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授權轉載自“鹽财經”
ID: nfc-yancaijing
作者:汪志強 編輯:一刀
我國過去的經濟區域劃分主要采用東、中、西三大區域或者東部、西部、中部、東北四大闆塊的方式,東西差距是人們熱衷研究的問題,但近年來南北差距開始取代東西差距,被人們廣泛讨論。
計劃經濟時期,北方因資源富集等形成重化工業優勢而領先南方。改革開放後,北方依靠要素和投資驅動繼續階段領先,但也導緻市場化改革内生動力不足;而南方依托便利的海運和長江内河航運優勢,通過市場化改革大力發展外向型經濟而逐漸崛起。
近年來,我國經濟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各地紛紛進行産業升級,北方一些區域和城市也不斷在尋找适合自己的發展之路。
濰坊就是這樣一座城市。
01 山東并不差
作為北方經濟領頭羊,山東這幾年的發展吸引了不少目光。
有一組數據值得關注:2018年以前,山東每年确定100個省級重點項目予以支持;2018-2020年,3年累計謀劃推出省級層面重大項目3129個,平均每年1043個。
而到2021年,這一數字增長到1600個。
企業創新曾是山東的短闆。2016年山東高新技術企業隻有4692家,僅占全國的4.5%,而粵蘇浙分别達到19855家、13183家、7707家。
現如今,山東擁有198家國家企業技術中心,數量全國第一;在國家創新創效評選中獲4大類11獎項,數量全國第一;2020年底高新技術企業超1.4萬家,比2018年翻了一番多,産值占規上工業總産值比重達45.1%。
山東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之一——山東電力設備有限公司技術中心(圖源:搜狐網)
在遭遇全球疫情沖擊的情況下,山東通過新舊動能轉換,不僅穩住了陣腳,還實現了逆勢上揚。
2021年,山東GDP總量首次突破8萬億大關,達到8.3萬億,把對浙江的優勢從8500多億拉大到9500多億,對河南的優勢從1.8萬億拉大到2.4萬億。
GDP總量提升的同時,山東各地市的活力也被激活。在一些2021年的全國百強城市榜單中,山東和廣東、江蘇等強省一起排在全國前三的位置,這說明山東的“地市經濟”相當強勁。
傳統印象中,山東都是傳統産業、落後産業;但現在,在國家發改委公布的第一批66個戰略性新興産業集群名單中,山東有7個新興産業集群入選,位居全國第一。
近日山東新增13個省級戰略性新興産業集群(圖源:濟南高新區)
傳統印象中,山東的企業競争力不強、市場占有率不高;但現在,在國家工信部公布的全國六批次制造業單項冠軍名單中,山東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達到109家,遠超浙江的91家和江蘇的57家,位居全國第一;
新近發布的《先進制造業百強市(2021)》榜單顯示,山東入圍13個城市,與江蘇并列全國第一。
山東新舊動能的順利轉換和經濟量增質升的靓麗表現,不隻是讓全國人民重拾對山東的信心,更為重要的意義是,可以給傳統産業結構偏重的北方省份提供經濟改革的重要參考和路徑範本。
02 神奇的濰坊
去年,濰坊以黑馬之勢從山東、從北方城市中脫穎而出,給出了一座普通地級市的高質量發展範例。
2021年,濰坊GDP實現了曆史性跨越,從2020年的5872.2億連續突破兩個千億門檻,達到7010.6億元,成為萬億城市的後備軍。
其GDP名義增速高達19.4%,位列山東第一;不隻省内,就是在全國GDP前50強城市中,濰坊的GDP增速也是名列前茅,僅次于受益于煤炭價格大漲的榆林和太原,排名第三。總量連續超越石家莊、鹽城、紹興和揚州,從2020年的第39名大幅晉升至35名,并把對廈門的差距從500多億縮小至20多億,對昆明的差距從860多億縮小至210多億。
山東省各市GDP排名(圖源:南方财富網)
财政收入是衡量一個城市經濟發展質量的重要指标,财政收入高,說明企業效益較好,經濟發展的内涵質量較高。
2021年,濰坊的财政收入首次突破600億關口,達到了656.9億元,在全省排名上調至第三,這是22年來的首次,意義尤為重大。
在全國,濰坊的财政收入在普通地級市中排名第9,離溫州僅僅隻有7000萬,即千分之一的差距。去年,濰坊财政收入的增速是14.5%,遠超溫州的9.2%。
相比溫州這樣成長在長三角腹地的明星城市,濰坊的區位沒有優勢可言,一不能承接周邊外溢産業實現外延式增長,二不能借助外力搭外資便車,隻能向内挖潛、自力更生。
對此,筆者專門前往濰坊對其兩大專業—先進制造業和現代農業進行了調研。
壽光是“中國蔬菜之鄉”,也是濰坊12個縣市區裡實力最強的縣級市。
壽光蔬菜博覽會(圖源:齊魯網)
