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培養孩子的9個黃金教育法則

培養孩子的9個黃金教育法則

教育 更新时间:2024-06-13 16:14:43

培養身心健康的孩子,是家長共同的心願。然而,如何管教孩子,卻讓人頭疼:遭遇挫折怎麼辦?怎樣培養好習慣?孩子缺乏耐心?其實,教育有一些通用法則,正确運用,就能事半功倍。文章有些長,但非常好,請耐心看完,建議收藏! 01 魚缸法則:心靈的成長需要自由 一家公司裡,幾條小魚放在一個魚缸裡,好幾年了,竟然還是那麼小,于是人們認為,這魚就是這種小個頭。有一天,魚缸被打破了,因為一時找不到魚缸,人們就把它們養在院子塘裡。沒想這些魚竟然瘋了似的長得很大。 魚需要自由的成長空間,人更是如此。 我們常常幫孩子作出選擇,選擇學校,選擇衣服,選擇玩具等等,久而久之,孩子便沒有了自己的選擇和思考。所有,他沒有創新思維,也不會有太多嘗試。或許你可以讓他學到很多知識,你卻無法讓他舉一反三,也無法讓他有更好的想象力。 02 羅森塔爾效應:對孩子積極期望 羅森塔爾是20世紀美國的心理學家,皮格馬利翁是古希臘神話的主角。 羅森塔爾效應,指的是一個積極的期望能帶來積極的結果。在皮格馬利翁神話裡,他是賽甫路斯的國王,也是位雕像家。他無可救藥地愛上了自己的一尊美女雕像,終于,他執着的愛,感動了愛神,雕像活了,成了他的妻子。 于是有了今天的賽甫路斯人。 積極的期望,就是一種外界的支持。在人的心目中,家人、朋友是這種支持力量的核心。在孩子受到挫折的時候,父母和朋友對孩子積極的期望和支持,就顯得格外重要。

培養孩子的9個黃金教育法則(風靡世界的20個教育法則)1

03 強化定律:培養好習慣 有一個鲸魚實驗。科學家往水裡放一堵玻璃牆,鲸魚和其他小魚各放在一邊。一開始,鲸魚猛烈的撞擊着玻璃想要遊到對面,後來它終于發現,那是不可能的,所以,就不再撞擊了。 後來科學家把玻璃牆拆了,然而,鲸魚還是如有玻璃牆一樣,隻在自己那邊活動。 人的行為正如這個故事一樣,在一段時間或一些重複的經曆後,就被固定起來,形成了習慣。一個好的習慣,就是一筆财富,會讓孩子受用一生。 04 狼性法則:培養孩子的好奇心 好奇心的培養,就是讓人對一件事物有了解的欲望,進而他就會深入探究、學習。研究表明,對任何事物都有好奇心的人,興趣往往十分廣泛,創造力也特别強。 狼是世界上好奇心最強的動物,既使是熟悉的環境、事物,它們都不認為是理所當然。大自然的一個松果,一塊鹿角,都是它們的玩具。小狼也在好奇心的驅使下,不斷學習,不斷成長。 孩子同樣對這個世界充滿好奇心,他們會玩一些各種各樣的東西,做各種各樣的嘗試,也會問一些我們回答不出來的問題。這時候,父母鼓勵孩子多嘗試,和孩子一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能很好地保護和激發孩子的好奇心。

