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四号對接核心艙?新華社北京9月17日電 題:新擴展泵組、第三代中繼終端……神舟十四号航天員乘組二次出艙任務看點掃描,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神舟十四号對接核心艙?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新華社北京9月17日電 題:新擴展泵組、第三代中繼終端……神舟十四号航天員乘組二次出艙任務看點掃描
新華社記者胡喆、宋晨
9月17日,神舟十四号航天員陳冬、劉洋、蔡旭哲密切協同,完成二次出艙活動全部既定任務,出艙活動取得圓滿成功。
航天員出艙活動期間,先後完成了艙外助力手柄安裝、載荷回路擴展泵組安裝、艙外救援驗證等任務,進一步檢驗了航天員與小機械臂協同工作的能力、驗證了問天實驗艙氣閘艙和出艙活動相關支持設備的功能性能。
其中最引人注意的是,航天員為問天實驗艙安裝了一套由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研制的擴展泵組。與航天員首次出艙安裝的問天實驗艙熱控擴展泵組不同,這次是在問天實驗艙的外載荷冷卻回路加裝了一個擴展泵組。
為何要在問天實驗艙艙外安裝擴展泵組呢?這是因為空間站任務長達15年以上,作為冷卻回路的關鍵部件,泵、閥、過濾器、傳感器等都需要在軌更換。液路設備必須安裝在艙内才能在整流罩的包絡之中,而非密封艙塞滿設備和管路電纜,如果身着厚重出艙服的航天員鑽到非密封艙内換液路設備,難度可想而知。
為此,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空間站熱控設計人員大膽創新,提出了新的思路:在艙内裝一套泵閥,用于支持回路的早期運行,再在艙外壁留出機電液接口,上天後,擇機在艙外追加一套泵組,即所謂艙外擴展泵組。
擴展泵組安裝後,問天實驗艙将優先使用擴展泵組,故障或壽命到期後就換一套擴展泵組,艙内的泵組則作為備用,确保空間站在軌穩定運行。
雖然身處太空環境,再重的箱子都是輕飄飄的,但是身着航天服的航天員出艙操作一個大箱子,把機電液與艙體連接起來,依然有一定難度。特别是液路連接,斷接器内的彈簧力和液體壓力都不小,出艙活動本身就不太方便,航天員單靠自身力量更是無法直接插上。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設計師們開展了大量實驗進行驗證,不斷完善産品設計,安裝擴展泵組時,航天員無需使用任何工具,也不需要精确瞄準或左右移位,隻需完成“插入銷孔定位,撥鎖鈎鎖定,轉手輪插電,拉手柄連液”四個步驟,除去地面人員确認的時間,不到一分鐘就能圓滿完成這項艱巨的任務,既省時又省力。
太空出艙後,航天員将面臨太空環境的嚴峻考驗,容不得半點差錯。因此,進行出艙活動時與地面建立高速及時的測控通信尤為重要。
要确保航天員與地面測控通信的實時暢通,就要依靠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為空間站問天實驗艙研制的第三代中繼終端産品。它通過與中繼衛星天鍊一号和天鍊二号建立中繼鍊路,實現中繼通信。這就好比在太空中搭建了地面與中繼衛星、中繼衛星與航天員之間的通信“天路”,對于保證地面與航天員的持續通信發揮着重要作用。
通過中繼終端建立的天基測控通信系統建成之後,可确保問天實驗艙在絕大部分時間都保持着與地面的實時通信。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西安分院載人航天工程任務負責人餘曉川介紹,載人航天工程原有的地面測控站、海上測控站測控覆蓋率較小,如今測控實現了幾乎全覆蓋,讓航天員與地面始終保持通信。
此外,在空間站建造階段,航天員出艙并開展艙外維修、設備更換等操作将成為一項常态的活動。空間站問天實驗艙的中繼終端采用集成化、模塊化的設計思路,在保證傳輸信号質量的同時,方便航天員維修更換。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