”上下功夫。發揮中國科協和全國學會、地方科協“一體兩翼”組織優勢系統聯動,開通心理咨詢服務熱線,為科技工作者提供有溫度的服務。推動完善獎勵舉薦制度,共推薦1006人次成為兩院院士有效候選人,397人獲得中國青年科技獎、89人獲得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強化學會對科技人才尤其是青年人才的培養和舉薦,青年人才托舉工程支持2100餘名青年科研人員成長。網上“科技工作者之家”連接14萬基層組織,為科技工作者提供一站式服務。零距離聽取科技工作者訴求呼聲,建設“科情在線”調查系統,連接覆蓋全國的1254個機構調查節點、700餘萬科技工作者,形成快速調查和信息獲取機制,網上聯系服務、引領動員能力進一步增強。

全面提升戰略支撐力,強機制、建基地、築生态促進産學研融合。優化升級創新驅動助力工程,推出“科創中國”服務品牌,打造産學研供需對接的信息平台、技術服務與交易的運營平台、人才與技術的賦能平台。建設65個“科創中國”試點城市和園區,組建482支科技服務團,組織科技人員響應企業需求“揭榜挂帥”,為6800餘家企業解難題、促升級。出台《中國科協科創促就業八項舉措》,建立“政産學研金服用”多主體聯動、形成要素彙聚湧流的創新聯合體,“科創中國”咨詢委員會、青年百人會、長三角助力創新聯盟、國際技術交易聯盟等近200個各類新型協同創新組織快速發展,大力營造科技經濟深度融合發展的良好生态。

深入落實科學普及與科技創新同等重要的戰略思想。準确把握科普内涵之變,既注重科學知識傳播,更注重科學方法傳授,不斷強化科學精神、樹立創新自信,推動科普協同化、信息化、國際化轉型。接續推動《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2006—2010—2020年)》《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規劃綱要(2021—2035年)》實施,成立中國公衆科學素質促進聯合體,持續開展全國科普日活動,協同化機制廣聚百川勢能共塑社會化動員新格局。2020年,公民具備基本科學素質的比例達到10.56%,全民科學素質建設邁上新台階。紮實推動基層科普設施建設,現代科技館體系從無到有、量質齊升,10年來已逐步發展成為擁有408座全國實體科技館、612套流動科技館、1251輛科普大篷車、1112所農村中學科技館和中國數字科技館“五位一體”的覆蓋全國、世界獨有的科普基礎設施體系,線下服務公衆超8.5億人次。着力打造科普中國平台,面向公衆提供科學、權威、有趣、有用的科普内容,平台資源總量超53TB,傳播渠道715家,傳播量達416億人次,已成為國内最權威的科普平台和最大的科普資源庫之一。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大考,迅速啟動應急科普機制,以“科學辟謠平台”阻擊“疫情謠言”,聯合中宣部等提出加強應急科普宣教工作的意見,推動形成平戰結合的科普協同聯動長效機制。連續舉辦3屆世界公衆科學素質促進大會,成立世界公衆科學素質組織籌委會,打造以全球科學素質提升服務人的全面發展的開放高地。

突出科技治理特色,打造系統聯動的科協智庫體系。建立持續研判機制,組織引導科技工作者聚焦國家戰略,積極建言獻策。探索跨界研判“卡脖子”瓶頸的工作機制,持續發布重大科學問題、工程技術難題和産業技術問題。協同高校、地方和社會智庫形成開放研究平台,圍繞數字經濟、公共衛生等重大問題,會地合作建設戰略區域智庫。組織能源企業和專家持續開展科技支撐“雙碳”目标戰略研究,提出煤化工消納可再生能源以及原料煤不納入能耗統計等建議。積極配合政府部門開展第三方評估,大衆創業萬衆創新評估、全面創新改革試驗評估、國家整體科技能力評估等受到廣泛好評。

團結合作,開放型樞紐型平台型組織建設邁出堅實步伐

根據科技經濟社會深度融合、創新主體協同發展的時代趨勢,把握科技工作者思想動态、規模分布等新特點,探索新時代“三型”科技群團發展的新機制新模式。

堅持以會興業、以業聚才、以才引才,持續打造團結引領的價值平台。打造世界科技與發展論壇、世界新能源汽車大會、世界機器人大會、世界生命科學大會、世界青年科學家峰會等國際交流平台,中國主場影響力持續提升。緊扣變革時代的發展主題,主動發起全球話題,廣泛彙聚全球智慧。全國學會和地方科協推出數以萬計的精品會議,機制化聯系200多個國際組織,形成學科領域廣泛交叉、産學研深度融合、思想碰撞交流的重要陣地。