培養孩子的9個黃金教育法則(風靡世界的20個教育法則)2

05 夢想法則:孩子的成長需要夢想 比爾老師布置了關于未來理想的作文,小羅伯特描繪了一個200畝的牧場,并畫了一幅牧場圖。老師卻給了一個F的差評,因為老師覺得太不切合實際了,羅伯特的父親隻是一位馴馬師。他要求羅伯特重做一份作業,就可以給出一個好成績。羅伯特思考再三,并沒有那麼做。 這個F作業,一直激勵着羅伯特,後來,他果真擁有了200畝的牧場,當年邁的比爾老師來參觀時淚流滿面,因為他差一點就毀了一個孩子的夢想。 當我們給一個未成年的孩子交待一件事時,不要急着教他怎麼做,你隻需要告訴他應該做成什麼樣就行了。必要時,做一些安全方面的提醒。至于方法,讓他們去想,在這期間,我們隻需要鼓勵再鼓勵。 06 南風效應:培養孩子自覺的力量 南風與北風打賭,看誰能把行人的衣服脫下來。 北風冷冷地、張牙舞爪地吹,行人把衣服越裹越緊;南風徐徐地吹,溫暖地吹,直到風和日麗,行人都脫掉大衣。南風勝利了。 南風為什麼勝利,因為它讓人們的行為是自覺的。這種啟發人們反省、滿足自我需要而達到目的的做法,也被稱作“南風效應”。從孩子的角度出發,他的一切都在嘗試與成長的階段。父母要做的是了解孩子的内心,多加寬容,注重引導,如果孩子并不喜歡與信任你,你說的一切都很難奏效。

培養孩子的9個黃金教育法則(風靡世界的20個教育法則)3

07 自然懲罰法則:讓孩子承擔後果 約翰一次又一次忘了帶飯,媽媽也說了不知道多少次了,她經常怕約翰餓着,就給他送過去。有一天,媽媽知道了自然懲罰法,照例跟約翰說不要忘了帶飯哦,但補充道,你要是忘了隻能自己餓肚子了。約翰答應着,依然忘了帶飯。 于是,約翰餓着肚子過了一下午,這讓他懂得,不帶飯,自己就要承擔後果。 每個人都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孩子自己感受經曆的東西,往往比我們傳教給他的更加深刻。 08 尊重法則:心靈的成長需要尊重 課堂上,老師拿出一本著名漫畫家的書,告訴孩子們這本書裡的故事,也叫孩子們自己講一個故事,并讓他們畫出來。雖然孩子們的故事很不成故事,畫的也不成樣,老師還是很認真的記下來,并将記下的故事跟畫裝在一起。 他告訴大家,這是你們寫的第一本書,現在你們小,以後長大了,就能寫出好的書來,也會成為偉大的人物。要讓孩子真正長大成人,就應該讓孩子從小就“站着”,而不是“趴着”去仰視那些大人物。 尊重孩子,把他看作一個獨立的人,尊重他的隐私,尊重他的選擇,尊重他的朋友,常跟他交流,多加尊重,合理引導,他就會得到更好的成長。

培養孩子的9個黃金教育法則(風靡世界的20個教育法則)4

09 延遲滿足:從小培養孩子的耐心 美國心理學家沃爾特做過一個經典的“成長跟蹤實驗”。他在幼兒園選出十幾個4歲兒童,給每人一粒糖,告訴他們,如果現在吃,能吃到一粒,如果20分鐘後再吃,就能吃到兩粒。有些孩子馬上就吃了,有些孩子熬過了漫長的20分鐘得到2粒糖。 經過多年跟蹤他們發現:能等到20分鐘的孩子,在各方面的綜合素質明顯強于等不及的孩子,并在以後更容易獲得成功。 父母在家可以和孩子們一起玩一個“3分鐘遊戲”。找來沙漏跟孩子約定:沙子漏完正好是3分鐘,咱們一起看故事書,3分鐘一到,你就去玩吧。 3分鐘,正是孩子專注的時間,3分鐘之後,就打住,要經過很多次培養,形成習慣,這樣,孩子就能做到在一定時間内專注于一件事物了。孩子的恒心和耐心也得到了考驗。 10 感覺剝奪:自己品嘗生活的滋味 加大拿心理學家進行過一次“感覺剝奪”實驗。 實驗者被限制視覺、聽覺、觸覺,安排在單獨的實驗室裡。幾個小時後,他們就開始感到恐慌,産生幻覺,三四天後,他們對外界刺激敏感,注意力渙散,思維遲鈍,焦虛、恐懼,精神上感到難以忍受的痛苦,急切要求停止實驗。實驗結束後數日,他們才慢慢恢複正常。 很多父母擔心孩子吃苦怕孩子遇到危險,對他們千嬌萬寵,這樣的孩子不僅會眼界狹小、心胸狹隘,而且會因為缺少很多社會實踐,對未來多變的社會環境将難以适應。我們應該讓孩子積極感受豐富多彩的外界環境,從環境中獲得更多的知識和信息。

