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家山雖遠總關情的下一句

家山雖遠總關情的下一句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8-30 01:22:33

家山雖遠總關情的下一句(名句誦典近鄉情更怯)1

渡漢江

唐/宋之問

嶺外音書斷,經冬複曆春。

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閑庭叙話

遇見故鄉,是一生最動人的篇章。理想與仕途,名利與抱負,是文人商賈,官宦人家一生的追求。他們的追求或許各不相同,但歸宿卻是一樣的——家。

家,是每個遊子返程路上的一盞明燈。家,是名利場遊曆後的慰藉。家,是多少争奪算計後的港灣。無論你來自何方,無論你将往何處,你的心,都将與家鄉二字緊緊牽連。那是生之地,亦是亡之所。縱然戰死沙場的将士,他們的魂魄,也祈盼着能回歸故裡。

宋之問渡漢江時,曾寫過這樣一首歸鄉情切且怯的詩歌。

那時的宋之問,被貶嶺外,經曆了寒冬霜雪,春來秋往。孤身一人遠在天涯外,思鄉情自然深切。隻是那時的升遷貶黜,到了任官地,除非有調令,否則很難離開。因為無法離開嶺外,詩人隻能遙遙地思念家鄉的親人。可山重水複,那思念漫長,愈是翻山越嶺,愈是煎熬。

那一日,詩人終于再抵不住思鄉之苦的掙紮,在沒有調任令的情況下,冒險渡漢江,回鄉探望親人。這是一招險棋,若被朝廷發現了,隻怕會把自己陷入更深的危難中。可是思愁漫漫,他實在顧不上那麼多了。

乘船而歸,離家鄉越近,心卻越發兵荒馬亂了。這麼久沒見,他不知道家人是否還好,不知道他們是否因為他的事而受到牽連。他想要和家人團聚,卻又害怕這一場做了那麼久的團聚夢會突然破碎。

因為想念匆匆返回,卻因為太過想念,而不敢立刻相見。這樣複雜和矛盾的情愫交織在一起,最後隻凝成一句: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文史拾遺

創作背景

此詩作于706年宋之問途經漢水時。宋之問曾媚附武則天的男寵張易之,武氏去世後,唐中宗将宋之問貶為泷州參軍。泷州在嶺南,唐時屬于極為偏遠的地區,貶往那裡的官員因不适應當地的自然地理條件和生活習俗,往往不能生還。706年春,宋之問即冒險逃回洛陽,途經漢江時寫下了此詩。

嶺外

五嶺以南的廣東省廣大地區,通常稱嶺南,唐代時常作為罪臣的流放地,因此“嶺外”一詞在唐詩中曾多次出現,如沈佺期《嶺表逢寒食》中有“嶺外無寒食,春來不見饧”,王昌齡《西江寄越弟》中有“南浦逢君嶺外還,沅溪更遠洞庭山”,韓愈《杏花》中有“二年流竄出嶺外,所見草木多異同”,李商隐《九月於東逢雪》中有“嶺外他年憶,於東此日逢”。

沈宋

“沈宋”是唐代詩人沈佺期﹑宋之問的并稱。沈佺期,675年進士及第。曾因受賄入獄,出獄後複職,遷給事中。唐中宗即位,沈佺期因曾谄附張易之,被流放。後來召拜起居郎兼修文館直學士,常侍宮中。

沈佺期與宋之問齊名,并稱“沈宋”。他們在“初唐四傑”創作發展的基礎上,努力加以實踐和總結,使律詩各體制都達到了成熟定型的地步,明确劃開了古體詩和近體詩的界限,并運用這種形式,寫出了優秀的作品,如《江亭晚望》《晚泊湘江》《題大庾嶺北驿》《度大庾嶺》等。

高棅在《唐詩品彙序》中有評:“沈宋之新聲,蘇(颋)張(說)之大手筆,此初唐之漸盛也。”前人論沈宋,大抵鄙薄其為人而又肯定他們在律詩中的地位。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