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如何進行自主遊戲?幼兒園是以遊戲為基本活動的,自主遊戲是幼兒根據自己的需要和興趣,自由選擇、積極主動開展的遊戲形式戶外建構遊戲作為一種特色的自主遊戲,融合了五大領域的發展要求,它不僅倡導幼兒對遊戲内容、材料、形式、夥伴的自由選擇,還提供了複雜的問題情境和有準備的遊戲環境,有利于激發幼兒主動參與遊戲,利用新舊知識經驗解決遊戲中的難題,提升主動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那麼,在自主遊戲的過程中,教師該如何促進幼兒深度學習呢?,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幼兒園如何進行自主遊戲?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幼兒園是以遊戲為基本活動的,自主遊戲是幼兒根據自己的需要和興趣,自由選擇、積極主動開展的遊戲形式。戶外建構遊戲作為一種特色的自主遊戲,融合了五大領域的發展要求,它不僅倡導幼兒對遊戲内容、材料、形式、夥伴的自由選擇,還提供了複雜的問題情境和有準備的遊戲環境,有利于激發幼兒主動參與遊戲,利用新舊知識經驗解決遊戲中的難題,提升主動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那麼,在自主遊戲的過程中,教師該如何促進幼兒深度學習呢?
豐富幼兒生活經驗,促發内在遊戲動機
幼兒的學習特點決定了他們隻有在感興趣的遊戲中才能表現出更大的熱情和潛力。當幼兒對自然現象、周邊環境、同伴關系等表現出好奇時,教師和家長應該利用相應的資源,進一步激發他們的探索欲,讓幼兒對學科知識産生深度學習的可能。因此,教師和家長在遊戲前期對幼兒的生活經驗鋪墊就顯得尤為重要。
在“外出郊遊”主題活動中,幼兒陸續開展了“騎車去郊遊”“搭乘雙層巴士”的戶外建構遊戲,恰逢“地鐵6号線”開通,遊戲内容自然而然地從主題活動中延伸出來。
“地下鐵軌是什麼?”“怎樣搭乘地鐵?”“地鐵站有哪些設施?”這些都是促發幼兒内在遊戲動機的問題情境。于是,教師積極準備了與“地鐵”主題相關的繪本、視頻、圖像等;家長帶領幼兒實地考察,親自搭乘地鐵,參觀地鐵博物館;家園共同協助幼兒制訂建構計劃,幫助幼兒進行多形式表征。這些方式為幼兒提供了最直接的生活經驗,是他們繼續創作的靈感源泉。
自主遊戲并不是任由幼兒自由玩耍,而是在一定的教學計劃中衍生出來的。衆多經驗表明,教學主題與自主遊戲相結合,可以豐富自主遊戲的内容,促進幼兒知識經驗的交流與分享,多角度啟發幼兒思考,促進經驗的遷移和整合。
創設學習型環境,提升問題解決能力
幼兒的深度學習需要依靠真實情境和有結構層次的材料。在大型戶外建構遊戲過程中,應充分利用沙池、草地、泳池、操場等資源,整合出适合幼兒的、具有結構層次及年齡層次的建構材料,并投放易獲取、低成本、可移動、可自行組合的材料。
在搭建“地鐵6号線”的遊戲中,教師提供了木闆、木梯、拱門、紙磚等低結構材料,幼兒可以根據自己坐地鐵的生活經曆,搭建“地鐵入口”“售票處”“軌道”等。因為遊戲情境來源于實際生活,所以他們也能将學到的知識遷移到生活中去解決複雜的現實問題。
提升問題解決能力正是深度學習的重要目标之一。教師要将問題貫穿于遊戲的始終,幼兒在隐含大量知識點和核心經驗的問題情境中,不斷實現問題結果與知識經驗之間的轉換,最終才能完成知識的建構與遷移。
例如,搭建“地鐵售票處”的過程就是問題解決的過程,幼兒通過商讨方案、處理糾紛、推倒重建,陸續解決了“售票處”太窄、沒有售票窗口、分工混亂、“售票處”擁擠等一系列問題。