從1989年17個冬暖式蔬菜大棚在壽光三元朱村試驗成功,到現在,壽光已有日光溫室13.7萬個、拱棚2萬個,蔬菜種植面積59.4萬畝,年産432萬噸。
為更好理解其中的意義,筆者查詢了農業農村部官網上的幾組相關數據:
2020年,全國蔬菜種植面積3.22億畝,總産量7.49億噸;全國第二大蔬菜種植大省河南,2020年蔬菜種植面積2630.67萬畝,總産量7434.91萬噸;第三大省江蘇蔬菜種植面積1849.5萬畝,總産量5728.1萬噸。
通過計算,壽光蔬菜的畝均年産出是7.27噸,而全國是2.33噸,河南是2.83噸,江蘇是3.1噸。
從畝産數據來看,壽光蔬菜生産效率是全國的3.12倍,是河南的2.57倍,是江蘇的2.35倍。
比畝産效率更讓人震撼的是壽光蔬菜大棚不斷升級之後帶來的人均産出效率的躍升。
科技在進步,壽光大棚也在不斷叠代,從1989年的第一代小土棚,到下挖式卷簾棚,到後來的無立柱鋼架結構大棚,再到連接智能物聯網系統的“雲棚”,壽光蔬菜大棚已經進化到第7代了。
壽光現代設施蔬菜産業示範園(圖源:搜狐網)
第7代大棚應用了現代數字化技術和智能化裝備,包括自動溫控、智能霧化、臭氧消殺、水肥一體機等智能設備,物聯網應用率達80%以上,農民在家用手機就可以遠程操控,原來一對青壯年夫婦能種植2個70米的大棚,現在可以管理2個200多米的大棚,蔬菜大棚成了“綠色車間”,蔬菜園區成了“綠色工廠”。
從兩個人種植140米的大棚到管理總長度400米的大棚,通過現代科技賦能,人均産出效率提高了整整近3倍。
去年,在壽光現代農業高新技術試驗示範基地裡,一座由中國工程院院士趙春江團隊創新設計的,占地8萬平米、由6萬多塊玻璃和3500多噸鋼結構材料構建而成的“中國壽光型智能玻璃溫室”拔地而起。
中國壽光型智能玻璃溫室内的巡檢機器人(圖源:中新網)
數據顯示,科技進步對壽光蔬菜産業增長的貢獻率達到70%,高出全國10.8個百分點。
劍橋大學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張夏準教授在其著作《每個人的經濟學》中提出,制造業是經濟的“學習中心”,制造業生産能力提升後,會擴散到其他行業。
濰坊的先進制造業就是驅動現代農業不斷升級叠代的“學習中心”。筆者在濰坊的山東豪邁、歌爾、濰柴這三家知名企業調研,看到他們的生産線和産品無一不是在持續更新換代。
通過先進制造業裝備和技術的加持,以及新興科技的賦能,提高全要素生産率來實現内涵式增長、高質量發展,這正是壽光蔬菜産業的進化之路。2020年,一二三産融合發展的壽光蔬菜産業集群被農業農村部、财政部确定為全國首批50個優勢特色産業集群之一。
工業強市,農業富民。同年,壽光成為山東第一個存款過千億的縣級市。
03 區位并非所有
知識具有正外部性和溢出效應,作為經濟的“學習中心”,制造業強大所産生的好處不會止于制造業内部,而是會外溢出來,進而在不同産業間産生美妙的“共振效應”。
濰坊正是看透了這一點,始終堅持制造業立市、工業強市。同時,跟把壽光蔬菜産業打造成産業集群一樣,為更好發揮産業規模優勢,增強産業集聚效應、關聯效應和擴散效應,濰坊對于制造業也在按照産業集群的模式去精心打造。
一是全面推行“鍊長制”,聚力攻堅15個先進制造業産業鍊;二是實施“一業一策”,組建工作專班,研究制定産業支持政策;三是實行“龍頭企業 配套園區”合作模式,依托濰柴、歌爾、豪邁等龍頭企業,建設配套園區,吸引上下遊關聯企業來濰坊落戶。
2021年濰坊省級“雁陣形”産業集群達到11個,居全省第2位,其中動力裝備産業集群入選全國先進制造業産業集群,智能制造裝備産業集群入選省級戰略性新興産業集群。
蓬勃的産業集群,背後必然有優良的公共服務。營商環境好不好,市場主體的感知是最敏銳的,“用腳投票”的數據就是最真實的答案。
2021年10月,被稱為國内科技園區“天花闆”的深圳科技工業園落戶濰坊,成為其在北方設立的第一個園區,而完成這一“大項目”的招引前後隻花了3個月多月時間,在談及選擇濰坊的原因時,項目負責人表示,“這是我見過的北方最務實的城市”。
工業園區規劃圖
2021年,濰坊新增市場主體30.6萬戶,增速居全省第一位,實施省市縣重點項目937個,共完成投資2378億元,占年度計劃的143%。招商引資内資實際到位資金2421億元,新開工項目527個,新簽約項目599個,均居全省第1位。濰坊也與成都、廣州、長沙、蘇州、西安等城市一道獲評“十大最具投資吸引力城市”。
在南北經濟差距逐漸拉大的今天,作為北方一座普通的地級市,濰坊的經濟崛起之路有着不一樣的意義。尤其在南北差距被不斷提及的當下,它給了北方不少城市以信心。
對一座城市來說,内部的變革顯然比區位優勢要重要。
鹽财經,南風窗旗下唯一财經号
關注它,看新鮮熱辣的财經訊息
編輯|小 甯
點擊
下方名片
關注我們~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