培養孩子的9個黃金教育法則(風靡世界的20個教育法則)5

11 倒U型假說:給孩子适當壓力 倒U型假說證明:壓力太小,沒有動力;壓力太大,又成為阻力;隻有壓力适中,才能成為激勵人的動力,做什麼事情效率才會高。 有一個心理暗示的故事:一個原始部落裡,大家都相信他們的巫師,隻要是他說的,人就會朝着他說的方向發展,或好或不好,甚至死亡。後來一個心理學家研究證實,正是人們過于相信巫師,他的話就成了心理暗示。 給孩子适當壓力,告訴他不要太在意,保持自己的謹慎,才能更好的發揮。 12 破窗理論:給孩子一個好的環境 美國心理學家詹巴斯在富人區和窮人區放了兩輛一樣的車。放在富人區的車,完好無損,過了一個星期,它還是那樣;在窮人區的車,他摘掉車牌,打開頂棚,沒過一天,就被人偷了。後來,他把那輛在富人區的車打破一塊玻璃,沒過幾個小時,車就被人偷走了。 美國政治學家威爾遜和犯罪學家凱林,以這個試驗為基礎,提出“破窗理論”,用來表達環境對人的影響。 孩子的成長亦是如此,家庭環境在孩子成長中占有重要地位。給孩子一個整潔溫馨的家,夫妻恩愛,不當孩子的面吵架起沖突,對孩子來說就是最好的禮物。

培養孩子的9個黃金教育法則(風靡世界的20個教育法則)6

13 天賦遞減法則:教育孩子要趁早 天賦遞減法則,即兒童的天賦随着年齡增大而遞減,教育的越多,其與生俱來的潛能就發揮的越少。 在國民教育普及的今天,傑出的手工藝人反而少了。有經驗的漁夫說,現在像過去那樣善于遊泳、撒網的人少了,因為現在的孩子十幾歲的時候正在讀書,而水上功夫必須從十歲左右開始練起,這也就能解釋,巴西雖不富,但其足球人才卻很多的事情了。 14 超限效應:不要過多批評孩子 一次,美國作家馬克·吐溫在教堂聽牧師的募捐演講。最開始,他覺得牧師講的很好,準備多捐點錢;十分鐘後,他決定隻捐一些零錢;又過了十分鐘,他決定不捐錢了。 當牧師終于講完冗長的演講,作家不僅未捐錢,反而拿走了兩塊錢。 刺激過多、過強或作用時間過久,都會引起接受者的不耐煩或逆反心理,這就是心理學上的“超限效應”。 為避免這種超限效應的出現,家長對孩子的批評不能超過限度,應對孩子“犯一次錯,隻批評一次”。如果非要再次批評,不應簡單地重複,要換個角度、換種說法。

培養孩子的9個黃金教育法則(風靡世界的20個教育法則)7

15 手表定律:給孩子定明确的目标 尼采說:朋友,如果你是幸運的,你隻需有一種道德而不要貪多。 隻有一隻手表,就可以知道是幾點,兩隻手表并不能告訴孩子更準确的時間,隻會讓孩子失去對準時的信心。它會把孩子弄得無所适從,不知道自己該以哪一個為标準。 手表定律告訴我們:一個人不能同時由兩個以上的人指揮,否則将使這個人無所适從;一個人不能同時選擇兩種不同的價值觀,否則,他的行為将陷于混亂。同樣,一個孩子不能同時接受父母不一緻的教育,否則,他也無所适從。 16 禁果效應:如何對待孩子的早戀 13歲的德比與艾麗斯走到了一起,一開始家長和老師都全力幹涉,這反而讓他們有了共同語言,更加接近。 後來,校長改變策略,他将孩子和老師都叫去,不僅沒批評孩子們,反而說老師誤會了他們,把他們純潔的友情玷污了。 過後,兩個孩子還是照樣來往,但沒過多久,他們就因為沒有共同點而漸漸疏遠,最終分道揚镳。 心理學家研究發現,越是難以得到的東西,在人們心中的地位越高、價值越大。孩子對異性充滿好感是很正常的,父母和老師以平等的姿态加以引導,将情感轉發為學習動力,這是孩子們樂意接受的方法。