強化學會改革主體地位。以治理結構和治理方式現代化為目标深化學會治理改革,加快建設世界一流學會,支持學會有序發展港澳台會員和外籍會員,探索吸納港澳台及海外知華友華科學家在學會任職,拓展社會組織發展國際視野。一流期刊建設取得新突破。大力實施中國科技期刊卓越行動計劃,一批優秀期刊跻身國際前列,44種期刊學科排名進入國際前5%,30種位列學科前三,14種跻身學科第一,5種進入全球百強,實現零的突破。建設臨床案例成果數據庫,彙聚10萬餘篇病例報告向社會開放,為臨床醫生評價制度改革提供支撐。發布32個學科領域高質量科技期刊分級目錄,覆蓋國内外期刊5198種,推進中外期刊同質等效應用。集成95個國家(地區)、38個語種共1.4萬餘種科技期刊構建“世界引文庫”,研制期刊影響力綜合評價指數,形成面向世界的自主評價體系。

黨建帶群建賦予基層組織新活力。推動組織與業務融通發展,集成科普、學術、智庫資源協同下沉,進入基層黨建平台,融入社會治理網絡,增強科協組織服務發展的能力。構建省域統籌政策機制、市域構建資源中心、縣域着重組織落實、各級學會協同聯動的工作體系,以基層黨群服務中心、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為陣地,推動建立科技志願服務工作機制。賦能4萬餘名基層“三長”(醫院院長、學校校長、農技站站長),有效延長科普服務鍊,拓寬科普惠民覆蓋面,基層組織力不斷增強。

以“互聯網 ”促進組織變革。集成科協優勢資源,主動融入數字化轉型大局,以科技工作者為中心打造“智慧科協2.0”一體化功能平台,做好各部門單位、地方科協、全國學會等組織、專網、獨立信息系統的整合接入工作,推進審查事項、辦事流程、數據交換等方面的标準化建設。國家級科技人才庫入庫人數向千萬量級邁進,為黨和政府人才工作大局提供服務支撐。彌合不同領域、不同行業、不同部門單位、不同組織之間的斷層,打破時空限制、信息分割與數據壁壘,重組整合科協各類業務,形成“一體兩翼”數字化轉型升級的新發展格局,提升網上群衆工作能力。

發揮國際民間科技交流主渠道作用。堅持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秉持開放、信任、合作理念引領科技工作者共同應對國際複雜變局。持續加強與港澳台科技組織的交流合作,團結服務港澳台科技工作者融入國家發展、民族複興大局。積極參與全球科技治理,代表中國科技界加入372個國際科技組織,推薦中國科學家就任執委以上職務399人次。支持發起成立國際氫能燃料電池協會等國際科技組織。積極參加聯合國與重要國際科技組織聯合發起的大科學計劃。積極深化科技抗疫國際合作,組織167個全國學會與254個對口國際科技組織建立信息分享機制,推動200多種期刊迅速向世界衛生組織提交授權書參與COVID-19數據庫建設。積極開展“一帶一路”科技人文交流合作平台建設,支持建立或籌建30個區域科技組織或聯盟、39個國際科技組織聯合研究或培訓中心、5個國别或區域科技問題研究中心。持續實施“海智計劃”,累計與102個海外科技團體建立合作關系,設立138個各類海智基地,以多種形式開展引才引智工作。

10年來,我們深刻體會到,科協事業發展的根基在于堅持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始終保持黨領導下人民團體的政治本色;活力在于始終圍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大局,以科技工作者為中心,與時俱進地确立工作重心;動力在于順應世界科技發展大勢,堅持不懈深化改革、擴大開放。面向未來,科協組織必須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着力涵養自立自強,着力推動創新發展,着力推進協同治理,着力拓展開放融合,以更加廣闊的視野、更強有力的曆史擔當,團結科技工作者主動融入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曆史進程中。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号角已經吹響。新征程上,科協組織要自覺把黨和人民的期待和呼喚,當作科技進步和創新的時代強音,堅定主心骨、彙聚正能量、振奮精氣神,以昂揚奮進的姿态最廣泛地凝聚廣大科技工作者,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衆心向黨、自立自強,向着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标的宏偉藍圖不斷前進,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科技资讯推荐

热门科技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