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歌中國
傳承民歌文化·分享民歌作品
前幾天,剛分享過《洪湖水浪打浪》,是三位歌唱家——王玉珍、王麗達、王慶爽演繹的,評論和點贊非常多,足見大家對這首作品之喜愛。
這首由歐陽謙叔、梅少山、及張敬安等人共同創作的歌曲,不僅是著名歌劇《洪湖赤衛隊》中的一大亮點,更是一首曆久彌新的經典好歌。然而,你可能不會想到,這首傳唱了數十年的歌曲,卻源于兩首十分“冷門”的民歌小調。
今天,民歌君就帶你一同追本溯源,探尋《洪湖水浪打浪》的“前世今生”~
1952年,為了紀念充滿傳奇的革命年代,湖北省地方歌劇團廣泛搜集洪湖地區的紅色歌謠、漁歌小曲,歌劇《洪湖赤衛隊》也應運而生。其中流傳最廣泛的唱段之一——《洪湖水浪打浪》,正是在湖北天門地區、沔陽地區民間音樂的基礎上創作而成的,直接創作來源正是流行于江漢平原地區的歌曲《襄河謠》,以及民間小曲《月望郎》。
《襄河謠》是一首湖北民歌,講述了襄河的曆史變遷。早年的襄河水災頻發,兩岸民不聊生。然而在修好了河堤後,襄河便成為了當地人民的“母親河”,在灌溉莊家、哺育人民的方面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從這首民歌中,可以很清晰地感受到《洪湖水浪打浪》的“味道”。聽聽看。^_^
資料圖:《襄河謠》歌詞
《月望郎》是一首湖北地區的小調,多由湖北方言演唱。該歌曲表現了勞動人民對愛情的渴望,歌頌了勞動人民質樸純潔的愛情觀。《洪湖水浪打浪》與這首民間小調在風格上,差異較為明顯,但是在曲調上、唱腔上卻極為“神似”,各位朋友感覺如何呢?
資料圖:《月望郎》歌詞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