培養孩子的9個黃金教育法則(風靡世界的20個教育法則)8

17 甘地夫人法則:讓孩子勇對挫折 甘地夫人的兒子拉吉夫12歲時,因病要做手術。面對緊張、恐懼的拉吉夫,醫生打算說一些:手術并不痛苦,也不用害怕等善意的謊言。 可是,甘地夫人卻認為,孩子已經懂事了,那樣不好,她平靜的告訴拉吉夫:手術後有幾天會相當痛苦,這種痛苦誰也不能代替,哭泣或喊叫都不能減輕痛苦,你必須勇敢地承受它。 手術後,拉吉夫沒有哭,也沒有叫苦,勇敢的忍受了這一切。 挫折常常無法避免,教孩子勇敢面對,他以後的人生道路才會更平穩。 18 真愛法則:教育的真谛是愛 布萊恩有一個嗜酒如命的單身母親,他說:每年都至少有一位老師誇我的作業。因為他們,我才堅持着做我的作業。中學校長知道了我的情況,每次逃學,他總會把我叫到辦公室去談話,就像老爸一樣。 在他的幫助下,我又對讀書充滿興趣,并考上一所文科藝術學院,并獲得全額獎學金,後來還獲得全美大學生藝術創作大賽一等獎而聞名全國。 美國教育學家威廉說,這就是“真愛法則”。 愛是一個孩子向前的全部力量,教育的秘訣就是愛,教育的捷徑就是愛之路。在孩子調皮時,給他真愛,是用心的關懷、交流,而不是下結論,放任自流。

培養孩子的9個黃金教育法則(風靡世界的20個教育法則)9

19 馬太效應:讓孩子自信成長 一位富人要去遠行,臨行前,他将财産委托給他的仆人掌管,給了第一個仆人5塔倫特(注:古羅馬貨币單位),第二個仆人2塔倫特,第三個仆人1塔倫特。第一個人賺了5塔倫特;第二個人也賺了2塔倫特;第三個人卻把錢埋在土裡。 富人回來了,對第一個仆人說:你是位自信的人,我會讓你掌管更多的事情。并把第三個人的1塔倫特奪下,給了第一個仆人。 “凡是有的,還要給他,使他富足;但凡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去”,知名社會學家羅伯特将這種現象稱之為“馬太效應”。 這說明一任何個體、群體或地區,一旦在某一方面獲得成功和進步,産生積累優勢,就有更多的機會取得更大的成功和進步。 在孩子自信心的培養上,越有自信心的孩子,就越能受到來自各方面的鼓勵和幫助,取得更多的好成績,而這些好成績又會進一步刺激孩子自信心的提高,從而進入良性循環。 20 狐狸法則:培養孩子獨立意識 狐狸世界的法則是:成年後的狐狸不能跟父母在一起生活,它們必須獨立養活自己,這也是自然法則。如果你不懂生存,就被淘汰。 一位年輕的母親,帶自己的孩子去公園,有很高的台階,孩子興奮的自己要爬上去。在他跌倒的時候,他望了望母親,母親慈愛地用眼神鼓勵他而沒有去扶他。 人生的階梯,我們不知道要經曆多久,但可以肯定的是,沒有人可以幫我們爬自己的人生階梯。有遠見的富人,隻把很小的一部分财産留給後代,就是要讓他們明白,唯有他們自己努力,才能活的更好。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标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将及時更正、删除,謝謝。( 文章來源:成長趣事)

培養孩子的9個黃金教育法則(風靡世界的20個教育法則)10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