敏銳觀察幼兒,多方法提供支持
對于教師來說,促進幼兒深度學習最難的是要對幼兒的行為有強烈的敏感性,很多教師很難發現指導的要點和時機。在自主遊戲中,遊離狀态是很容易被教師發現的,一旦幼兒樂此不疲地投入遊戲,幼兒的遊戲水平就變得很難判斷。
如在搭建“地鐵6号線”的遊戲中,一名大班男孩漫無目的地走來走去,教師很快就能意識到需要進行介入,男孩也在教師的指引下,明确了搭建“地鐵安檢處”的想法。然而,當男孩用一個小拱門作為“安檢門”後,教師就沒有再關注了。很顯然,大班幼兒的建構技能和遊戲水平遠不止如此,看似“忙碌”的低水平遊戲,常常被一線教師所忽視。因此,教師需要了解幼兒在該年齡段所對應的建構能力發展水平,正确把握幼兒學習發展的階段性特征,在活動中細緻觀察幼兒,分析遊戲内容是否合理、活動難度是否适當,并及時作出相應指引。
根據觀察,自主遊戲中常常會出現情感不投入、遊戲停滞不前、遊戲中止、矛盾沖突、低水平遊戲五種情形,教師可以采用激發已有經驗、角色引導、提問啟發、行為暗示等方法進行指導。
新經驗的獲得、舊經驗的遷移、新舊經驗的整合,是深度學習的特征之一。在幼兒搭建“安檢處”的過程中,教師應時刻關注幼兒的經驗是否豐富,适時創設“行李是否要安檢”“要爬着過安檢門嗎”等問題情境,引導幼兒将已有生活經驗運用到遊戲中。
在幼兒遊戲過程中,引入角色,或者蘊含角色的遊戲材料,能夠提升自主遊戲的情境性和趣味性。在上述遊戲中,教師提供了野戰服、頭盔等,很快就将無所事事的幼兒吸引過來,幼兒在“安檢處”專注投入,增強了遊戲的情境性氛圍。
此外,提問啟發和行為暗示是教師最常用的策略。通過提問或暗示來代替直接給出答案,教師可以啟發幼兒主動思考與探究,自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如在引發幼兒思考“安檢門”高度和“安檢處”是否适宜時,教師故意提着大包的行李,詢問幼兒“行李是否要安檢”。在這樣的問題情境中,教師往往不需要用過多的話語,就能啟發幼兒發現問題和自我反思。
重視遊戲計劃,引導幼兒自我評價
自主遊戲的質量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幼兒的遊戲計劃。教師在開展自主遊戲前,可以引入遊戲主題,協助幼兒自主拟定計劃,用圖文的形式表征。遊戲計劃可以是通過張貼讓環境“說話”,也可以是組織分享和讨論,在這一過程中,幼兒能更加明确自己的目标,主動思考如何達成這一目标。
此外,活動後的反思和回顧也十分重要。幼兒通過總結自己的遊戲過程,分析遊戲過程的優劣,反駁他人的觀點等,進一步提升複述、概括、提煉、分析、批判、推理等能力。
在戶外建構遊戲“地鐵6号線”的組織過程中,教師利用圖片和視頻讓幼兒建立起地鐵的初步概念,幼兒也基本找到了自己的建構興趣點,通過親子協作和小組合作的形式,完成“建構遊戲計劃表”,通過計劃分享,幼兒參與遊戲的計劃性和任務意識得到提高。
在反思環節,幼兒能在沒有圖片提示的情況下講述自己和組員的遊戲過程,說出“最大的問題在于售票處太擁擠了,需要再建一個自動售票機!”“安檢門太矮了,不适合大人的高度。”“我要感謝我的組員,我們合作得非常好!”幼兒的這些反思,使得下一次遊戲更加深入。
教師促進幼兒深度學習的策略體現在遊戲過程中的各個方面,既包括前期經驗的鋪墊、環境的創設,也包括遊戲過程的指導、遊戲前的計劃和遊戲後的反思。教育具有滞後性,教師指導的作用往往不能立即顯現,促進幼兒深度學習需要教師不斷探索,反複檢驗各種指導策略的效用,以便在不斷改進中實現幼兒學習與發展。
(作者:黃菲 王秋 單位系廣州市黃埔區香雪幼兒園)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