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經常會忍不住有這樣的想法:
我是不是哪裡做得不好?
周圍的人是不是不喜歡我?
我剛剛好像有點丢臉,怎麼辦呀?
他是不是對我有意見呀?
……
産生這些想法的時候,表面上裝作若無其事,可是内心已經翻江倒海了。
在生活中,你是不是一個太在意别人看法的人?
因為在意别人的想法,在意别人的品頭論足,在意别人的心情,變得越來越失去自我,變得猶豫不決,畏畏縮縮。
德國哲學家叔本華說過:
“人性一個最特别的弱點就是:在意别人如何看待自己。”
歸根究底,這種太在乎别人的看法,歸根究底是因為:胡思亂想。
還有就是敏感、多疑、自我否定等,慢慢的開始不知道,也不會表達自己的需求,還會出現想要讨好别人的傾向。
想起一件關于王菲的故事:
和窦唯離婚的時候,有記者問她,你們離婚手續辦的怎麼樣了?
她沒好氣地反問對方,和你有什麼關系?
記者不依不饒,因為您是公衆人物,粉絲們也很關心。
王菲又說,關他們什麼事?
這種不怕得罪媒體和粉絲的做派,在娛樂圈裡還是比較少見的。
要知道,對于很多的明星來講,粉絲就是衣食父母,而得罪媒體無疑是自掘墳墓。
但王菲卻是一個另類,她遭遇過很多的口誅筆伐,頗受争議,但也因為這種我行我素、灑脫不羁的性格,被很多人所喜歡。
很多人之所以喜歡她這樣的性格,原因就在于她活成了大家内心所向往的那種模樣:
不在乎别人的看法,勇敢地做自己。
因為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絕大多數人難以做到這樣,很多人不是活成了自己期待中的模樣,而是活成了别人想要看到的樣子。
這個「别人」,可能是父母、是長輩、是愛人、是同事、是領導、是子女...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胡思亂想”其實有一個專業的術語——“過慮”。
指一個人很容易受到恐懼或擔憂情緒的牽引,仔細而失控地研究那些負面想法或感受,又在過程中聯想到其它負面事件,像是掉入了沒有盡頭的循環,翻來覆去地折磨自己,越陷越深。
過濾有很多種類,它潛伏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第一種,是對失去親密連接的,被抛棄的恐懼。
比如女朋友到了深夜,開始想:他怎麼還沒給我發微信就睡了?是不是情感淡了?他給朋友圈女生點贊是什麼意思?是不是不愛我了?
這種人很容易在親密關系中過度敏感。
他們容易捕捉到關系中的負面信息,也很容易從悲觀角度解讀這些信号。
第二種是對人際關系中負面信号的過分捕捉,即:太看重他人的看法。
比如在路上碰到一個同事,你就開始想:剛剛那個同事見到我怎麼不打招呼?
他剛剛那樣看我,是不是不喜歡我?我到底哪裡惹到他了?
一旦出現這種不确定的情況,這類人很少聯想到中立的可能性,而是立刻會想到對方在生氣或者自己被負面評價了。
很容易把人際關系中的每一點挫折看作威脅,進而拉低自己的自尊水平。
第三種是對自我表現的過分擔憂。
比如在一次演講結束後,你就開始想:我剛剛表現得好嗎?好像站姿不太好看,開場的時候台詞情緒沒到位,我要是那麼講該多好……
這些人容易過度關注自己的錯漏,陷入笨拙無力的自我形象。
然而,越是關注負面信息的人,越是容易進一步驗證負面的自我形象,陷入惡性循環。
蔡康永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
“有些人的生命沒有風景,是因為他隻在别人造好的、最方便的水管裡流過來流過去。
你不要理那些水管,你要真的流經一個又一個風景,你才會是一條河。”
如何擺脫胡思亂想的魔咒?
第一,适當尋找外界因素。
對于容易自我攻擊的人來說,處理問題的過程中,往往少了“尋找外界原因”這一環節。
他們将所有錯誤都歸因于自己。
不如嘗試先别着急找自己身上哪裡不對,找找客觀原因,減輕自責。
第二,找到人生的支點,别讓自己閑下來。
很多時候,之所以胡思亂想,很可能是因為在那段時間,你沒有一個可以全神貫注去做的事情,缺少一個生活的寄托和支點。
不如給自己的大腦一個指令,去看電影,看書,工作……從而放棄“自由發揮”的焦慮。
第三,把苦惱說給親密的人聽。
心理療法,也是解決胡思亂想的有效方式。
比如你的父母,知己,伴侶,或者專業的心理咨詢師,能夠包容你的敏感的人。
傾訴的時候,提前說好自己的苦惱,扮演“求助者”的身份,尋求幫助。
要知道,人生沉浮,如過眼雲煙。
無論如何,你都要記得:
自己才是最重要的,沒有任何一個人值得你太過于委屈自己。
做最真實的自己,才能活出最閃耀的自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