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玉不琢不成器的教育原則

玉不琢不成器的教育原則

教育 更新时间:2024-07-21 18:19:56

大家好,我是頭條号“老姜讀書”的老姜。不知道大家對《三字經》有多少了解,很多人可能都會背上幾句,但是這其中更深層次的教育意義,我們又能知道多少呢?昨天在悟空問答裡正好回答了這樣一個問題,所以也想把這個回答的内容拿出來給大家分享一下。

“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這句話的意思應該大家都知道,那就是如果對孩子從小不好好教育,那麼孩子天生善良的本性就會随環境的影響而改變。教育好孩子的方法,貴在專心緻志,持之以恒,始終如一。那麼用這一句話來诠釋教育是不是可以呢?本人認為這隻是談論到教育的一個方面,今天我隻是來通過這句話來聊一聊教育帶給我們的一些問題或者說思想上的拓展以及解決方法。(個人觀點非喜勿噴)

玉不琢不成器的教育原則(苟不教性乃遷一句話引出的思考)1

一、教育的初級想法就是“苟不教 性乃遷”

這句話裡的字間解釋是:苟:如果。 乃:于是。性:本性、習性 遷:變化,變壞。

苟,本是一種草名,俗稱“狗尾巴草”,他的草子上有刺,或随風飄蕩,或沾在動物身上繁衍生存,引伸的意義是“苟且”,就是湊合、随遇而安的意思。那麼人生下來如同一張白紙,善惡隐藏于世間,想在這張白紙上書畫出一副美卷還是任由世俗污染,那就要看所處的環境是如何變化的了,也就是“緣份”如何。為什麼後天的生活環境變了,那麼人的習性就改變了呢?我們來想一想,動物園裡的老虎經過馴養,常期生活在巴掌大點的土坑之内,每天不為吃飽而費勁,那麼時間長了,可能連見到一隻活雞都會感覺到害怕,根本沒有了森林之王的本性了。還有很多人從抖音或其他視頻裡見到過很多寵物貓,每天衣食無憂,有的從出生到死亡都沒見過老鼠是什麼樣子的,經過幾代的演變,可能見到老鼠就被吓的找不到北了,更别說讓貓去抓老鼠充饑了。

由于外在的引導,導緻習性(本文指壞的習性)的滋長,容易讓人變的貪得無厭,行為敗壞,習性越是彰顯,良心便越是深埋。從而讓人忘掉了初心,忘掉了人生的目的與價值,任由習性的膨脹,變的為所欲為,最終給家庭帶來極大痛苦,有多少人就是因為賭博、吸毒給自己帶來巨大的傷害,甚至傾家蕩産,家破人亡。具體的表現就是實際物質欲望的泛濫,将充分的反映出精神世界的的匮乏和心靈的堕落。所以我們生活的外在環境、接受教育的方式方法如果不對,那麼都會對人産生影響,從而遮蔽人的天性,形成一種慣性勢力,深植在大腦之中而形成更嚴重的劣根性。所以說“苟不教,性乃遷”。

玉不琢不成器的教育原則(苟不教性乃遷一句話引出的思考)2

孟母教子 (子不學 斷機杼)

二、教育的中級想法就是“教之道 貴以專”

這句話裡的字間解釋是:道:方法。以:在于。 專:專心緻志。

如果因循苟且,随遇而安。對小孩子的教育不能持之以恒,那麼他的天性發生變化。怎麼找到教育的方法呢?古話說:“去習性,化秉性,圓滿天性”,也就是韓愈所說的“傳道”。前面說到“習性”對孩子成長的影響,那麼“秉性”又是什麼呢?“禀性的根在内心”,“習性”的根在肉體(外在表現)。物欲越強,則習性越重。所以習性完全是後天的習染,例如“吃、喝、賭、嫖、抽”這五毒(五鬼),俗話說“五毒纏身會使人害病身亡,五鬼鬧宅會讓人家宅不安”這些種種不良嗜好。嚴重的對身體有害,比如說醉酒後,所謂“飲酒醉、最為醜”,酒後無德的大有人在。至于有些為了滿足個人的物質需求,往往不擇手段,不顧羞恥,最終害人害己。這就是所謂的“習性”得不到滿足,便要動“禀性”。所以說“習性為禀性之根,習性不去,禀性絕不能化”。話說回來,習性和禀性比較而言,“習性”隻是外在的表現,隻要樹立正确志向,下決心,是容易去掉的。所謂教育的方法和道理,就是用正确的思想和指引,去引導學生的思路。“教之道,貴以專”具有雙重含義.即希望教育者要持之以恒,方法要正确、專一,教學内容要專業,另外要求的是學生要專心專注,一心一意。

三、教育的終極目标應該是教”人“

如何做人,是一個千百年來無數人追求的目标。俗話說“江山易改,秉性難移”。人的禀性之所以難以拔除,就是因為人類從最開始就因為沒有樹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或者說是教育思路,讓很多人産生了更嚴重的”劣根性“,那麼一代代的傳承發展而來。說到底學習做人做事,就是”化秉性“,秉性化了就是升華得道。化不了就如同像被鬼迷心竅,根本管不住自己。所以做為家長,要讓孩子從小的時候,就學會選擇一條康莊大道,不要等長大了再去為此修行,走彎路,所以說必須在這方面下手,才不會浪費孩子未來寶貴的時間。最後說說“圓滿天性”,這是通過“去習性、化秉性”的學習和修行,自然而然實現的,不是求出來的。天性是天德之性,天之德就是“仁、義、禮、智、信”五德。五德的根本是”仁“,有仁才有“義、禮、智、信”。”仁“是本體,所以孔子說“仁者愛人”。如果真的能夠去習性、化秉性,圓滿就是做人的最高境界,也就是得道了。這也可以說到《三字經》的第一句“人之初,性本善”,這也是《三字經》的立論基礎,也是教育的初級和終極目标。

玉不琢不成器的教育原則(苟不教性乃遷一句話引出的思考)3

總結一下:其實教育的命題個人感覺太大了,不是我等凡夫俗子所能真正搞清楚的事情,但是我們可以用正确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來衡量一件事情的對錯。所以我以這一句話來對這個命題進行了解釋,但終不能代表一切,希望可以對讀者有所啟發。如果喜歡,可以關注我的頭條号,也可以給我留言評論,我會虛心接受大家的指教。謝謝!

(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删除)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